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附近就有一座公园,可是儿子跟他的朋友们,老是跑到比较远的空地去玩耍。再怎么跟他交代“那边危险,不要去那里玩”,他也不听。平常只要提醒他一下就会老实听话的孩子,是不是因为交了坏朋友的关系?” 这位妈妈实在不懂男孩子。比起管理得整洁美丽的公园,对男孩来说,有点危险感的空地反而更具魅力,你儿子的行为完全是正常的。试着去理解孩子,不要所有事情都赖说是因为“跟坏朋友玩”的关系。 “听到小学三年级的女儿说“我想要与〇〇同学交往”,内心受到一点惊吓。可是妻子竟然接着跟女儿说“我觉得XX同学比较帅耶”,两人开始品头论足起来。才小三而已,交往是什么意思,这孩子懂吗?” 这位爸爸一样不懂女孩子。女孩品评男孩,这种行为再普通不过了。而且品评男性这种行为,只要女性活着就会不断持续下去,请这位爸爸放弃想要阻止女儿的想法吧。此外,这位妈妈非常称职,完全理解女孩子正在想什么,可以说对应得非常好。话说回头,这位爸爸,交往代表着什么意义,您也了解了吗? 之前曾经提过青蛙与蝌蚪的话题。也就是说,从身为青蛙的大人,以自己的视角来看,会觉得身为蝌蚪的孩子们什么都不懂。如果再加上性别这个变量,就会让整件事情更加难以判断。妈妈不懂儿子,爸爸不理解女儿,是最常发生的例子。即便这是彼此拥有相同的血脉基因,每天生活在一起的亲子们,也不见得能够彼此心意相通。 看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男同学好友、女同学好友们聚集在一起时,经常会说“女生最狡猾了”、“男生都是笨蛋”等等。可以清楚感受到,其实他们自己知道,彼此属于不同的族群。 小学四年级左右,开始会察觉自己喜欢的似乎是另一个族群的人,这时候也会开始意识到异性的眼光。“吃香、不吃香”的想法也在此时形成。运动男孩吃香;脸蛋漂亮的女孩吃香;充满阳光、散播欢笑的孩子也吃香。只是这个时期的“吃香”,基本上等同于有没有人气、受不受欢迎而已。就算这个时候发生所谓的初恋,也会很快地在某个时间点“刷——”一声,消失得无踪无影。 可是进入青春期之后,“吃香、不吃香”对孩子本人来说,会变成很深刻的问题。对他们而言没有比不吃香更难过的事情了。甚至会出现“都是因为我长这副德性,所以才不吃香”这种令人忍俊不住的烦恼。 下定决心告白后,大部分人的回答大概都是“谢谢你,不过我只想把你当作朋友”,以此取得双方适当的距离感,可是也有些美女会嘲笑似的回答说“啊?你说什么?”人生中也是有这种状况的,可是对男生来说,这种状况很容易在内心留下一些情结。 女生被甩、告白失败了,当然心情也会受到影响,但几乎很少会留下伤痕。大致只要哭给朋友看,大家便会轮番进行安慰大作战,多吃点巧克力,OK,这样便结束了。女生的状况反而能够互相听取彼此的经验、故事,之后成为大家聊天的主题,从古至今,要比起沟通能力,男生总是远远不及女生。 不管如何,吃香不吃香,到了某个年龄,自然要面对这些状况。我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毕业时,我便教导他,内心感到的这些情结,其实是自己珍贵的宝物。内心有情结,才能面对自己的内面,藉此磨练自己心性。面对自己不愿意面对的部分,这是成长中最必要的事情。 理解异性这件事情,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自然也会产生不同的状况。例如有姊妹的男孩子,或有兄弟的女孩子,他们就比较理解异性的状态。在交往的时候比较不会犯太大的错误。男校出身,或者女校出身的人,就比较不擅长与异性建立起适当的人际关系。 当我请公司内的年轻女性员工到我办公桌边谈事时,光是看她站立的位置,就可以知道她是不是女校出身。对于不擅长的事情,也只能持续靠经验累积,才能逐步化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