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老师在跨年演讲中提到了一个关于婚姻的概念:“顶石婚”。 什么叫顶石婚呢? 他是这么解释的: “拱顶石是一座建筑的落成典礼,婚姻就像拱顶一样,它将是人生的落成典礼。” 很有意思的一个表达,也很新鲜。 要知道,过去我们经常听见的是这样的说法: “婚姻是人类的基石。” “稳定的婚姻是人的后院。”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找个好媳妇,好好管管你这小子!” “未结婚都收得利是嘎啦,利利是是哈~”(小伙子还没结婚呀,收下红包吧) 人有贤愚不等,但是从《礼记·大学》到农村大娘,都持有相同的观点: “不结婚不是人。” “至少不算成年人。” 这种观点认为,人应该从家庭、婚姻关系中学习和人相处的道理,先学会处理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然后再去做官、做事管人。 于是男人用媳妇练手,学会跟领导、下属打交道。婚姻被当成实现手段,女性沦为炮灰。 婚姻提供繁育机会,提供照顾公婆的劳动力,提供垃圾情绪的发泄处和掩埋地…… 没有人在乎婚姻本来的质量。难怪世上有那么多不幸的婚姻。 我的领域是拆解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今天就跟大家拆解一下结婚的时机问题。 根据结婚的时机和动力,我把婚姻分成四种: 1 传统压力婚 传统婚姻一般用八个字来替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过去的小康之家,儿女一般是十七到二十岁之间结婚。 太早了不行,十五六结婚的家庭,会被认为养不起女儿,急于把女儿出手;太晚了也不行,会被认为老爹攒不起嫁妆,或者想剥削女儿分担家务。 穷人倾向于更早结婚,最极端的就是“童养媳”。 传统婚姻最重要的目的是繁衍,子嗣茂盛。 考虑到古时候的人均寿命,早结婚确实有好处: “人到七十古来稀。” —— 中国人对寿命的看法。 “人生五十载。” —— 日本人对寿命的看法。 “想长寿别跟媳妇们吵架,让媳妇们自己吵。” —— 乾隆皇帝对寿命的看法。 女人从十七八生到三十七八,身体不适合生育了(那时候的女性不举铁,还有很多人小脚,大多三十出头身体就坏了),男人纳妾继续生育 ——《红楼梦》里贾宝玉他爸爸就是这样的。 在没有妇产医院的时代,女人容易在生产中或者产褥期死亡。 我们看清朝的照片,会发现先辈们除了人人愁眉苦脸之外,脸都很小 —— 头太大的孩子往往活不下来。 所以一个人如果头大脸大,大家会觉得这是一个好命、有运气的人。不信回忆一下这四张脸: △ 袁世凯 △ 黎元洪 △ 光绪 △ 溥仪 民国两任大总统的头比大清末两任皇帝要大多了,难怪大清亡了。 2 厂矿政策婚 其实不仅是厂矿,这基本可以代表 1950~1960 年代出生的城市人口的婚姻类型。 这批人的婚姻非常不自由,婚龄受政策的影响极大: ☉ 首先是婚育政策限制 他们赶上了“晚婚晚育”策略。各地政策不同,有的是 25 岁结婚,有的地方苛刻到 27 岁结婚,如果一个人赶上了上山下乡,生孩子还要更晚。儿女一般是 1~2 个。真正的晚、稀、少。 △ 我最喜欢的喜剧《我爱我家》。这家的孩子太少了,有一集贾志国和和平想生二胎,为此一度让媛媛装成傻孩子,现在想起来相当心酸 ☉ 其次是住宅限制 能否结婚,也跟能否分房息息相关,为此那几年的人各显其能。 有的单位分房要排队,照顾人口多的家庭,那就赶紧结婚生育、超车同事;有的单位用诸如“团结户”(合租)等方式解决问题。 △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的主角富有民间智慧,他用私搭乱建的方式给自己弄出一件婚房,房间里还有一棵树 这个时代的婚龄开始推迟,女性在婚姻、生育前几年在工作上格外努力。 新事物随之出现,比如幼儿园 —— 把孩子扔给单位办的幼儿园,家长好去车间上班。 △ 《看上去很美》。王朔笔下的幼儿园恐怖阴森,这还是一个“大院儿”里的幼儿园 厂矿政策婚有不少最终白头到老,但多数婚姻都出现过问题。 两个人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才走到一起,感情基础自然薄弱。1990 年代头几年,中国的 50、60 后制造了一波离婚潮。 3 都市毕业婚 都市毕业婚,是 80、90 后常见的婚姻模式。 这批人赶上了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更多。同时由于他们父母经历的是压力婚和政策婚,不少孩子是独生子女,或者只有一个兄弟姐妹。 (各地情况略有不同,很多农村执行“一个半”政策,第一个孩子如果是女儿,可以再生一胎,是男是女都不允许生第三个。) △ 曾经有一个思考题:为什么郭靖夫妇生育了三个孩子,却仍然符合计划生育政策 校园是找对象的好地方,有些人一毕业就结婚,或者毕业三四年之内结婚,还有的在校结婚。 