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廖玮雯 爱人,或是物,或是其他,是不要理由的。 说下爱情。 在咨询中,我常能领略到治疗大师欧文.亚隆提到的,不喜欢与沉浸在爱情之中的人一起工作的感觉,重要原因就是,爱情经不起理性的检视,他不愿做爱的刽子手。 诚然,我也羡慕那些堕入爱河的人,他们能够为一个人恍惚入迷,如痴如醉,因为这种感觉于我而言,已经过去太久远了。 对于刚刚陷入激情中的人们,无论他是初恋,或者晚恋,黄昏恋,婚外恋,我都不愿对其有所打扰,而且,显然也无法去打扰,他们沉浸在了他们的世界中,这个时候,即便受到质疑,指摘,他们不会轻易放弃,甚至会如同罗密欧朱丽叶一般,誓死捍卫爱情,所以,随他去吧,反正你也拦不住的。 这个阶段,爱情就是冲昏了的头脑,似与智慧无缘,但是,激情之爱过后,极有可能带来智慧。 至于那些力求彼此关系稳定,携手共度此生的人,如何三观相近,目标一致,如何彼此互留空间,却又相互依恋,这是炽热爱情之后,两个人磨合的结果,目标就是最终能够达到一种大家都舒服的状态。 此前我曾谈过,寻找爱人,除了有眼缘外,一是善良,而是聪明,满足这个条件,那就一定不会太差。 这里指的主要还是智慧,有朋友说,我就是不够聪明啊,所以我找不到爱人,我也没有人爱。当时我的回答就是,这句话本身就既不聪明,又不善良,虽然没有伤害别人,但是伤害到了自己,间接伤害他人。 事实上,对于智慧,是可以训练的,譬如通过觉察情绪,调伏内心,然后得以去和自己和睦相处,逐渐学会接纳自己,体察人心,慢慢懂得理解他人,体谅他人。这就少了很多争执,去除了分别心。 在认知行为疗法中,对人一些认知偏差有过归结:我很糟糕,这个世界一片黑暗,我的未来毫无希望。 你看,那句我不聪明,就是第一个认知偏差,找不到爱人,就是第二个认知偏差,我也没人爱,就是第三个认知偏差,一次全犯一遍,当然感到绝望。 佛说,佛性人人本自具足。 事实上,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包括心理学家都曾表达过了类似观点;就是说所有人都能够通过努力,去让自己变得“聪明”,这里说的聪明,不是所谓的知识的累积,而是心的领悟。 人的绝大多数问题源自于人的心对于自己,他人,世界的有偏见的评判与诠释,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所以,经常在咨询中,访客最终都会感到自己有些荒谬。 譬如一个经常不断打电话给男友的女孩,只要问她,你希望你们关系变得怎么样呢?我想越来越好。那么,你不断地去打电话,有让关系去变好么?没有。那你为什么还要去做呢?…… 譬如一个喜欢探寻男友前任各种事情的女孩,你也能够这样去问她。最终她也可以得出一串“……”。 我为什么要干这种蠢事呢? 只有当她意识到了,自己一些想法、行为非常荒谬,毫无意义之后,当她看到这个事情,改变才能发生。 最重要的,就是看到。看到,才能改变。 最后,对于失去恋人,痛苦不堪的人,也是这样,只有等到她们看到无常,看到“占有”带来痛苦,看到执念过于伤人,当你能够领悟我们拥有之后,失去就在倒计时了,能够理解这点,就不会害怕失去的发生,而且还会在失去前倍加珍惜,尽情体验,失去后挥手告别,过往不念。 海特在《象与骑象人》中这样说:如果你身陷激情,想要讴歌爱情之美,那就阅读诗歌,如果你归于平静,想要探寻关系和谐,那就阅读心理,如果你失去爱侣,感到痛苦不堪,那就阅读哲学。 对于爱情三种阶段,我总觉得,只要我们不要执着太多对对对,错错错,要要要,一切就都能好起来。 对对对,错错错,太多评判,太多定论,要要要,太多欲望,去掉这些东西之后,我们就能发现,人生如戏,且让你我好好玩儿一场,爱人,或是物,或是其他,有就也好,没就罢了。 这不挺好的么? —END—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