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竟然在孕期出轨! 我坐月子的时候,他对我不闻不问,气死我了! 孩子生了大病,差点儿夭折,我天天跑医院,他却天天出差! 没想到他居然是妈宝男!他妈指着我的鼻子骂的时候,他却还要我忍! 我就是没法忍受他妈对我妈指手画脚,还当老妈子使唤的样子! 他照顾孩子的方式就是谋杀!他已经让孩子从床上掉下来三次了!为了让孩子多穿还是少穿一件衣服,我们居然要闹离婚! 我想让孩子进最好的学校,我们要买学区房,他却大发雷霆,咒骂中国教育制度,说因此我们要过穷日子,这是做父亲说的话吗? …… 据统计,产后一年是夫妻感情最危险的时候。如果回溯一段情感最受伤的时刻,往往是在那时产生的。 若看两情比金坚,生个孩子试试看。 守寡式婚姻,往往始于一对夫妻开始做父母的时候。 孩子往往是试金石,让我们能真正地看到彼此最深层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人品”、“人性”。 我说的“人品”,不是社会意义上的人们有道德,而是一个人的“品质”。就是说这个人是否足够成熟的完成“父母职责”,同时还可以一起做夫妻。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完成这样的任务。 很多人说,如果不是因为孩子,我们早就离婚了。其实反过来说也可以,如果不是因为孩子,我们还可以继续做夫妻。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做不起父母”的夫妻。 01 什么叫“做不起的父母”? 就是,因为做父母,却把婚姻丧;因为教孩子,却把家败光。做这样“得不偿失”的夫妻,就是“玩不起父母”这个游戏的人。 我之前讲过,每对夫妻都有三种角色:父母,孩子,成年人。每对夫妻,都会侧重不同的配对。而每种配对,都会对我们婚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算一下,大致有9种组合,限于篇幅,我今天只说一种。 在这样的夫妻关系中,总有一方做父母,另一方做孩子——这就是那么多男人在孕期出轨的原因之一: 女人一直做妈,男人则一直做孩子。当女人开始怀孕的时候,男人发现:这个家里又多了一个孩子。从意识层面,他觉得自己应该高兴——“我做爹了,我更像个男人了,这是多美好的一件事!” 但事实上,他并不想做爹,因为他只想做个孩子呢!在内心的角色中,他认同自己是个小孩,他之所以和这个女人结为夫妻,就是因为她给了他梦寐以求的母爱。 但是现在这个女人有自己的孩子了,并且很享受当妈的幸福。男人就感觉到自己被冷落了——他没有妈了。他所有体验都是一个孩子看到妈妈生二胎的痛苦:既生瑜何生亮? 而这种嫉妒和失落,却是不能明言的,女人会委屈地说:这是你的孩子啊!我们一家三口多快乐啊。 可是这个男人真正想要的,不是一家三口,他的世界装不下第三者,哪怕是他的孩子,他也不乐意。 因为他内在的角色里,本身就是一个吃奶的孩子,又怎能让他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男人? 这恐怕是当下“做不成夫妻”的父母里最常见的组合了。 02 那么问题出来了:为什么他们之间只能“母子组合”呢?为什么女人这么热衷当妈,男人那么迷恋做孩子呢? 原因只有一个:他们都没做够孩子。 分为两种:一种是晚熟型的,一种是早熟型的。只有没做够孩子的人,才会长期停滞在“母婴”世界里。 晚熟型的孩子 晚熟型的,往往都是在早年的成长环境中,有某种阻碍成长因素的。 如果一对父母他们很自卑,或者在社会上非常努力,是因为害怕被别人比下去,所以必须让孩子超过自己。 但,他们又很恐惧,所以在有意无意之间总是打压孩子,让孩子永远呈现痴傻呆笨的样子,这样就可以在孩子面前露出自己的愚蠢,甚至放轻松。 这些父母要么对孩子“棒杀”,以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暗示孩子:你永远都是个loser; 要么对孩子“捧杀”:你是我的心肝宝贝,我不能允许你受到任何伤害,外面的世界太可怕,在妈妈怀里你就永远不会受伤害。 