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者的借口 牧沐 有个23岁的女孩,抱怨最多的是为什么别人对自己没有兴趣,为什么她少有让人满意的关系,包括同性和异性,为什么她总是忍不住讨好别人,事后又对自己大为光火,陷入更大的自责。 在咨询室中,她开始长篇大论地抱怨、自责。当咨询师向她提出一些问题,询问她生活的一些细节和内心体验时,她会仔细地观察咨询师,试图去迎合并委曲求全,想要说出让咨询师满意的话。 最后咨询师问了她一个问题:不断的抱怨和失败给她带来了什么好处? 她虽然诧异,念叨着,失败没有什么好处,没人喜欢失败之类,还是按照咨询师的要求开始写起来,结果发现失败和抱怨好处很多: 失败可以让自己不必长大,永远有人保护,不用做决定也就不必为此承担责任,出现什么事情都会有人帮忙解决。 抱怨失败还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即,我说了我很失败,我做了什么也不会成功,结果就真的很失败,这就给了自己证据,“我说了我很失败”。 这种情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个是责任感的问题:让自己永远停留在年幼的状态,希望永远有人陪伴,有人替自己做决定,承担风险; 另外一个是她的低自尊,不相信自己的价值,不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与其做了事情之后让他人看到、批评自己的失败,不如自己先来抱怨。 这两个方面并非独立而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身价值的评估。这种评估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个人会根据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并将这种评价整合到对自己的认识中,成为自我评价的一部分;二是来访者对自身价值的主观感受。两个方面的整合构成人的自尊体系。 因为没有建立起责任感,她无法为自己负责,更无法为他人负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孩子,没有能力照顾自己,而她自身也有一种无力和无能感。他人的评价和自身的感受降低了自尊使得她无法面对问题,有所承担; 反过来,因为低自尊,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也就不会有相应的行为和机会去照顾自己和他人,为自己和他人负责,这又验证了他人和自己的看法,即无法承担责任。从而使她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当中。 在看到这一点后,女孩对自己的行为及背后的原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咨询师主要从两个方面帮助她。 认知方面:存在意识。即让她认识到“无论从别人那里得到多少指导及支持,我终究必须为自己生活的方式负起责任”。这是由存在主义思潮发展而来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一个信念准则,临床中多次验证这一信念的神奇疗效。 增强自尊和自信:首先,征求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多收集正性的方面,并将这些积极的方面整合到自我的认知系统。 其次,从小的事情着手,学着掌握自己的生活,自己做决定并为此负责,同时从自身的特性出发增加助人行为(助人行为是为自己负责的一种体现,发现自己可以帮助他人本身就可以增强自身价值感,提升自尊)。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