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愉快地玩耍了,那我们就分手吧 前几天,一个姑娘给我发了一封很长的E-mail,大概说的是她最近突然觉得好低落,觉得和混在一起的小伙伴们没有话题了,在一起就是喝酒、逛街、侃大山,还加了一项“炫富VS抱怨”,让她受不了。但是朋友约她,她还是会抽出时间来陪他们。可是,觉得好累,好像不会爱了,咋办啊?其实这很好办,看标题!但是我要说说对朋友的看法,请原谅我的话痨。 对于朋友这件事情,我在小的时候看得是十分重的。并且傻乎乎地老是记得一句话:为朋友要两肋插刀(是不是太血腥了)! 因为当时傻,两肋插刀倒是不至于,可背个黑锅啊,把压岁钱花光什么的是经常发生的。觉得自己有一堆朋友,特别有安全感,特别自豪,有一种自己是女中豪杰的错觉。直到试图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我,不仅在自己摔跤的时候没人自插两刀来救我,还被“朋友”在背后捅了好几刀,才不得不反思朋友的意义。 年轻气盛的人往往喜欢扎堆在一起,一堆人喝几次酒、聊几个八卦就是“朋友”,然后朋友的朋友也变成了朋友,天天混在一起。“有事儿找哥们儿我帮忙。”“有事儿你说话,只要开口,没有哥们儿办不成的事儿!” 于是,“朋友”成了构成自己世界安全感的一部分。寂寞了怎么办?有朋友!遇到难事了怎么办?有朋友!没钱了怎么办?有朋友!私以为这种错觉和“老娘有男人,所以可以懒馋傻、脏乱差”^样,是世界上最善良的谎言。 老生常谈一句话:世界上能给自己安全感的,只有你自己。至于友谊,是在自己沉稳、踏实、有主心骨的基础上的一种有效补充,仅此而已。 我有一段长达十年的友谊,它是这样结束的。 朋友小Z,十一岁上初中的时候我俩就“一见钟情”,少女时代简直就是无话不谈,什么八卦啊,暗恋啊,连大姨妈都好到完全同步了。高考的时候,我俩的分数只差了不到十分,我选了北京的财经类大学,她选择了上海的财经类大学。我以为这并不能阻隔我们的友情,我们这么投缘,友谊一定天长地久,选品位相同的男人,买审美差不多的衣服,过着层次差不离的生活。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俩每周起码煲一小时电话粥,大事小事甚至院里有几个帅哥、几个极品都要拿出来说一说,分享各种八卦。九月份才新生报到,我们就约好“十一”她来北京,元旦我去上海,这和热恋中的小两口有什么区别啊。 但是变化是不经意的,量变的过程就不说了,因为不在一起,自然有自己的大环境,至于质变到“友尽”的事情,就是以下这种琐事了。 北京和上海不同的文化氛围,迅速地让我和她的三观发生了变化。也许因为当年我们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太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自己。在上海的她更看重钞票,在北京的我更看重“文艺”,于是我和同学逛南锣鼓巷、淘动物园,人家要去刷牌子、喝咖啡;在上海的她更看重男人的钱包,在北京的我更看重男人的智商,所以在交男朋友这个层面上,我彼时的男人在她彼时的男人抄票的衬托下变成了一个三无屌丝。 三观没有对错,只有合拍与否。而朋友之间,三观不合拍了也许依然会有交集,比如说逛街刷夜之类的酒肉朋友,要什么三观合拍啊。但一个人试图用自己的三观去改变别人的三观的时候,就只能发生两种情况:一沖.我选择的一“友尽”;另一种,很多人选择的一一边骂一边忍,为了那么多年的交情,为了不撕破脸。 小Z开始说我是个没有品位的人(Really?),说我选择没有钞票的男人是对人生的不负责(可是她后来和那个有钞票的男友分了),站在朋友的角度,她劝我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要烫烫头发(Why?),要做做美容(I don’t need!),要参加Party(Where to go?)。 在开始的时候,我也有给我发邮件的小伙伴一样的纠结:这是十年的朋友啊,我应该将就她一点儿,高昂地唱着友谊之歌和她手拉手地往前走。然而你会发现,你越来越累。任何一种情谊,不管友情还是爱情,如果让你觉得除了累,没有任何愉悦,那它一定是错得离谱,只能删除。于是我选择了删除,某些小伙伴选择了自己纠结痛苦,然后给我写邮件,这有啥用啊,我又不能拿刀替你割席断交。 回归到朋友这个问题,其实我也经历过屁股着火一般身边少人就要到处流窜,一定要扎堆的人生阶段。现在想来,不过是因为浮躁到片刻的独立时空都没有。那种情况下,要找的不是朋友,只是一个消磨时光的陪伴。至于那些多年相处却渐行渐远的人,其实谁都没有错,错的是,大家都是彼此的匆匆过客,交集的那么一段时光,是合拍而对味了,至于后来错位了,还硬要在一起以朋友之名互相浪费时间,那是对时间的亵渎。 现在才觉得古话说得对啊,君子之交淡如水。能交就交,不能交,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谁也不是谁的不可替代。一段食之无味的友谊,就别稀罕地拿在手里了,弃之,可惜也是暂时的。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