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的一位来访者,看起来很不经意地说,她看了她老公的一些微信。 和同一个人的聊天记录有: 隔三差五地在晚上十点左右问对方“干嘛呢?” 听对方倾诉工作、生活上的烦心事以及想法。 隔三差五地互道“晚安”。 蔡康永在《恕我直言》中曾经说:深夜发“干嘛呢”,意思就等同于“我想你”。 纵观两个人的聊天记录: 频率不是很频繁,但是,很持续,每周都会联系; 信息内容,虽然有一种“有说有笑”的即视感,但是,也并没有什么过于亲密的词。 再翻翻自己和老公的微信……哪里有什么聊天记录。 除了家长里短的一些“不得不说”的事情安排,和一些“嗯”、“哦”、“知道了”之类的回复之外,竟没一句多余的话。 来访者一边说,表现出来的是波涛汹涌上的平静,似乎还有一些不在意,自我安慰式的“我都懂,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不会有事的,不会有事的”以及自责——我怎么这么敏感? 徐徐地说了良久后,兜兜转转,她终于把问题说出了口,却也是相当委婉:他这是不是就是正常的朋友沟通啊? 心理咨询师不是裁判,也不是法官,我不能给任何判断。 虽然,我心里的真实想法是:发以上内容的信息,绝对不是什么“正常朋友间的沟通”。 对于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来访者何尝不知。 我也自然不会傻到真的认为来访者懵懂到看不清事实。 她的懵懂,只是一种防御。 没有人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她还在防御一个她和我都明白的事实:她的老公,正在精神出轨。 另一半睡了别人,我们当然忍不了。 首先,这个事就得有个说法吧? 然后,咱们再捋捋这个事的前因后果,再立足现实,看看后面还过不过。 过是怎么个过法,离是怎么个离法。 但是,如果另一半只是“精神”出轨这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呢? 什么是精神出轨? 区别于“身体出轨”,精神出轨更偏重于没有发生身体上的亲密接触,但是,在心理层面,对一个人有生理上的欲望,以及同时伴有的精神上的亲密关系。 所以,“精神出轨”有三个特点:精神上的(区别于身体上的)、生理欲望、亲密。 比如,比较直接的指向: 想和对方亲密接触; 对对方有幻想等。 再比如,精神上的亲密关系: 有任何好吃、好玩、有趣的事情,第一时间想和另外一个人说; 总想和对方分享自己的想法; 总想和对方聊天; 会和对方说自己的另一半; 总是想着对方。 就好像我的这位来访者的老公,从信息上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敏感”的带有“其他色彩”的词语,但是,能彼此聊很久,分享生活上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想法,这就是精神上亲密的关系。 更不用说:互道晚安,以及深夜发“干嘛呢”。 我们普遍认为:出轨,一定是因为现有的生活不够让人满意。 《奇葩说》中,薛教授曾经说,茫茫人海中,你遇到那个“最对”的人的概率,几乎为零。 也就是说,事实上,哪里有什么“the one”,每个人都是“one”而已。 而这个“one”,可能存在成百上千、成千上万个。 很可能,一点都不独特,更称不上是什么“soulmate”,顶多只是个“mate”。 很冰冷是不是,现实就是这么冰冷。 这种情况下,伴侣的可替代性很强,没有什么人是不可替代的。 所以,并不是你和你的伴侣出现了什么重大的生活问题,才会出轨,而是,很可能,你们生活的一如既往,好好的,结果,其中一方就这么默默地出轨了。 对于出轨的人来说,不是伴侣不够好,而是,出现了一个同样不错的人。 在这一点上,数据同样给到了支持:约34%的女性和52%的男性在出轨的一开始,对原本的婚恋关系并没有什么不满。 出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欲望。 欲望是一个触及到“人本能”的话题。 《爱、欲望、出轨的哲学》一书中,搜集了很多哲学大师的情欲主张。 最终,他们提出:无论社会哪一阶层,受过何等教育,无论当时流行何种道德、宗教或者法律规范,总会有人出轨。 人类史就是一部出轨史。 所以,你看到成功的企业家出轨、看到万众瞩目的明星出轨、也看到平凡如你我的芸芸众生的一地破碎。 欲望的重要促进因素:新鲜感。 在心理学上,叫做“柯立芝效应”:哺乳动物中,雄性动物会对同一雌性动物厌倦,直到引入新的雌性,雄性才会表现的兴奋热情。 作家亚米斯德·莫平曾说:“如果一对新婚夫妇,在结婚第一年,每一次的亲密接触,就把一美分投到罐子里,一年后,每一次的亲密接触,从罐子里拿出一美分。那么,他们将永远拿不完罐子里的钱。” 想想,也是凉意四起。 也许,这不足够道德,但是,这足够真实。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选择精神出轨,而不是身体出轨呢? 精神出轨存在这样一些特点,让人觉得似乎“比较容易”。 第一,精神出轨不容易被抓到。 第二,精神出轨没有实际的证据。 第三,好像觉得没那么严重。 第四,没有实际发生亲密关系。 第五,现实出轨成本更高。 最后一条,是最现实的原因。 很多精神出轨的人,并不想离婚,而只是想,给自己的生活,增加一些色彩。 你接受精神出轨吗? 一项针对20626人的调研数据显示: 有41%的人可以理解,但是不接受身边的人这样做; 33%的人认为,可以理解,如果伴侣精神出轨,可以视情况而原谅; 22%的人认为,绝不接受,一经发现,绝不原谅; 还有2%的人认为,只要不是身体出轨,就可以原谅。 从数据里,可以读出一个很矛盾的事实: 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理解精神出轨(高达76%);与此同时,也是绝大多数的人,表示完全不能接受(63%)。 这似乎也在说明一个事实: 我们能理解,精神出轨是天性使然,但不是道德选择。 我们作为一个“天性”在身上挥之不去的人,生活在现实的道德世界,如何在天性和道德之间衡量,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