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见证了一对情侣的争吵和分崩离析。 女生叫小倩,小倩在交往纪念日这天向谈了三年的男友提了分手,是因为男友没有在这天对她说,我爱你。 小倩和她男友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一个细心浪漫,一个满分直男。小倩的日历里标记着她和男友的纪念日以及男友的生日,而他男友脑子里,只有游戏直播日和球赛日。 当小倩给他打电话抱怨为什么交往纪念日他都不在意的时候,他正在看游戏直播,对于小倩的抱怨,不耐烦地说;“你要这么想,我也没办法。”小倩想了一会,说了分手,挂了电话。她说,以前我以为他是记忆不好才记不住纪念日和我的生日,现在我知道,只是不想记罢了,我不想以后的每一天都没有期待。 我不愿意劝她大度,因为我明白形式主义虽不怎么棒,但总比懒得走过场强。 无论是交往纪念日、七夕抑或是情人节,它们都在考验着双方在爱情里的仪式感。 关于什么是爱情的仪式感,李宗盛在《漂洋过海来看你》这首歌中给出了最动人的回答——为了这次相聚,我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 相爱太过美好,美好到让人忍不住做傻事儿,那些忍不住重复做的傻事儿成为仪式感。 是每次约会前,忙忙碌碌两小时的精心打扮;是每次拥抱时,幸福到轻轻闭上的双眼;是每天睡觉前,必须说出的晚安… 南京有一家失恋者博物馆,馆长说开办这个博物馆的初衷是,让爱情的告别具有仪式感。2017年6月馆长发起失恋物品召集令,不到一年,收到了全国各地近200件失恋物品。 这些失恋物品大多很普通,普通到生活中随处可见。有成对的电影票,往返于两地的车票,泛黄的白色衬衣,用过的口红… 在失恋者博物馆里,每一件平平无奇的物件,都因为爱,被赋予了不凡的意义,它们标记了某个人和那段时光的存在。 最美的爱情是双方都有仪式感,用心打造浪漫。我心中完美的爱情代表不是明星夫妻或国民CP,是周恩来和邓颖超。 1998年,邓颖超去世6年后,她和周恩来在33年里互通的74封信件被整理编成《周恩来与邓颖超通信选集》,每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都被扎扎实实喂了一嘴狗粮。 邓颖超刚从周恩来住处离开,周恩来已经忍不住给她写信,信的末尾深情地对邓颖超说“望你珍摄,吻你万千!”。邓颖超在回信里也给出了爱的回应“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换周恩来从邓颖超住处离开时,邓颖超在信里开篇就说“你走了三天了,我可太想你了!”。 看信的时候我以为这俩人处于热恋,但实际上这些情书都是写在他们结婚17-30年间,邓颖超知道周恩来喜欢海棠花,在海棠花开的季节,还会在信里夹上花瓣,送到远在日内瓦的周恩来手中。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处处可见仪式感,是对爱情的重视和用心,他们就像木心说的那样,从前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小王子》里有段话我觉得说的特别好,仪式感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让每一次我们静下心回味起来时,都倍感幸福。 微信上的情侣头像, 每一次郑重说出的我爱你, 每天第一句想到对方的“早安”。 这世上最美好的事情,不过是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 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愿始终有人与你相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