综艺《五十里桃花坞》里有一个片段是:李雪琴在厨房洗所有人吃完饭的饭碗,边洗边讲自己很喜欢洗碗,之前在酒吧打工,也是愿意躲在后厨洗碗,不愿去前面,因为要和人社交沟通。 不知道是节目效果还是真的如此,李雪琴洗碗洗了两个小时,而在干完所有手中的活之后,也没打算加入一群人中畅聊,而是溜着边、毫无存在感地回了自己的房间。 看着人群中的李雪琴,好像在看我自己。 比起站在台前受人瞩目,更愿意待在一个人的安静角落;没有熟人陪在身边,在陌生的环境里就无所适从,很怕进入新的环境,也很不会和新的人从 " 你好 " 开始交往。 比起呼朋引伴,结伴而行,我们这样的人更适应与自己相处,不用为要怎么说话绞尽脑汁,不用担心能不能照顾到所有人的情绪,不用害怕尴尬也不担心冷场。 我以前一直觉得自己活泼开朗,后来才发现这好像是我的错觉。 朋友组的局里,但凡有陌生人,我就不愿意去,就算反复劝告自己要多交朋友,硬着头皮去了现场,也会躲在角落,很少说话,找个人多热闹没人注意到我的时候,迅速落荒而逃。 公司组织的线下相亲会办了不止一次,同事也叫了我不止一次,可我每次总能编出蹩脚的理由拒绝邀请。 我当然知道对于我们这样的社畜,很少有机会认识除了工作以外的异性,这样的场合,明明就是为大家创造的机会。 但我还是紧张,紧张要如何和不认识的人自我介绍,紧张别人突如其来的热情,紧张会不会要和不感兴趣的人聊个不停,更紧张无法应对自如,因为我变得尴尬。 那几个小时的社交对我而言不是畅聊理想和人生的痛快时刻,也不是结识伴侣和朋友的最佳契机,它只会让我不停地冒汗,不自觉地握紧拳头,指甲紧紧抠着手心,然后心跳的节奏也变得七上八下。 对了,其实我上班时间和同事聊得还挺好的,但下了班却不敢搭乘同一班地铁,生怕在漫长的地铁线路中还要继续找话题聊天。 所以在一群人下班打卡集体去坐地铁的时候,我总是假装手头的活没干完,需要加班,等大家都走了,再一个人戴上耳机,悠闲自在地离开。 有一段时间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性格有问题? 为什么别人的微信列表里有刷不到底的好友人数,而我常联系的人总是固定的那么几个。 为什么别人的生日聚会如同一场大型party,热闹精彩,而我只想一个人呆着。 为什么有人坐一趟高铁都能结识相谈甚欢的朋友,而我和住在隔壁的舍友也不过是打了几次照面而已。 可后来我在想,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自己与别人的不同过分敏感。 同事约饭如果不去就担心自己是不是不合群;朋友狂欢的时候如果自己不融入就怀疑自己是不是社恐;周围人接二连三地脱单,于是不自觉地跟着紧张起来,是不是自己也该赶快找个男朋友了。 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我们意识到自己有所谓的 " 社交恐惧症 " ,而是我们知道自己不擅长也不喜欢,却还是逼着自己成为别人喜欢的样子。 小时候上幼儿园,总有小孩儿一去幼儿园就能很快地适应集体,也有小孩儿始终不愿撒开爸妈的手,哭个不停;后来上了学,总有人是班级里的积极分子,老师同学都喜欢他,也有人始终安静内向像个小透明,毕业后就消失在茫茫人海。 你看,从小到大,大家选择的路就不一样,有人爱走林荫小道,有人就喜欢人潮汹涌的闹市街区。 不同路上的风景各有所长,没有谁比谁更好,没有谁比谁更优越,所以也不必强求自己与人群中的大多数趋同。 不爱交朋友就不要勉强自己去参加不喜欢的社交聚会;没那么爱说话就别逼着自己练习如何在公众场合讲话;既然学不会别人说话的风趣幽默,不如真诚坦率一点。 当你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时候,你要做的不是修改,而是接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地图,我们要做的不过是终其一生画好自己的地图,又何必在别人的地图里找寻自己人生的答案。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