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奇葩说》最新一期的节目: 如果一周不够陪孩子12个小时,就取消爸爸称号,你支持吗? 节目组采访了几个孩子。 先是问孩子心目中爸爸的样子,有的吐槽,有的温情。 随后让每个孩子挑了最喜欢的玩具,问他们:玩具和爸爸陪你一天,你选哪个? 他们是这样说的: 听到孩子的回答,爸爸们都沉默地低下了头了。 最后节目组把辩题给到孩子:陪伴不足12小时,你就不叫他爸爸了,你愿意吗? 答案异常一致:不愿意。 理由是: 因为他是我的爸爸呀。 爸爸是我最好的爸爸。 爸爸工作辛苦,太不容易了。 听到这些答案,一旁的爸爸眼眶开始湿润。 孩子对父母天生忠诚,总有着满心的喜欢,甚至特别能体贴父母,让人不由得心疼。 但更扎心的是,有网友评论:“这些爸爸估计难过一下,然后就忘记了吧”。 很多时候父母甚至被乖孩子宠坏了,享受“爸爸很辛苦”的背后,忽略了孩子其实更想说“爸爸我需要你”。 2 不少爸爸觉得年轻的时候多挣点钱,陪孩子这些等之后再补,但事实却是:等你回头再去陪孩子的时候,就会发现已经力不从心。 《旋风孝子》里杜淳和他爸爸,大概就是中国式父子最普遍的表现:尴尬。 父子俩因为都是演员的关系,可能一年,也可能一两个月才见一次。 所以当节目组让父子俩坐在一起的时候,场面简直尴尬得令人无所适从:全程偷瞄对方,但无话可说。 两人很想靠近对方,却因为实在无话可说而不得不疏远。 在尴尬之余,他们的内心多少都有些落寞吧。 在这一次的辩论中,如晶也讲了一个尴尬的故事: 因为父亲从小很少陪在她的身边,又太传统,缺乏了解和沟通的习惯。 前几天他去了美国想买点礼物回来送给女儿,但没有问如晶要买什么,反而参考柜员的意见,带回来了“小孩都喜欢”的冰雪奇缘和小猪佩奇,仿佛忘了自己女儿已经26岁了。 女儿真正想要的礼物,他却一无所知。 血缘关系是天生的,但父亲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却不是。 感情需要通过沟通建立,需要真实的陪伴来维持,需要透过生活的细节升温。 孩子怎么突然之间就长大了,为什么会爱上那个人,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工作,为什么想要这个礼物..... 其实这些结果都暗藏在孩子的生活中,只是从未被发现。 就像如晶说的: 人生就像是不追即过的连续剧,父亲错过了孩子的前半生,就只能错过了。 疏离了的人生,只能破冰缓解,但却无法从头来过。 除了疏离之外,父亲的缺席也影响着整个家庭的心理秩序。 问题家庭的经典模板是: 缺席的父亲 焦虑的母亲 和有问题的孩子 家庭中,父亲特别重要的作用是撑开母子关系,让母子关系不至于坍塌向共生。 一个健康的家庭,是父亲、母亲和孩子三元对立。 若家庭中只剩母子二人,这种二元关系会本能地互相吸引,压缩成一元关系,母亲和孩子共享一个自我,成为一个不健康的整体。 3 之前看过央视的一个跟拍孩子多年的纪录片《零零后》,其中有这样一个家庭: 父亲在外工作,母亲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一个人陪伴在孩子身边,努力完成100分妈妈的目标。 像每个孤军奋战的妈妈一样,她常常皱着眉头,无处不在地焦虑和担心。 在孩子想当科学家时,她马上买了实验材料,又担心他专注科研,以后没有和别人交往的乐趣; 在孩子想当魔术师时,她很快地带他报班,也担心他没有好的收入; 她担心孩子无法独立,送他去讨厌的夏令营,却又把每件衣服都收拾好,打电话叮嘱他先穿哪一套衣服......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孩子却没了小时候横冲直撞的机灵气,容易怯场,习惯依赖妈妈。 但妈妈在身边时却又浑身不自在,或是呆滞走神。 母子的关系就像是拧巴纠缠在一起,变成两张焦灼麻木的面孔。 这是很多中国家庭的常态。 母亲超负荷地负责着孩子的一切,为了处理孩子的情绪、成绩、作业、日常生活,妈妈焦虑到不行,疲惫不堪; 孩子在母亲无意识的控制中,失去创造力,难以独立,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母亲的天性是靠近,父亲的功能是分离。 父亲的在场,能把母子从精神上分开,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母亲和孩子。 之前和一个作者聊天,深懂教育心理学的她,被孩子的一次作业气得无法静下心来写稿。 原来,那天刚好有同学来玩,儿子三下五除二就把作业做好了丢到一边,跑出去玩。 她担心儿子是敷衍,一打开看,果然错误率超级大。一下子血脉喷张,立马准备出门去找儿子回来教训一顿。 这时老公刚好回来,两人一起看了作业后,客观地讨论了一下,才发现错误率并没有大到夸张的地步,做对的题目也不少。 老公还打趣说:儿子聪明,卷子太简单,他不好好做而已。 她这种在孤岛中焦灼的情绪一下子就被抚平了,找孩子发火的念头也自然消退了。 老公的在场,一方面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容器,帮她分担了一些焦灼的情绪; 另一方面把她拉到一个相对客观的距离,也悄悄地解决了儿子的危机。 二元关系会相互贴合,三元关系则会互相制衡,变成一个有空间的三角形。 4 世界上最大的遗憾,是相爱而相离。 中国传统的父子关系,就是这样一种巨大的缺憾。 孩子等着父亲的爱,却无法得到回应;孩子需要父亲的在场,却常常被远离。 亲子关系中,父亲起的作用绝不是简单的挣钱养家,他需要和家人相爱,需要维护家庭成员的心理秩序,这才是父亲的功能所在。 在这次辩论中,傅首尔问了自己的孩子,是否支持这个决定(陪伴不到12小时取消爸爸称号),孩子说: 我不支持。 因为我不敢。 我怕爸爸做不到, 我就没有爸爸了。 比起孩子的理解和妥协,也请爸爸在孩子还爱你,想亲近你,需要你的时候,再靠近一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