或者父母在社会上非常失败,他们也会用捧杀或者棒杀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你永远都是贱民,不要痴心妄想有什么理想,外面的世界好可怕,还是我们藏起来好。 由此付出的代价就是孩子必须一直自我催眠:我就是个孩子,永远都无法长大,我最大的努力,就是找一个“父母”来宠爱我。 我想说的是,很多人看到这里会有不适感,因为我们的文化里一直强调“正面父母”形象。我也承认天底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我也想突出表达的是:天底下也有害孩子的父母。 因为人性是复杂的,有光明,也有阴暗,有正面,就有反面,如果你连这个都不承认,那么恭喜你,你活在一个童话世界里,而且居然还能安然无恙地活到今天。 那么早熟型的孩子是什么样呢?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现代社会的穷人,不光指物质上的贫穷,也指精神上的贫瘠。在这个意义上,穷得连鞋都买不起和穷得连一点清静时刻都没有——这两者是没有区别的。 这样的孩子必须锤炼自己,就是做“成年孩子”的角色,做父母的“父母”,照顾弱者,抗衡强者。总之是不能做小孩的那部分,因为他们有很大的恐惧: 每次她想做小孩的时候,已经濒临崩溃的父母给她的要么是无视,要么是冷嘲热讽,甚至暴力相对,于是她必须封闭起自己脆弱无力的部分,永远催眠自己是一个强大的拯救者,然后自我封闭地活下去。 所以“早熟型”人和“晚熟型”人是互相找寻彼此的。 早熟型的人,因为创伤而不敢做小孩,但成为孩子却是她最大的渴望。于是她无法抗拒看到一个“晚熟型人”的吸引力:他可以带她进入到孩子的世界,帮她瞬间打开孩童世界的大门,带她去旅游,去游乐园玩,坐旋转木马,享受无忧无虑的快乐。这是她从小都不敢想象的体验。 而晚熟型的人看到干练有能力的“早熟型人”,可以从她身上感觉到似乎被带入到一个有能力的世界里:她可以帮着他去创业,去谈生意,料理家务,这些事情都会让他大开眼界,感觉到人生的种种安全。 03 但,这么美好的合作,竟然在孩子面前开始瓦解。 因为“早熟型”的女人,有了孩子,就不再需要养个“孩子化”老公。很多女人都说,陪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重走人生路的过程。因为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孩子的开心自己也开心,她试图用理想的亲子画面,来替代幼儿时期糟糕的画面。 就是说,当拥有孩子以后,丈夫已经有些多余了。 “早熟型”妈妈会把所有的时光都花在孩子身上,反复沉浸在修复童年创伤的亢奋体验中。 此时“晚熟型”爸爸,有两个选择,如果他能力比较低,那么他会再找个妈来照顾他——比如小三儿;如果他能力比较强,他会投身事业,试图靠事业上的成就,来完成他自我价值的原始积累。 但事实上,原来作为夫妻的“合作契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荒废。 很多妻子会说,这几年先忙完孩子,等孩子大一点,我就回头来发展夫妻情感;很多丈夫会说,等这两年我先把事业做起来,再照顾家庭。 但事实上,他们的关系却永远画上了休止符。 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爱,只是“表层之爱”,是“外化之爱”,而非“深层之爱”,“内化之爱”。 他们的爱永远都是“正面取向”,而非“负面取向”,总是绕着“创伤”走,而没有“直击痛点”,问题当然无法解决。 就像你背部疼痛,可以选择吃止痛药,或者选择去按摩。止痛药会隔绝你的痛感,但按摩会增加你的痛感;因此代价也不同,止痛药要一直吃下去,疼痛却永远在那里,不增不减;而按摩如果到位,你的痛苦就会一劳永逸地解除。 