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爱网

[婚姻感情]男人的“救母情结”,是很多夫妻矛盾的根源

2016-02-09 09:49   86645   0
刘云丹(中级会员) 关注
男人的“救母情结”,是很多夫妻矛盾的根源
作者:南风和蓝   

1《宝莲灯》动画片的严重恋母情结

动画片《宝莲灯》对传统故事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改动,把沉香尚健在的父亲改编成父亲去世了。

传统故事中,沉香的父亲没有死,只是他是个凡人,没有法力,无法完成救妻大任,而且还另娶新妻,于是,半人半神的沉香,只能只身救母。动画片《宝莲灯》则改编成父亲去世,沉香救母有了最大的合理性。

动画片以救母为主线,虽然加入一个异族公主的戏,但沉香和这个女孩的关系并不明晰,他们是否能成为恋人很成疑问。影片的结尾是长大了的沉香和妈妈在彩虹上重会,他和妈妈在空中拥抱倾诉,“互相辉映”,而身份暧昧的异族公主,在人间地上傻傻仰望:





沉香的救母恋母被一再渲染,和“公主”的关系被暧昧淡化处理。

最体现影片恋母情结的,是影片的三首唱给妈妈的情歌:

《爱就一个字》:“我想你身不由己,每个念头有新的梦境。但愿你没忘记,我永远保护你,不管风雨的打击,全心全意。两个人互相辉映,光芒胜过夜晚繁星……我永远保护你,从此不必再流浪找寻。爱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你知道我只会用行动表示,承诺一辈子,守住了坚持……任时光飞逝,搜索你的影子,让你幸福我愿意试。”

《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在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读你写来的每句安慰,爱圈住你我在同一个圆,你的冷热我能感觉……两颗心间不断的长线,我的喜悲都让你包围……”

《天地在我心》:“天上的星星多么美丽,可是没有你一切都没生机,每一个孤独的深夜里,你是否知道我默默地思念你……我不愿只在夜里思念你,拥有你的爱,相信我会创造奇迹……”

这些歌,尤其是第一首,我第一次听到以为就是唱给爱人的情歌。后来才知道是唱给妈妈的。

沉香救母既然有了所有的合理性,对妈妈的思念和爱也顺理成章,影片对此大力渲染。

但长大后的沉香,和依然年轻的妈妈彩虹相会,互诉衷肠,“互相辉映”,“永远保护你”,“承诺一辈子”,还是让我感觉:太过了。下面是我的解析:

2救母情结产生的根源

男孩救母有两个心理动机。

一,中国传统女性的弱势地位和悲情面目,是“救母”的一个原因。

中国几千年男权社会,宗族文化,对女性来说,很不好玩。女孩子在自己的家里,一直是“人家的人”,不受重视,不被待见。待到嫁到婆家,面对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感情联结的一大帮子陌生人,其惶惑不适,甚至恐惧感,都会有很多。大部分婚姻是父母包办,和丈夫无法拥有真正的爱情,千辛万苦生了孩子,孩子是“他”家的。中国女性的这种悲哀处境,弱势地位,决定了她们的情感状态的主旋律就是:悲情。她们无奈,牺牲,付出,“不容易”。

在传统社会,只有生了儿子,女人才能“母凭子贵”。和丈夫没有爱,对丈夫要服从,儿子却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自己对儿子有天然的感情优势和控制权,这就让母亲们把儿子的爱牢牢地抱紧,渲染母子情深的伟大。

弱势母亲还有一个感情倾向,就是用道德完美来作心理防御。于是,在一个男孩的感觉中,母亲是悲情的牺牲的伟大的“圣母”,母亲的圣化神化,加上母子天然的亲密感情,让这份亲子之爱变成了最神圣最合理最不能违反和背叛的感情联盟。

所以,中国的传说故事中,有很多仙女下凡,和凡人结婚。这些仙女也无一不是受害者。这都有深远的文化心理的渊源。

二,人类普遍的俄狄浦斯情结

即便母亲不打悲情牌,3岁左右的男孩也会有自然的“救母”意识,想赶走父亲“救”出母亲,是典型的俄狄浦斯情结。

对于“弑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情结,很多中国人不接受,觉得是个冒犯,大逆不道。正因为,中国特定文化语境之下,母子关系被过度神化圣化,这种神圣化掩盖了男孩的恋母情结,给恋母情结的无限膨胀制造了理由和通行证。男孩因为母亲的悲情处境和面目,容易把自己当做母亲的救世主,认为世界上只有自己才能给母亲带来幸福,所以要“我永远保护你”。而父亲的面目,或者模糊,无用,或者邪恶可怕要铲除。

二郎神就是父权的象征。中国文化中不能说自己的父亲不好,所以,“压迫”总是来自母亲那一方,来自外祖父和舅舅。其实是一种投射。在历史和现实中,这种情况既不多见,逻辑上也不成立。传统社会敢于违抗父母之命自择夫婿的女子是极少数。从现实看,外祖父养大母亲,这个母亲却被夫家娶来所“用”,伺候公婆,生育儿女,外祖父应该是冤大头和“受害者”啊,舅舅也至少不应该是压迫者。所以说,舅舅成了“坏蛋”,是一种俄狄浦斯情结的无奈投射。

3“和妈妈永远在一起”错在哪?