2004年教育部调整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不再禁止本科生专科生结婚,校园里结婚一度出现在报纸杂志上,但很快就不新鲜了。 △ 此前大学生私自结婚开不出介绍信,甚至同居都会被开除学籍,后果严重 求学期确实是一个适合结婚的时期。 美国学者戴维·巴斯和 50 位合作者做过一个 1 万人规模、跨种族宗教的世界性调查,发现人类真的存在一个模式:各地男性都喜欢处于生育巅峰期、年轻健康的女性。 换句话说,就是十几岁、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四十几岁的男性,都喜欢二十几岁的女性。 遗憾的是,二十出头的爱情带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因为激情之爱许诺长相厮守,未来可能很难走到最后。 △ 《教父》里的迈克尔,如果不是父亲遭枪击他继承了黑手党首领的位子,他也会走入一段毕业婚。后来迈克尔和妻子的婚姻破裂 —— 25 岁到 45 岁太长了,你不知道两个人会发生什么变化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们的统计,大多数婚姻破裂在结婚第四年发生,五年后婚姻趋于稳定,逐渐转向一种相伴之爱。夫妻间的友谊、交情和三观,可能才是婚姻稳定的关键。 毕业婚的男女青年都面临挑战。22-25 岁结婚,到最容易出问题时大概是 25-30 岁 —— 这正是事业上升期,还可能有抚养孩子的压力。 在这期间,女性仍然保有自己的魅力,男性则因为经济收入的提高和年纪增长,成了更合适的结婚对象。 双方都面临诱惑,而他们的阅历和心智,难以应对这么多复杂问题。 很多父母无法给予更多指导和支持 —— 有的父母本来就婚姻失败,这个问题太难,超纲了。 4 深思熟虑的顶石婚 传统压力婚、厂矿政策婚和都市毕业婚都可能拥有幸福的婚姻,不过罗胖老师推荐的“顶石婚”,正在被越来越多中国人接受。 △ 欧美许多人已经证明了这种婚姻方式的可靠性。《阿甘正传》里,阿甘的婚礼是在四十岁之后举行的,和毕业婚相比,有足够的时间让他去见识整个世界了 这种婚姻的逻辑,罗胖老师在跨年演讲上说得很清楚了,那就是对人类的信心,对科技进步的信心。 因为科技进步,我们这一代人,大概率能活到一百岁。 三十岁,三十五岁,才是波澜壮阔史诗的开场。 我也在《关系攻略》里说过一句话:“被人喜欢这件事,我们不赶时间。” 读书、工作,到三十岁甚至三十五岁再走入婚姻,没有任何问题。 罗胖老师还称赞了一句他的同事脱不花:“脱不花多能干呀,创着业,还生了两个孩子!” 处理纷繁复杂的公司事务、维护家庭和谐、养育和教育孩子,都是需要人生经验和阅历的。 我过去一直有一种看法:老男人会变得更温柔,而有了一些年纪的女人会变得更坚韧。 后来我发现,心理学上还真有研究支持这一点。 心理学家卡森和合作者在 2006 年发现,步入中年之后,男人更多地表现出同理心,更少地去支配他人;女人会更决断、更自信。 他们都会变得双性化(androgynous)—— 这是个好词,和“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是一个意思。 这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也和社会角色的变化有关。 二十几岁的男性扮演的是争夺配偶者的角色,冲动、急躁、有强烈的占有欲,而三十几岁的男性会转向抚养者的角色,更耐心、更柔和、更懂得变通。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商业电影里,男主角都是三十五岁左右的男性。 △ 男主角做核心任务的时候,一般都是三十五岁上下。一个真相是,如果一个人努力靠谱,三十多岁的时候都会比二十多岁的时候更有钱 所以,如果你还没准备好结婚,不妨再等几年,人到中年再走入婚姻,并没什么不好。 引一段罗振宇老师演讲的话吧: 过去,婚姻是成年的第一件事,是人的成年礼。只有结了婚的人,才被认可为合格的社会细胞。 而现在年轻人是怎么想的? 婚姻,是把自己人生整理好后才做的事。 现在,对婚姻最好的祝福有一个词——“顶石婚”。 啥叫“顶石”呢?就是修建建筑的时候,当其他都修好了,最后放上去的、在拱顶上的那块石头。它标志着这座建筑从此建成了,真正屹立在世间了。 拱顶石是一座建筑的落成典礼,婚姻就像拱顶一样,它将是人生的落成典礼。 最后给大家一个极品顶石婚。 《魔戒》里的阿拉贡和亚玟,结婚那年,男的一百多岁,女的也有两三百岁了。他哪个国家没去过?跟哪国负责人没谈笑风生? 现在你懂得为什么骆汗公主伊欧玟撩不动阿拉贡了。她在阿拉贡眼里,还是一个孩子。 人生足够长,我们足够强。 怕!什!么!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