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干货-你是属于哪种依恋类型? 梁意 我有个闺蜜,不知道她是第几次跟男友分手了。前两天她又哭着来跟我说,他男友又一天没有联系他了,打电话也不接,短信也不回,她就要考试了,因为联系不上男友,书都看不进去。等到她男友重新联系上她的时候,她已经哭成泪人了,尽管她男友联系不上的原因只是因为手机没电了。终于他男友忍受不了,跟她提分手了,前两天的事只是他们生活中的日常,更有甚的,闺蜜还查手机短信,装跟踪软件,各种粘人各种闹。这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天生爱情狂》,剧中女主角跟男主一见钟情,相恋后,女主以各种方式对男主穷追不舍,搞的男主和男主家人朋友都鸡犬不宁,女主多疑善妒、控制欲强。女主角的那粘人程度很夸张感觉现实中不可能发生,虽然电影很疯狂,但是却处处反映着现实。 上面两个例子中我的闺蜜还有《天生爱情狂》里面的女主角都是依恋类型里面非常典型的焦虑型,在一段亲密关系里表现的非常没有安全感,好像要对方时时刻刻在自己的视线里,在自己身边才能感觉到安全,同时,焦虑型的依恋类型还非常会在脑子里面编故事,对方一个小时联系不上,在脑子里已经脑补好一切分手车祸出轨生离死别了,这就是焦虑型依恋人格的典型表现。
之前我有写过一篇文章《我跟他在一起为什么会那么没有安全感?》里面简单地说了一下因为依恋类型不同,导致在一段感情中安全感的不同。人在选择爱情的时候的安全感跟小时候的母婴关系所带来的安全感是非常相似的,一个人的依恋类型有先天和后天的关系,一般后天的形成跟个人成长环境与过程有关。依恋这个概念最初是由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JohnBowlby,1969)提出的,最初这个概念提出主要是用来解释婴儿与养护者之间的情感联系的,后来才是扩展到成人的情感联系上。
人类的依恋(attachment)类型主要有三种:安全型(secure);焦虑/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回避型(avoidant)。成人的依恋影响着亲密关系,所以很多研究亲密关系的科学家也会研究依恋类型。
1. 安全型:这种依恋类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容易感到安全,容易被安抚,在成人中所占比例为56%--60%,恋爱持续时间长,质量和幸福感都比较高。 2. 焦虑/矛盾型:这种依恋类型表现出来的特征为对爱情十分迷恋看,又伴随着强烈的性吸引和嫉妒,在爱情中十分没有安全感,在成人中所占比例为19%--20%。这种类型的人恋爱起来会非常辛苦。 3. 回避型:这种依恋类型的人在亲密关系中只要遇到问题都会容易选择逃避,冷暴力,不理人,动不动就拉黑你通常都是属于这类型的人。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为23%--25%。
很奇怪的是,回避型的人跟焦虑型的人很容易在一起,也是很容易产生矛盾冲突,焦虑型的人通常好奇心重,表现的很有活力生命力,回避型的人表现出来的感觉就是十分高冷,酷酷的,而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人通常都是相互吸引的。下图就是,关于依恋类型的双维度图:
上图是关于焦虑与回避两个维度的关系,根据这两个纬度不同的变化,形成四种不同的依恋风格:焦虑和回避感都低的是安全型;焦虑感高、回避感低的是痴迷型;焦虑感低、回避感低的是疏离型;焦虑感和回避感都高的是恐惧型。 之前有一个男生过来做挽回咨询,说到他的前女友的问题,他说“我每天都找她跟她见面的时候她又嫌弃我太粘人,当我一天不找她的时候,她又说没有安全感”。这个男生的前女友就是回避和焦虑结合的类型,有的人或许会问,焦虑型的怎么可能是回避型,回避型的怎么可能是焦虑型?是的,现实中的确有人焦虑跟回避同时存在的,这种焦虑感跟回避感都高的是焦虑型,通常这种类型的人在亲密关系中是不能长久的。《天生爱情狂》里面的女主角就是属于痴迷型,非常渴望亲密接触却又非常害怕失去这段感情,常常会引发嫉妒和怀疑。疏离型的人呢自己不会产生不安全感,却能使别人产生焦虑,同样也是不利于亲密关系的发展的。
很多人会担心自己是属于不利于亲密关系发展的依恋类型,那么这种依恋类型能够改变吗?答案是可以的。改变依恋类型是可以的,但是并不代表依恋类型很容易改变,通常要改变一个人的依恋类型都要在这个人身上发生一些特定的事情。下面提供一些个人可以办到的最大化改变焦虑和回避的方法:
1. 自信,相信自己,时刻提醒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值得被尊重的。 2. 沟通,在亲密关系中跟对方要有良好的沟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需求、底线,不要埋怨。 3. 接纳,要接受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同时也要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4. 寻求他人帮助,专业人士帮助,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者情感咨询师的干预。
来点实际的:通常一个人在事件发生是产生焦虑的情绪是很难有理智去提醒自己要干嘛干嘛的,情绪会主导一个人的思维,这时候也可以让身边一个靠谱的朋友提醒自己,在自己焦虑的时候找个人倾诉提醒自己。在遇到问题时想要回避也只能不停提醒自己不能逃避问题,不能使用冷暴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跟对方沟通你对对方有什么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