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一见钟情是怎么回事 爱情中,或许最神秘也最广为人知的神话,就是一见钟情了。 一个朋友对我说,她觉得日久生情更可靠。可是,她的两次恋爱都是一见钟情。 第二次一见钟情,是别人介绍,在一家餐馆里相见。她先到,那个男孩后进来。男孩一进来,她就来电了,心中有一句话涌出来“就是他了!” 这次一见钟情令她有些害怕,因为她第一次恋爱就是一次一见钟情,但结局不好,分手了。所以,她担心这次一见钟情又会有不好的结果,在两人相恋了两个月后,想让我帮她分析分析,旁观者清吗,而且我又算是心理医生。 她常看我的文章,知道爱情常常是我们与父母关系的又一次重演,所以听她简单地讲了一见钟情的故事后,我直接问她:“他和你的爸爸像吗?” “不像”,她说,“一点都不像。” 但是,和我聊了约一个半小时后,我发现,这个男孩有十处以上以上和她的父亲很像。 譬如,她一家人周末出去玩,问她父亲意见,咱们去哪儿。他父亲说,咱们就去A地吧。她或她妈妈反驳说,A地有什么好玩的,还是去B地吧。 好,好,就去B地吧。父亲总是在第一时间满足妻子和女儿的意愿。 然而,第二天,等在B地玩到下午4点时,她父亲会说,咱们还是去A地看看吧,A地也是非常不错的……他会讲出很多理由,她和妈妈会感觉,假若不去A一下,他会很不情愿,所以最后还是去了一下A地。 请注意这一点,就是去一下而已。譬如,A地可能是动物园,而他们一家人本来在植物园,4点钟坐车从植物园到动物园,到了也没什么时间玩了。 他这是在干什么呢?他是那种特别为女人考虑的男人,所以他在第一时间会委屈自己而满足女人的要求,但是,这样其实会让他觉得自己做了牺牲,会有些不情愿,最后他要搞点事情,还是要满足一下他的意愿,哪怕只是象征性的。 稍稍跑一下题,多说说这种心理。心理学会说,自恋是人最核心的需求,而自恋中最集中的表现是,自己的意愿要得到满足。同样的,对自恋的打击,就是自己的意愿得不到满足,而没有被满足的意愿有时会成为一种毒品般的力量,吸引着着自己不顾一切地去追逐这个意愿,我称这种心理为“未被实现的愿望的诅咒”。 有机会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满足一下自己的意愿,有时哪怕只是意思一下也可以。 明朝皇帝朱厚照是皇帝中有名的败家子,他做皇帝时,宁王朱宸濠造反,朱厚照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主 儿,一听说有人造反,大喜,说,小子你敢造反,看我不平了你。 然而,宁王不幸遇到明朝第一厉害的人物王阳明,他当时在宁王的地盘上做地方官,本来手里没有一个兵,但宁王造反后,他只用了33天就将宁王的十多万大军给灭了,并活捉了宁王。 朱厚照平宁王的意愿破灭了,他不甘心。所以,当宁王被五花大绑地送到他眼前时,他令手下将他的绳子解开,宁王正不知道要发生什么时,朱厚照又下令将他捆上。这样做,就是为了象征性地实现一下自己平宁王的意愿。 再回到正题上来,这个女孩一见钟情的男子也是如此。每次商量去哪玩,他总是顺着她的意,但最后,他的意思总要象征性地表达一下。一下,也就是只是一下而已。 这个男子和她父亲还有一点特别像。她父亲手下有几千人,非常忙,但一回到家里,他要打扫卫生、为全家人洗衣服、做饭等等。譬如,他会一边扫地一边稍带着点责怪地叹道:“诶,你们这群孩子,诶,你们这群孩子。” 看上去,他似乎对做这么多事不满,但我这位朋友有感觉,假若她尽了一个女儿的本分,或她妈妈尽了一个妻子的本分,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那么爸爸会不知所措,甚至会很不高兴。她觉得,把她和妈妈照顾得无微不至,是爸爸的一种需求,如此一来,她们两个好像离开爸爸这个男人就活不了,这种感觉让爸爸非常有价值感。 这种感觉你或许很熟悉吧。这也是人性的一个小秘密,付出的人之所以总是在付出,就是为了营造一种别人很需要他甚至离开他活不了的价值感。 这个男子呢,他会如何?他第一次去她家,一进门就大喊一声,天啊,这么乱,然后就开始打扫卫生、洗衣服等,就好像这是他自己的家一样。 还有很多地方,这个男人很像她父亲。可以说,他只是长得和她父亲不太一样而已,他们的内核简直是一模一样的。 前面我们说到,恋爱是为了两个目的: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 请记住,不是寻找美好,避开错误,而是重温美好,修正错误。 这有什么差异吗?差异非常巨大。如果说恋爱是为了快乐与美好,那我们就会寻找那种心理健康而能给自己带来幸福的人。但如果是重温童年的美好,那么我们势必要找到与父母很像甚至一样的人,才能重温我们童年很怀念的美好。 同样的,假若说恋爱是为了修正错误,那么,你必须要找到一个人,重新构建童年的错误局面,你才有修正错误的机会。你对没有错误的人不感兴趣,因为那样你根本没有机会去完成你童年没有完成的梦想。 在你们陷入爱河时,也许你们会忘记我说的这一切。但假若有一个时刻你的心稍稍冷静下来,也会你会恍然记起你曾经看过这么一段文字,你会发现,你眼前这个让你爱得死去活来的人,怎么和你的父亲或母亲那么相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