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综艺《恰好是少年》里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梗。刘昊然吐槽节目组的名字时说: " 哪个少年当爹了 ? " 董子健反驳:" 少年为什么不能当爹?" 王俊凯接着拿出手机,科普了一下百度百科里对 " 少年 " 的定义。 他们互相调侃、吐槽的对话令人忍俊不禁,这一段视频也被很多人当成笑料在网络上疯传。 这段时间,少年感这个词,好像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但是,到底什么才是少年感,什么样的人才算少年? 我突然想起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一位网友说,自己小学六年级的妹妹,在作文里写 " 月光浇在碎石路上 " " 蓝天被窗棂割成四方块 " 这样的句子。 他看了之后,被妹妹的灵气惊艳到,结果这篇作文却被老师批评是 " 胡言乱语、不切实际 " ,并被要求重写。最后,妹妹只能按部就班地把作文改成最规矩的句式。 评论里有人说: " 说到底,规矩才是扼杀少年灵气的最大元凶。 " 一句话,看得我心头一震。 仔细想想,生活里的 " 规矩 " 真是无处不在,好像从我们生下来那一刻开始,人生就被 " 应该 " 和 " 改正 " 环绕着。 于是我们用自己整个童年和青春,把原本各不相同的自己,一点点磨成 " 合格的大人 " 。如果你有机会跟一个成年人聊一聊,你很容易就会发现,他们总是对 " 少年 " 二字格外执着。 他们一次次点赞网络上那句 " 历尽千帆仍是少年 " 的句子,他们永远热爱偶像剧里穿着白衬衫,骑着单车的身影,他们用赚来的钱,为选秀节目里的少男少女们打榜氪金。 有人称这是冲动,但我越来越觉得这像是一种补偿,因为我们希望能有人替自己留住少年的模样。 《恰好是少年》里有一个片段:从来不喝酒的王俊凯,喝了一点青稞酒之后产生了高原反应,没办法按原计划去看流星。 前一秒还抱着氧气瓶对刘昊然喊 " 要死了,我估计没有下次了 " ,下一秒就掏出手机找角度,要拍一个好看的自拍。 我觉得,那一刻的王俊凯,就是少年本身。 因为能跟少年这两个字划等号的,不是百度百科上那个硬邦邦的年龄段,而是那份潇洒的气质,是即便最痛苦的时候,也总能苦中作乐的心态,是永远不会被轻易打趴下的倔强,是永远出其不意的乐观。 反观我们自己的生活,无处不充斥着 " 无聊 " " 没意思 " " 不期待 " 的抱怨,我们顶着二十出头的年纪,张嘴吐出来的却是老年人一样的颓丧言辞。 我见过20岁就安于现状的年轻人,也见过70岁还在探索新事物的老人,可是平心而论,你觉得这两者,哪个人更当得起年轻二字? 我常常会想起《乐队的夏天》最狂热的那一季。按照年龄来看,舞台上几十支乐队里,有一半以上都算不上年轻了。 刺猬乐队的女鼓手早就当了妈妈,新裤子乐队的彭磊会调侃自己有些蹦不起来了,让张亚东落泪的那个千禧年,如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 但当他们背起吉他,当聚光灯打亮,当这群人又聚在一起谈起音乐和梦想,他们依旧是眼睛会发光的少年,全世界没有人敢用 " 老 " 字形容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他们不是不服老的挣扎,他们就是少年本身。 陈铭说:少年感是任何时候,做任何选择,都不怕留遗憾。 李诞说:成年了还像少年才是真的有少年感。 所以你明白了吗?时间从来没资格为年轻下定义,那个决定你身上还能留下多少少年气的人,是你自己 你可以允许房子、车子成为梦想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要因此变懦弱、变颓丧,变得不敢做梦。 晴天晒被子,攒一天的阳光,晚上做个好梦,是一件很治愈的事。但,下雨天坐在屋檐下听十分钟的雨,不看手机,不回微信,也同样令人心安。 我的意思是,你可以主动选择生活的甜度,重点在于,你怎么选,怎么做。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