在动画片《宝莲灯》中,小宝宝沉香和妈妈有一段非常动情的对话:

沉香:妈妈,什么是幸福?

妈妈:幸福就是跟沉香在一起啊。

沉香:哦,我懂了,我和妈妈在一起,最高兴,和妈妈在一起,就是幸福。

妈妈,我们就让宝莲灯永远亮着,我要和妈妈永远在一起,永远都幸福。

这样的对话,相信很多母子都有过。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人类感情。很多3岁、4岁的男孩会信誓旦旦地说将来要和妈妈结婚,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男孩恋母,女孩恋父,是人类的俄狄浦斯情结。母亲是男孩在世界上遇到的第一个异性,而且慷慨温柔,孩子对母亲产生自然恋慕,表示和妈妈永远在一起,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我们怎么办?我们第一要接受孩子的这份感情。第二,要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根据他们的理解力,向他们宣示界限,表示爸爸妈妈才是“一对儿”,他们长大了要去和自己的爱人过。慢慢地,孩子会驯服这个情结,放弃对亲人的妄想。

孩子在三、四岁开始魔法期,童话期,然后是青春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慢慢和父母心理分离,心理独立,人格独立。

所以,父母在亲密抱持孩子、爱孩子的过程中,也要学会理性分离,在心理上,把孩子慢慢“往外推”。这才是爱。爱是一种深具理性和智慧的感情和行动。

在西方童话《美女与野兽》中,美女无论怎样爱父亲,她最终的选择必须是“另一个男人”。《睡美人》中,王子因为有个恋子情结严重的妈妈,有了爱人不敢带回家,等到父亲死了,他成了国王,才敢结婚。而在他出门征战的时候,他的疯狂嫉妒的妈妈,要杀死儿媳和孙子孙女,这时他正好归来,妈妈气愤地跳入野兽坑被野兽吃掉。王子(已成国王)对母亲又爱又怕,母亲的行为让他难过,但妻子和孩子给了他安慰,他们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就是王子的心理“弑母”,是童话的隐喻暗示,就是说,只有心理上独立于母亲,男孩才能开始自己的生活,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王国的主宰。

这就是西方童话的“政治正确”:和母亲感情再亲密,这份感情也要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退居二线”。儿子终归要离开母亲,去爱、去救自己的“公主”。

但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救母的合理性总是大于救公主的合理性。“救母”意识被大力渲染,而这是我不能苟同的。

4《宝莲灯》应该怎么改编?

妈妈被迫害,那么,可怜的妈妈怎么办?怎么办,有办法。如果迪斯尼来改编……

方案一:维持传统故事,让父亲依然活着,虽是凡人,但经过思想变化,也去勇敢救妻,那是他的公主,他义不容辞。然后在故事的演进中,他在儿子协助下救了妻子,儿子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遇见自己的公主,两代人皆大欢喜。这个凡人父亲,可以搞笑一些,让他在故事的演进中,体会爱的力量,心理上,也长大成人,不要总是把救妻责任委托给儿子。

方案二,父亲死了,儿子去救母,过程中遇见某老帅哥,和他一起去救母,救出母亲,母亲和老帅哥恋爱,而儿子也在这个过程中遇见自己的公主,恋爱,也是两代人皆大欢喜。

当然,编剧难度大,“救母”不如“替父”容易改编,因为必须有两条主线。这个我不专业。只是好玩随便一说。

5婆媳矛盾的最大症结:救母情结的干扰

看到新浪亲子论坛的一个帖子,主题是:“因为婆婆,想过跟老公离婚的,来报个到吧,顺便说一下原因。”进去看了,婆媳矛盾嫉妒排斥,非常惨烈。如张爱玲所说,“古老的感情的公式,还在维持着活跃的演出。”而这些婆媳之间,总有一个心理不独立的“儿子/丈夫”。这个丈夫的口头禅和理由,总是:

