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到大都不算是个很有内涵的人,比起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专业项目,我对於很多东西都没有太大的研究,顶多就是懂些毛皮而已。但即便我是这种个性的人,别人却还是会认為跟我聊天很愉快,到底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们应该先把聊天跟讨论跟学术研讨跟心得报告等等,做不同的谈话类型区分。要讨论报告的时候,我们不会说:「我们来聊一下我们的报告吧!」,同理,当我们要做学术研讨和meeting的时候,也不会跟老闆或教授说:「我接下来要聊一下我的研究和成果。」 「聊天」这个词本来就是用在比较轻鬆无负担、随性所致的谈话上,所以很多人都会来问我「我要聊什麼?」,当你在想「你要聊什麼」的时候,其实就註定了你没办法跟人自在愉快的聊天了。 想想你最好的朋友们吧!你传讯息或打给他们之前,会去想要聊什麼吗?还不是打句废话或贴图就传送了,谁会想那麼多?但这种时候的你,反而是最轻鬆自在的,处於这个状态下,人家反而能跟你很自在的聊天。反之,再想想另一个状况:你想跟你的朋友借钱或是要他还钱,如果你是个脸皮比较薄的人,你很有可能在打去或传讯息去之前,先反覆思索了好几遍,到底要怎麼说才最圆滑最不会被拒绝,甚至要鼓起勇气才敢做这件事。 这种时候你就不会称之為聊天了,因為你根本一点都不轻鬆。聊天是一个只建立在轻鬆状态下的动词,同时对方也会自然接收到你的状态。与其想一堆想表现自己深度、内涵的话题,不如说些垃圾话更轻鬆。太过於深入的探讨,对於对该话题本身没有那麼高度兴趣的人而言,反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轻鬆」才是聊天本身最重要的主轴。毕竟人的一生大部分的时间也没什麼深度。 再者,很多人的习惯是一次聊天就打一大段,但这其实不算是什麼好方式,这种方式比较像在写信或短讯,比较不适用於现在普及的聊天软体(但如果你的对象年过40的话,或许就会适用)。现在的聊天软体因為免费的关係,让我们不用再像以前一样节省,每封简讯硬要打70个字才能送出,也因為这样,我们可以用更口语化的方式去使用。 我们来看看下列的两种差别: 一,「我们最近搬了办公室,整个环境都很不错,我很喜欢我们的阳台。搬家的这几天很累人,虽然有些朋友来帮我们,但我还是全身痠痛,唉,真的是该运动了。你呢?你最近过得还好吗?」 干!这种一看就超刻意啊!一点轻鬆感都没有,只要后面再补一句:「我们的孩子都很平安,你不用担心」,看起来就像是写给过世伴侣的信啊!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种: 二,「耶!我们最近搬了办公室哦!」 「整个环境都超棒的!我很喜欢我们的阳台」 「这几天搬家有够累的」 「还好有人来帮我们」 「但还是全身痛得要死,哈哈」 「啊你最近过得怎麼样?」 第二种方式看起来就相对自然,像在跟朋友述说自己最近发生的事,跟「报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同时用了状声词来辅助,也显得比较有人味。 聊天最大的重点还是在於自身的状态,而不是说什麼,说什麼从来都不是关键。我不太会去跟人家聊什麼电影、展览、书籍,因為我本来就不太会去看这些东西,更不会因為想跟人家聊天而去做这些事来增加自己的内涵。我聊天的内容都极其简单平常,多是聊些生活中发生的事,再加上自己的感受。我也很常跟人家聊电动或是漫画,但一定都是我自己经歷或是听闻的,我从不勉强自己去聊些我根本没兴趣的东西,这样只会让我觉得很无聊而降低聊天品质。 聊天的内容的确要对方有兴趣没错,但如果连你自己都对这个话题没有热情,那你又要用什麼方式去感染对方的情绪呢?聊废话不可耻啊!女生跟姐妹们聊天的时候也不是聊什麼国家大事啊!為什麼我们就不能跟他们嘴炮呢? 所以不要再為了聊天而去做些自己根本不想做的事情了,你该优先处理的应该是你聊天的方式而不是内容。你不能保证对方有没有热情,但至少你应该要拥有。 聊天最大的话题,莫过於你生命中发生的每一件事,但前提是你要好好的活在那个当下,用生命去体验每一个瞬间。很多人走路就是走路,不会去注意街道上的变化、树上飘下的落叶、自己的脚步是否比平常更快,但这些都确实是我们生命中会体验到的事情。只要有去留心自己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不相信会没有故事可以跟别人分享。故事不见得要磅礡壮阔,很多时候都只是一点点微小的事件,却能让我们对生命有完全不同的感触。 只要你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又何愁要与人聊些什麼呢?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