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恰恰喜欢你给我的,每一个多余的仪式 跟大学同学去Green park旁的丽兹酒店喝下午茶,他提前订了位子,一桌难求,勉强订上,且是临近晚饭的时间。 本来下午茶的出现就是为了填补晚饭前饿肚子的空档,我们便打算吃了下午茶就去看戏。 伦敦很多地方的下午茶已经取消着装要求,包、外套都存在衣帽间,但丽兹还保留着正装传统,男士要打领带,女士要着小礼服。 男士们个个西装革履,我的同学也穿得体面,头发全部朝后梳,一丝不乱,单眼皮的亚洲男士脸。让我想起了杜拉斯《情人》里梁家辉的角色,是西方人眼中典型的东方人着正装的样子。 先喝香槟等着上茶,茶点架是典型的三层,端上来的时候中间那层还空着,侍者解释说马上就烤好,送来的时候茶也刚好可以喝。 茶器美自不用说,从最下层三明治开始吃,由咸到甜,一直吃到最上面的甜点、水果塔。 同学觉得有些热,作势脱下外面一层西装。侍者善意地提醒他不可以脱下西装,英国大概是这世上仪式感最重的国家了。 说是下午茶,茶却不再是主角,而是整个下午茶仪式的名头。 我想这繁杂的仪式很大程度上是在强调,如果忙得连慢慢享受下午茶的心情都没了,那这忙碌还有什么意义? 伦敦上班族,就算是上班时间也会在下午抽出空闲来吃个下午茶点,不是价格的问题,不是门槛,而是将仪式做满。 连月来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即便你有天大的事,也得恭候英国人喝完了下午茶再说,这是雷打不动的规矩。 坊间传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德两军对垒时,每到四点钟,英军就会喝下午茶。德国人也很君子,在这段时间不进攻,享受短暂的和平。 也难怪英国民谣会这样唱:“当时钟敲响四下,彷佛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 属于群体的仪式已经有很多,皇家的婚礼,白金汉宫外的换岗。可吃下午茶这件事,并不是群体的仪式,而是平凡生活中的个体仪式。 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人们谨而慎之,庄而重之地做,设置特定的空间,特定的程序和步骤,逐渐把这些事仪式化了。 单单看生老病死,人和动物本质上并无区别。 可是这些仪式,是人从每日的作息里从无到有,硬生生造出来,让人在按部就班的生活里抽取到沉浸与体验的机会。 当人总抱怨生活无趣,也许是因为生活里缺少了仪式感。 有了仪式,就有了认真的态度,有了充满情感的表达,仪式感会让原本平淡的日常变得有趣生动起来。 《小王子》里探讨过什么是仪式。 小狐狸说:“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 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 “它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小狐狸说,“它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比如说,我的那些猎人就有一种仪式。他们每星期四都和村子里的姑娘们跳舞。于是,星期四就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我可以一直散步到葡萄园去。如果猎人们什么时候都跳舞,天天又全都一样,那么我也就没有假日了。” 仪式是一种象征手段,区分了每一天,也区分了情感,在内在与外在、世俗与神圣、过去与未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意义之间创造关联并建立联系。 仪式是聂鲁达的诗“我们可以笨拙的舞蹈,唱着我们忧伤的歌——但是,在这舞中,或这歌中,在我们觉察到自己成为人,并坚信于一个共同的命运之时,我们的良知完成了它最古老的仪式。” 仪式是一些无用的细节,是很多人眼中的浪费时间,是多余的矫情。 我们为了效率,突飞猛进地抛弃一切不合时宜的程序,越来越简化。每时每刻唯恐浪费生命,可生命究竟是什么? 不给自己留出空闲,就永远不会有空闲。 现代生活已经很便利,我们需要一些看上去不那么便利的环节,需要一些无中生有,使难言之物得以言说,使不可见之物变得可见。 为我们觉得重要的事情赋意,让原本微小的事情变得伟大,这些多余的仪式恰恰是生命里的浪漫主义。 每个人爱人的方式不同,这些不同的方式,有时就是以一种执着的仪式感来呈现。 虽然我们都明白我们不需要仪式来标榜爱的深刻,可我恰恰喜欢你给我的每个多余的仪式,明知道不用讲出的话还是会反复表达。 每一次紧握双手的散步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陪伴 每一次道晚安都是在说我爱你的仪式 作者:祝小兔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