“我妈不容易”。潜台词:我妈不容易,受过很多苦,为我牺牲付出很多,我必须要爱她保护她服从她,而你,我媳妇,对我和我妈的这个关系,必须容忍,不然,我们就得分。

下面是我随手摘下的媳妇们的“控诉”。我不认为所有的媳妇们都有理,但,婆媳共处这种特殊的国情,是产生矛盾的背景;丈夫不能心理独立,有过分的“救母情结”,是夫妻感情问题丛生的根源。
“我现在就有点这个阶段,没有好心情,觉得婆婆一来我家,我就变成了外人,老公也不是以前的老公,跟婆婆发生一点矛盾,被老公推了一下,吵了几句之后,我都不敢跟婆婆顶什么了,生怕有什么冲突,就觉得这个家我不想呆,没有地位,真想老公能跟我一个心,而在婆婆面前,我们的心是那么的遥远。”

“因为婆婆我差点和老公离婚。整整两年我们把这个话题不知提了多少次。真的,因为婆婆我差点让女儿失去了美满幸福的家,我的家差点支离破碎,所以,更恨婆婆。”

“我算一个吧,这阵子我真想离了算了。痛苦极了,因为婆婆,老公太向着他妈那边了,我受不了。事情出来了,一点也顾及不上我的委屈,都反过来劝我给我讲一套大道理,什么嫁到我们家我妈就是你妈,她农村妇女,你就让着她点呀什么的。我和老公的关系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这次我坚持要离婚。”

“因为这点小事和老公离婚真不值。我老公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那是我妈,我妈把我养大不容易。”

“就这么办过,那时我的宝宝才三个月呢。就离了,后来又复的婚。有段时间看着婆婆就烦,老公长得像婆婆,我看到老公就想吐,就想打他,真的,我那段时间就这么恨婆婆。现在,好多了,谁也不敢惹我了,人,都是慢慢变坏慢慢变历害的。”

“我已经不只一次有过这个念头了,每次LG都极力维护他妈,太伤心了。我又舍不得孩子,太痛苦了。”

“为什么人生这么痛苦?如果没孩子我会毫不犹豫远离那个家”

“我同样经历过,直到现在还很矛盾。想离又觉得对不起孩子。结婚后我把婆婆当亲妈对待,吃喝穿都买,可一切都因他的举动而改变,婆婆东挑西挑,挑拨我和老公,有时间细说,到时你们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婆婆还可以……”

“我因为婆婆差点儿离婚,想到因为她影响女儿的幸福不值得就没离,不过和老公疏远了很多。夫妻间的裂痕很深,感觉已经无法弥补了。女儿大了很可能还是离。”

“我也想过,但是小孩太小了,不忍心因为恨公婆而去剥夺小孩拥有一个完整家庭的权利,反正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看谁先死,熬着吧。”

“因为不想和婆婆不一起,想买房子离婆婆近一点分开住,老公居然说不同意,要搬家我自己搬,他和她妈一起住,真是无语了。”

“老公的观点,他父母把他养大不容易,说我没有主动对他们好,没有感激之情。所以无论什么事情,即使他父母错了,我都应该不和她们计较。最主要是他认为他父母不管怎样都没错。总之就是一边倒。完全向着他们说话。”

“因为婆婆我和老公正在准备离婚。老公太不明事理了,总是觉得婆婆都是对的,我做的都是错的。”

“结婚前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老公说婆婆好就以为她好,抱着一颗连冰都能捂化的心对她,以为就能和和美美了,后来才发现就一放屁,老公念着婆婆带他很辛苦所以什么都听,再加上婆婆脾气火爆所以格外嚣张,在家也是东家吵完吵西家,生了孩子就更加,有事没事找点碴,有家不回天天挤我这就想天天瞅着儿子,但是又喜欢挑事,都快被逼疯了,要不是有了孩子之后老公还会安慰我下,早就离了,本来我带孩子老公挣钱都很辛苦,但是总要时不时应对她的哭诉告状,人都疲倦极了。”

“我算一个吧,不是为了女儿我早就因为婆婆离婚了,我遇到二个极品,一个是极品老公,一个是极品婆婆,为了女儿我没离婚,2年轻婆婆叫老公跟我离婚,闹了半年,虽然后来老公认错回来了,但是我永远不会原谅他们,虽然我老公对我还好,但是破了的镜子修不好的,虽然2年了,表面很好我自己时刻准备离婚的,女儿参加工作以后我就会提出离婚的,永远不会原谅,也不能原谅,我过不去这个坎,我知道自己不幸福。”

“因婆婆的强烈要求我结束了为期6个月的婚姻。13号离婚已满一年,这一年里我无数次的反思我实在不知道我哪里得罪她老人家,害得他要死要活日夜不停的闹了三个月逼着我们离婚,又是寻死腻活,又是威胁恐吓的,回过头看看,其实离婚也没有那么可怕……”