很多人的婚姻就是“止痛药”,而非真正的“按摩”。 所以难怪当下有这么多婚姻出轨,小三儿其实就是另外的“止痛药”,只要夫妻之间不去面对“痛点”,危机是永远在那里,只会增,不会减;小三儿就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如同癌细胞一样不断扩散,却无回击之力。 04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按摩式”夫妻呢? 就要看这对夫妻是否能够谈彼此一直不敢谈,不能谈和不会谈的东西。 早熟型的女人,一直回避的话题是:她最擅长的就是做妈、做圣母,最不擅长的就是“自己”做个孩子,去表达脆弱、依恋的需要;她最擅长的就是找一个婴儿代替“自己”表达脆弱,而如果你要她“自己”进入这个角色的时候,打死她也不愿意。 为什么不愿意? 因为当你成千上万次被忽视、被冷嘲热讽,被暴力相对以后,你再也不想打开那扇大门,宁可永远囚禁那个渴望别人爱的孩子,也不要让她暴露天光,用囚禁她的方式来保护她,用埋葬她的方式来隔绝伤痛,用无视自我的方式,无视自己最深层的脆弱。 但是这样的游戏,其实就是画饼充饥,因为孩子是一个活物,孩子毕竟不是你,他们迟早是离巢之鸟,那时你又该如何面对自己? 你会发现,这一切都是自欺而已,你是你,孩子是孩子,老公是老公,你无法永远隔绝你想隔绝的。 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掘墓人,如果我们活得太“极致”,那么我们就时刻面对一种叫做“势能”的存在,你饿到一定程度,胃部就失去知觉了,此时你感觉不到饿,当你再吃点儿东西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更加难以忍受的饥饿。 孩子可以治愈我们一部分伤害,事业可以给我们一定的价值,但却不断唤醒那个催眠的自我。 那就是:我想自己吃饱,不想老是找个人替代我!我要被释放,我要自由,我不想总是压抑自己,活在监狱里! 同理,那个晚熟的男人,就算是自己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那也只是“止疼片”。 因为他始终回避的话题是:如何在亲密关系中坚持自己的利益。 他为什么要回避这个话题? 当他无数次在展现自我的时候,被无情棒杀,或者被温柔捧杀,他都会收获一个不堪面对世界的破碎的自我(我不能和别人冲突,不能跟别人挑战,不能保护自己被别人灭掉): 尤其在亲密关系中,我不敢推掉“孩子”的角色。当我想做个爷们儿的时候,我害怕她会把我毁掉,我被一堆内在的“噪音”所侵袭:你不行的,你不会做爸爸,你不是个男人,你是幼稚的,愚蠢的,可笑的,你会伤害到别人的,别人会灭掉你的…… 这样的时候,这个男人就没法坚挺,只能阳痿或者早泄,无论在物质层面还是在精神层面。 所以他不能挺身而出地说:老婆,我觉得你这么沉浸在妈妈的角色里,我感觉不舒服,我希望在三人世界之外还有二人世界。如果你不这么做,恐怕我会很难在婚姻中坚持。 我的需求是必须要得到满足的!我必须为我自己的利益负责——这就是对一直做孩子的男人最大的挑战。 05 综上所述,你就可以知道为什么生个孩子而已,却对我们的婚姻有这么大的挑战。因为孩子不是罪魁祸首,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安全以及深入的情感,能真正谈谈一直无法解决的话题。 我们之所以不能做夫妻了,只能被父母的角色越隔越远,日益消耗,不是因为不喜欢做父母,而是我们试图用父母、用工作,回避人生的主题。 我们总是试图把孩子、工作、房子、性爱、小三儿,都当成人生的止疼药吃,因为我们缺乏一个足够的空间去真正坦然地相爱。 这样的安全空间的缺失,造成了大量婚姻的危机和人生的绝境。 这就是为什么心理咨询,心灵成长,成为一种社会趋势的原因。 当我们能在这个角度思考的时候,我们的人生才真正有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