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性相吸,是自古以来的说法。两个人刚开始因为某些因素产生了互相吸引的情感,但是我发现越进一步了解对方,对方越产生了陌生感。这是为什么?是他对我失去了兴趣吗? ------------------------------------------我的分割线---------------------------------------------------------------- 第一次在知乎提问题这么多人关注,有点吃惊。 昨天就想补充了, 他是有女朋友的。 我希望大家能够理智看待这个问题, 不要将道德枷锁放在这个问题。 1 可能是因为对某个目标的误会。 大部分人,特别是初涉爱河,或者性格谨慎的人,对于两个人在一起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尽量能高频率,长时间地在一起。高频率就是见面或者联系次数要频繁,对彼此表象的生活及内心的世界有充分的了解,长时间就是尽量延长在一起的时间,能每天见个面的,绝不要一周见个面,能计划到三个月以后的,绝不会只计划三天。 但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和他人在一起,是对自己的精力和能力有要求的,如果举一个不那么恰当的例子,当我们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在积蓄能量和情绪,我们处于吸收的状态,那么和另一个在一起交际的时候,我们处于一个释放的状态,当然了,我们吸收了十几二十年,然后遇见一个人一开始释放个三五天甚至三个月五个月都不是问题,但如果强求彼此一直要在释放阶段,那么到了一个点,疲软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适当的释放,是一种调剂,但过犹不及,如果你无止境地释放下去,对人对己,都变成了负担。 而且,一旦释放不得当,产生矛盾是其次,最容易出现的是产生自我怀疑,自我怀疑对自己自信的降低,自信的降低会影响一个人在吸收时候的状态——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亲密关系持续3-6个月以后,双方反而会觉得对方变了,其实变的不仅仅是对方,还有自己。 两人互动时候的自控自省,两个人在一起时候对自己能力的信任,以及不被一些细碎念头所纠缠的洒脱,难度要比一个人的时候高,但又比一个人的时候重要。如果明白了这个层面,那么就不要把目标简单地定成要两个人好好在一起那么表现,而是仍把目标定成……不说做更好的自己,但起码要做可控的自己,第一是可以适当减少一些频率,不要为了在一起而在一起,一个人留给自己吸收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普通的正常人,一个礼拜能高质量的与他人亲密接触1-2次已经是上上签,不要拿时间来换质量。第二是明白人是在改变的,包括别人,包括自己,别人的改变通过观察来适应,而自己的改变通过控制来增强自信——而不是反一反,想控制别人的改变,又要别人来适应自己的改变……最后一点,两个人之前感情其实也和春夏秋冬一样,有甜蜜期,有适应期,有冷淡期,甚至有反感期都很正常,不要因为一时间的反感就上纲上线非要来个你死我活,学会冷静对待关系的各个阶段,即便这一段感情没有最后开花结果,但起码这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让自己有所成长。 2 “我觉得爱情是遇到自己开始的。”这话既对,也不对。爱情会怎么开始,是无法预测的事情。有人电光火石一见钟情,有人水到渠成日久生情,更有各种从误解开始,从玩笑开始,乃至从债务开始的爱情。它不会等你好整以暇遇到自己后再来。 但是爱情一旦降临到心里,你就必须直面真实的自己,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理防备,审视自己,了解自己,熟悉自己,改变自己,再接受自己。你会发现自己长久赖以倚靠的自我设定,很多是假的,错的,空缺的,敷衍了事的,浮皮潦草的。真实的自己,是在与另一个人长期、密切的深入交流中,一次次恍然大悟“哦,原来我是这样的!”“哦,原来我还能做到这样!”“哦,原来这根本不重要!”细密重新描绘出来的。 你对对方的认知,也是如此。在认识自己的同时,你也在重新认识对方,在交流中剥开对方的铠甲,摸对方的软肋、心、肝、肠、胃、骨……这些和皮肤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所以你会感到陌生——这就对了。如果你的认知一成不变,只能说明,你对对方的看法还一直停留在皮面上。 爱情的吊诡之处也正在于此:也许你们因为误解而萌发的爱情,会被真实的现实杀死。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轰轰烈烈的爱情会突然间灰飞烟灭。真实的他们承受不起。 这个真实也许代价惨重,但它是好的。彼此的陌生感如果能接受,终会消弭,转变成新认知,藉此让爱情更加健康、稳固。如果不能接受,也因此避免了更大的损失,不是么?爱情可能会成浮云,人生也会走到尽头,我们最终唯一能收获的,不过是成为自己而已。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