不厌其烦地摘录这么多,是因为,“我妈不容易”这种救母情结,依然是不少中国丈夫们的心结。这种心结严重影响到了夫妻关系。不仅是夫妻关系,还一定会影响到亲子关系,小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也会有很多心理纠结。婆媳大战,受伤的也会是孩子,孩子会成为家庭成员极力争取的感情筹码,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巨大的困扰。

恋子严重的婆婆们,不能醒觉自己的问题,不愿让孩子心理独立,自己也不能心理独立,把沉重的自我命运和悲喜压到儿子身上,让儿子为她的不甘心的牺牲的一生来负责。她们自己觉得母爱神圣,不能自控地插手和干预儿子和媳妇的生活,其实潜意识中就是在抢夺儿子的关注和爱,排斥媳妇。这些婆婆一般都是苦大仇深的悲情派妈妈,儿子早就在这片伟大母爱的迷雾中迷失了方向。

这时候,我总想弱弱地问一句:婆婆自己的丈夫在哪里?她们为什么不能自己去谈情说爱,为什么非要在儿子媳妇的生活中,看媳妇的脸色?即便不看媳妇脸色,也会被媳妇气着啊,这样真的好受吗?

6救母情结的害处:三个人都委屈

一个心理成熟的男人,是有清晰的界限感的。和父母有界限,不轻易接受父母的照顾和帮忙,自己安排好育儿事宜,不需要自己的母亲来自己家里继续操劳。把自由还给父母,礼貌挡住父母的好意。不断地温柔地对父母宣示界限:“这是我们的家,你们很好,我们很感激,但是我们不能再劳累你们了。”

(赡养老人是应该的,只是要懂得,赡养不等于让婆媳天天生活在一个屋檐下。要尊重媳妇的感受,于情于理,媳妇的赡养义务都不应该夸大。而且,赡养老人不意味着纵容老人干涉和影响夫妻生活。)

男人应该醒觉的是:母亲的悲情,“不容易”,不是你造成的。母亲的问题,是她的原生家庭,夫妻关系和传统文化封建陋习造成的。儿子既不是母亲苦难的根源,也做不了母亲的救主,盲目救母是一种倒错,对母亲的幸福没有好处。

生育养育孩子,应该是一个人自主的理性的选择,是一种权利,和幸福。你不是母亲的负担,母亲也不是你的负担。你们,应该是两个心理独立的个体,各自应该有独立的生活,感情,和幸福。

你的“救母”,是让母亲永远从心理上依附于你。这有何幸福可言。

如果依然深陷在救母情结里,那么,结果就是:三个人都委屈。双面胶不好当,妈妈泪流满面觉得儿子白养了,媳妇痛苦万分觉得妈宝男不可托付。

我认为,更可悲可怜的是家庭的下一代。因为这样的关系,媳妇势必又成了家庭轮回中的“受害者”,这种心理疑难如果不醒觉,延续,将来,孩子依然会陷入这个轮回,心理独立就成了真正的“妄想”。

7育儿不是你的负担,而是权利

媳妇有时候也有幼稚和梦想的时候,梦想自己像对待亲妈那样对待婆婆,婆媳关系就会好。那真是低估了母子深情。这个即便是心理学发达的外国,母子深情也是很难对付的。所以老外理智理智理智,绝对搞清界限。一个家里,不要有两个女主人。育儿可以帮忙,但是绝对不能住在家里帮。

有些人,包括男人,女人,没有意识到,亲子感情,育儿,是我们的权利,不是负担。把这份劳累和幸福让出去,那么也会有焦虑和空虚。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会被分走,和孩子乐享生活的好多瞬间就会无缘经历,孩子的教育,我们也会失控。得不偿失。

与其指望婆婆妈妈来帮忙,不如呼吁社会延长育儿假,增加父亲育儿假。育儿绝不是一种“牺牲”,它应该是我们的幸福和权利。那是我们的成长机会。

独立育儿,也许,就是我们的救赎。终止那种感情倒错纠结的轮回,开始——正常的,生活。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微信查看情感资讯。
挽回男朋友、挽回老公、挽回爱情、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支持 反对



上一篇:婚姻的真相:进可解衣扣,退可懂人心
下一篇:直男癌凭什么对女性高要求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


热门标签
相关主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联系方式|sitemap| 美爱 ( 粤ICP备14021978号 )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4 04:40 , Processed in 2.273284 second(s), 87 queries .

Powered by 挽回男朋友 X3.2  Template by:挽回老公

© 2016-2024深圳市一说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挽回爱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