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陈小贝给我发了一张图,说:“要是微信也有这个功能就好了。” 我点开大图看了一眼,发现是别人恶搞的一张图,模仿了QQ的互动标识。 当天互发消息后,两个人的名称后面都会出现两叶草的标识,持续七天互发消息会升级为三叶草,三十天升级为四叶草。 而原版的互动标识,是火苗、小船和点赞。 只要点击了开启,从两个人名称后的标识就可以看出来,他们是不是彼此联系最频繁亲密的人。 虽然这道绿光绿的让人心慌,但是陈小贝有这个想法,我一点都不奇怪——她和她前任就是因为这个标识分手的。 标识刚出来的时候,陈小贝和男友保持了一个月“互发消息最多”,成功升级到了友谊的巨轮,一直持续了三个多月。 可有一天,陈小贝名字后面的标识突然消失了,她警惕地察觉到了不对劲。 虽然标识消失被解释成了和同事联系的多,但那之后她还是开始注意男朋友,紧接着发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对。 果然,男友早已出轨,标识消失不过是第一步的信号,两个人最终以分手告终。 这次陈小贝谈恋爱,就十分注重和对方的沟通是否紧密。 互动标识,是一个量化又具体的标准。 恐怕很多恋爱中的人,也很想要这个功能吧。 不光是聊天标识,情侣微信号绑定、朋友圈访客记录、删除的聊天记录找回……我们统统都想要。 然而实际中这些功能大多数对感情都没有正向的作用。 我们都希望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行为清晰界定出“爱”与“不爱”的结果,可要是靠微信来确认一个人对你的感情,未免也太草率了。 以前机动谈恋爱的时候,多数时候扮演职场上的拼命三娘,少数时间才去做男友面前的小仙女。 她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客户斗智斗勇,然后不断修改工作方案和达成手段。上班的时间,几乎全部给了工作,下班之后经常加班,微信的聊天基本都是和客户的。 如果以互动标识来评判机动对男友的感情,那她男友怕是要绿成大草原。 就拿自己来说,我置顶了四十九个联系对象,其中包括每天要对接工作的同事、工作群、客户和三个好友。 工作群的消息,比机动、一凡和陈小贝加起来的都要多。 即便是置顶了,也经常会不小心忽略他们的消息。 而更多的人,就算是没有工作群和客户群,也有联系的紧密好友,一不小心,今天和朋友接触的时间就多过了恋人。 当微信的主要功能,从联络感情成为了交流工作后,它就只能用来维系感情,不能用来判断真心。 互动标识这种东西,当你们热恋的时候,它是给彼此唯一的特殊标志,当你们感情走了下坡路,互动标识的消失就像是遮羞布被扯下。 知乎“怎样判断男人是否真的爱你?”这个问题下,有将近一万个回答。 没有哪个回答,是靠微信点赞评论回复判断的。 正如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里所说:如果爱必须用语言来表达的话,那么哑巴如何相爱? 所以啊,大多数人的爱情,都藏在彼此相处的小细节里。 有的情侣吵架到要分手,男生怒气冲冲摔门而去之前,还会做一碗加了荷包蛋的面放在女友面前,担心她不吃还放了一双筷子。 有的情侣生活拮据,男友骗她自己已经吃饱了,把烤冷面加蛋都给她,自己喝水吃压缩饼干。 有的情侣会因为对方的一片“白发”红了眼眶,即便后来发现只是干发喷雾没有清理干净。 这么多答案里,有一段话我很喜欢: 怎么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喜欢自己,可能就是细微之处,自然而然的体贴吧。 一个人比你自己还珍重自己,你还有什么不可托付的,不可容纳的?因为你的幸福,会改变你的视角啊,这绝对是良性循环。 无法用物质衡量的东西很唯一,那就是爱。 没有绝对且唯一的标准,但是在我眼里,没有什么比你更重要了。 《妈妈是超人第3季》里,有这样一幕:杜江回到家第一件事并不是急着放下行李,和霍思燕说自己多忙多累之类的。 而是先和霍思燕甜蜜亲吻,问她,“嗯哼有没让你很累?” 出门工作的时候,也不忘腻歪,告诉她出去几天才会回来,还叮嘱嗯哼要照顾好妈妈。 喜欢一个人就是这样,忍不住关心她的一切,生怕她受委屈,而不是“爱我的话你都说,爱我的事你不做”。 这种感情,藏在我们的每一个细胞里,即便捂住了嘴巴,它也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真正的爱情,是不能通过片面的数据或者言语表达出来的。 冷冰冰的数据,永远无法代替陪伴在身边的浪漫与柔软。 爱情不是想要触碰却收回的手,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是一堆孩子。 当你提起他的时候,不是只有苍白的“秒回、点赞、说晚安”,而是能说出那些温情又琐碎的瞬间。 大概就是爱了。 P.S. 在做情感问题解答的过程中,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他到底喜不喜欢我,他是不是真的喜欢我”。 其实来问问题的人,心里早已清楚了答案——“他并不喜欢你”。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一个回答,其实只是想听到有人跟他们分析对方其实还爱着。 但是啊,即使得到了别人的答案,那个你喜欢的人,也不会改变他不爱你的事实了。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