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国学者若是初到中国,看到大伙儿挤火车扎堆返乡,扎堆订酒席结婚,扎堆抢床位生二胎,一定会忍不住开一个课题,叫做“神奇东方物种的节律性研究”。 比如国庆假期,我就一直在参加婚礼,或者走在参加婚礼的路上,甚至于我刚四岁的侄子,已经在这个假期当了两回花童,并且学会了一堆“新婚快乐,百年好合”这样的喜庆话。 不知道你们那里结婚都有什么习俗,在我们家乡比较有意思的是,新人进门要从预先摆好的炭火盆上慢慢跨过,意味着烧去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从此生活红红火火。 每当看到新人小心翼翼地提着礼服,从一盆通红的炭火上跨过去,我都能很切身地感受到那种结婚的心情:有点紧张,有点兴奋,忐忑不安。 毕竟,结婚的酒席吃完,宾客散尽,生活就是自己的了。 如果说爱情是一场杀伐决断,那么婚礼就是打扫干净了的战场。此时此刻,备胎们就此告别,小三们退避三舍。 所以结了婚的两个人,有时竟会感到莫名的惶恐和寂寞,怅然若失,手足无措,恨不得相互鞠个躬,说:嗨,余生过得好不好,请多多指教。 ◈ ·· 朋友小A一直到结婚前一天才想起一件重要的事,她问夫君:“我以前每天睡前都要看一个半小时的书,以后还能这样吗?” “当然不能,”夫君一脸坏笑,“不过你还能看半个小时的书。” 嗯,另外那一个小时,她要和他一起做点家务。 后来,她又能看四十分钟的书,五十分钟的书,一个小时的书…… 毕竟做家务这样的事,总是可以越来越熟练的。 再后来,她没时间看书啦,因为她有了小baby。 等宝宝长大一点,她又不得不摊开书本,因为要给吚吚呀呀的宝宝讲睡前故事。 婚姻生活就是这样,没有原则,只有底线,只要不超出底线,所有的委曲求全都一点也不委屈。 结了婚的人,若执意保留婚前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其实是一种自私。 结婚之前,你可以下了班就去泡夜店,结婚之后你下了班,至少应该打个电话再去泡夜店。因为把一个人纳进自己的生命里,你就该对他负责。 如果真想永远像快乐单身汉那样潇洒,那么你最好永远不要结婚。因为和你结婚的那个人,一定会对你有所期待。 难道你指望你的妻子,一个人活得像个单亲妈妈? 所谓“我们结婚了”,就是互不辜负爱情。 在心爱的人面前,放下“我就是我”的执拗,用更好的心态去接受两个人的生活方式,共同撑起一个家。 ◈ ··· 婚礼,是上一段故事的结局,是下一段故事的开始。一句“我们结婚了”,收获的是爱情,开启的是婚姻。 婚姻和爱情的区别在于,爱情是寻找一个彼此相宜的人,婚姻则是努力做一个彼此相宜的人。 从属相,到八字,到星座,人们对婚姻向来都有足够的谨慎。有个懂命理的朋友说,其实什么相生相克并没那么高深莫测,只要不把两个性格刚硬的人凑在一起就好了。 一山难容两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的情侣,婚后往往最不快乐。 一个妻子把花瓶放在窗台上,丈夫看到了,说,不要放在那里,花瓶掉下来会摔碎。 妻子偏要说,花瓶质量很好,那么高的地方掉下来也不会摔碎。 丈夫不服气,抓起花瓶往地上使劲一摔,得意洋洋地说,看,碎了吧。 假如婚姻里的每个人都想赢,最后往往会一起输。 婚姻的愿景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然而现实却是,很少有人生来就恰好适合另一个人,因为谁也不是上帝专门为谁准备的。 所以与其说婚姻是相互扶持,不如说是在对方的世界里,彼此做留有底线的迎合。 一旦有一方失去了迎合的姿态,剩下的那个就会在婚姻里孤苦无依。 ◈ ···· 有人能当一辈子没心没肺的彼得潘,却没人能当一辈子宠着彼得潘的温迪。 因为温迪知道,现实生活真正需要的,当然不单单是一颗可以挂在脖子上的橡树种子。 有一个女孩,不顾家人的反对嫁给了一穷二白的男孩。 男孩很受感动,答应婚后为她戒烟,因为他知道女孩闻不惯烟味。 然而,一直到女孩准备要宝宝,男孩仍然夹着烟卷,并找到了一堆戒不掉烟的借口。 女孩终于离开了男孩。人们问她:你当初都不计较他穷,为什么后来会计较他吸烟这样的小习惯呢? 而在女孩看来,这不是习惯的问题,而是态度的问题。她想,原来,我和烟放在一起,他最终戒不掉的是烟。 婚姻需要你用小的让步,换来大的圆满。 婚姻需要你有一种放下绝对自我的谦逊。 这种谦逊就是:我爱你,尊重你,关心你,要是能让你感觉更舒服,我非常乐意做一些改变。 这应该才是“我们结婚了”的真正含义,但有多少人知道?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