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究是爱你的》是张小娴2007年的作品,标题里大大的“爱”字,和张小娴“言情天后”的名声,都使得读者们在翻开书之前就预设了这是一本爱情小说的立场。没错,这本书里讲到了爱与性,但都不是小说的主题,这本小说的主题讲的是“人的发现”。女主人公路喜喜本是三餐不继、孤苦无依的无名舞者,由于养母临终前留下的一笔巨额遗产,她得以剥掉教育、习俗、道德和种种约定俗成的规则给人制定的很多种标签,不用再考虑遵循社会规范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了人的真相,以及生命的真相。 “那个凄苦的星期三,哥哥来看她,她又一次挂着满脸泪痕催逼哥哥:‘你快点来接我走吧!’哥哥用手指帮她擦着眼泪说;‘我就是来告诉你,哥哥很快会有钱街你走,我们以后一起生活!谁也不离开谁。’那天,是她最后一次见到哥哥。她拨开阳台的栏杆上一束遮住她视线的紫色藤蔓,跟哥哥挥手。哥哥穿着一件蓝夹克,转头看上来,微笑挥手叫她回去。” 原本依赖哥哥,害怕孤寂的路喜喜,因着这般悲伤的往事而选择一个人生活。直到那天在律师行,看到窗外站着一个穿蓝色夹克的年轻男子,手里拿着一个文件袋。她决定,付费让这个做私家侦探的男子跟踪自己,因为他身上有她久违了的那种感觉,她的哥哥,也是这个年纪。 这是无关爱情的开头,读者们带着一种“接下来势必会发生什么”的期待看下去,结果有些意外地发现:这是她一个人的故事,她从一个旅馆到另一个旅馆之间做短暂地居留,唯一坚持的事情是把一副梵高的《星月夜》的廉价复制品挂在旅馆房间里,每天去酒吧里喝一杯桃子味的伏特加,每年过生日送自己一双特别的袜子。她没有固定的工作,偶尔设计些首饰赚点零花,经常一个人在街上乱逛,没有朋友,也没有与一个男人发展长期关系的打算。这样的生活,从二十四岁开始,一直持续到三十二岁,始终陪伴着她的,是那个名叫林克的私家侦探,如影随形。 相比起《三个A CUP的女人》、《荷包里的单人床》、《卖海豚的女孩》等张小娴早年的经典爱情小说,《我终究是爱你的》的评价是两极分化的。因为它不是一本纯粹的爱情小说,张小娴没有用悲欢离合催动你的眼泪,相反,她用路喜喜看似难以理解的生活拷问着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你现在在过的,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路喜喜看似拧巴的,no zuo no die的生活,实则是忠于她的内心的,极其诚实的生活。她得到了一笔天降之财,也收获了温柔贴心的郑鲁的求婚,她本可以轻易过上别人眼中艳羡的生活,然而她都放弃了,转而选择用孤寂的岁月沉淀自己的悔恨和伤痛。在没有放下内心的包袱之前,她拒绝轻易地遗忘和自欺欺人。在没有学会爱之前,请先学会享受孤寂。 廖一梅说过:“爱与性都是容易的,人最本质的不满足是不被了解和孤独感。”张小娴已经不再单纯执着于爱与性的故事,她和路喜喜一样,发现在爱与性之外的人生,还有很多本质性的问题亟待解决。我们一开始之所以无法理解喜喜,是因为我们周遭所有的人每一分钟都在填满自己的时间,都不希望自己看起来是没有事情做而闲待着。但是我们常常在忙碌之中忘记了,我们是为了什么而忙碌,进而忘了自己是谁。人的缺憾就在于不断地要用外界的获得来填补自己的不安全感、孤独感等等,这种填补是永远填不满的。一如当初用眼泪和谎言来逼迫哥哥的喜喜。 因此,在遇到林克的时候,她不再急于占有和得到。她平心静气地阅读一本又一本书,一个人拖着行李完成和哥哥两个人旅行的约定,每天仔细地读报纸上的占星专栏,她享受有一个人就在离她不远处的笃定。在跟踪与被跟踪之间,她遛林克的影子,林克也遛她的。这是一种奇妙的陪伴,在漫长的一个人的生活里,治愈了两颗濒临破碎的孤寂灵魂。人活着本来没有什么意义,但只要活着,就能找到有意义的事,就像喜喜找到了林克,就像林克找到了喜喜。 《我终究是爱你的》是一部“反爱情”的小说,它打破了读者心中的爱情规范,爱不再是须臾不离的捆绑,也不是用来填补内心空虚的道具,甚至不要求灵与肉的忠诚统一。路喜喜与林克的爱情可贵之处在于,它帮助双方挣脱了心灵的枷锁,在爱别人之前,首先学会忠实自己,爱自己。幸运的是,张小娴的故事让我们坚信,我们终究可以在百年孤寂里,遇到那个治愈我们的人。(作者:李小丢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