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冒安林 从学校毕业之前,我曾到某个外资企业去实习。起初是被分配到车间接受一线锻炼,工作内容大概是为一些电子设备点胶水。我在那里只呆了短短一周时间,却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除了观摩到“索尼大法好”之外,重要的是还看到了大概两百多位年轻姑娘。如果你不曾和这么多身穿防尘服的女孩子打过交道,便不知道欣赏女人能有多么纯洁和美妙。这是一批来自苏州、无锡周边,年龄在二十上下,眼睛明亮、肌肤白嫩的姑娘,身材容貌全部被遮盖,只留下额头、双眸和一点脸颊。除此之外,全凭绮丽的想象。 对年轻和爱情的歌颂,我认为是判断一个民族价值审美高尚与否的标准。遗憾的是,从这个角度来讲,至少大部分中国人是不合格的。当然或许我们足够爱国爱党,但事实就是,几十年来中国人活得太缺乏诗意。我觉得一个正常而幸福的社会,就是保障每个人光明正大地谋求财富、积累资产,追逐情爱、享受欢愉。假设说世道沦落、道德沦丧,但把问题都栽赃到人民头上,似乎就有些潦草了。把欲望和美感结合,或者把欲望和沉沦勾结,文化之间的差别实在是天壤之别。比如法国总统奥朗德骑摩托车去跟情人幽会这样的事发生在中国,那表述一定会是:领导生活作风腐败,和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的性关系。 但在男女关系上,有一个必然成立的逻辑真理是:不是这种的男女关系,就是那种的男女关系。如果你觉得有些事也会发生在两个完全陌生的男女之间,之前这个关系叫“约炮”,现在已经升级为全新的“炮友”。但既然约炮彼此毫无牵连,也就天然不受批判,何况人家都已经互称为友了,那你还有什么好说的。在我们的思维里,有个极大的误区需要更正,这个世界上,所谓的“不正当关系”,是全然不存在的。你可以分析自己的某一段感情是否正当,但你全无权利去定义他人的关系是否正当。更进一步说,随着人类道德观念的进步和社会共识的发展,一切干涉他人自由的论断,都是不正义的。比如台湾目前遗存的通奸罪,早就有强烈的去罪化呼吁;或者那些认定为权色交易、钱色交易的,也不能说,因为有了经济来往,关系就一定有原罪。 人类一生中,最纯洁的时候可能就是青年时代。因为这时候,年轻男女们除了真诚地想那种事,就再也不想别的。有人给我转述过一则笑话,说男同事问女同事:“听说过苍井空没有/没有/那宋慧乔呢/啊她也拍过那种片子?”说实话,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姑娘。正如有人说,爱情里最美好的时刻,就是欲睡未睡的阶段;那么一个人一生的美好时刻,也是在这欲羞还迎之时。英国诗人乔叟在《凯特伯雷故事集》里,提出一个观点,女人一生的最大心愿,就是有人真诚地爱她。由此可见,找一个“真诚地想你和做那种事”的人,该有多难。的确很多人,终究一生,也未能得以夙愿。 一般来说,人的智商和理性,在面临金钱和美色的考验时是这样的:宽于律己,严以待人。假如真的有敌人来用美色和金钱来诱惑侵袭我,我很可能也坚持不了。有了这样的共识,一切以关系为突破口的道德批判,就赤裸裸地荒诞无耻了。所谓的社会批判和舆论压力的愤怒,更多地不是源于道德,而是嫉妒,我仔细想了一想,的确是这么一回事。所以当有人痛心疾首地批判年轻女孩子拜金主义,天天跪舔“国民老公”王思聪时,我反而内心充满愉悦——这说明,出于嫉妒而去仇恨财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动辄打死地主资本家的时代,但愿不要再来。 自由是爱情里最受保护的第一权利,对于上网发帖曝光“女实习生为转正被男医生潜规则”这样无聊事件的人,毫无疑问是出于个人的攻击恶意,之前还总有泼硫酸和自杀的。但这样的事件,却被社会媒体捕捉并炒作,说明在现在的大众媒体里,纯粹傻子当道。如果自认为是道德舆论争议中的守夜人,就请编辑记者们谢罪吧。这么多年来,你们泡过的女实习生还少吗? 我们的上一代人,恋爱结婚几乎是全无自由,这一辈人,为自己挣得了自由,带来的就是各种的指责批判;我们的上一代人,表达言论有问题,这一辈人,感觉能说几句话了,表现的就是各样的超越合理边界。当然这并不能责备群众,说到底我们都是努力找回大脑的可怜人,社会走向开明是多么的难啊,刚刚教育部长还说禁止西方文化价值观进入学校呢。现在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不懂宽容和谅解的人,太轻易地就掌握了公众舆论武器。但在一个尚未形成统一道德规范的社会,栽赃给大众,却是最为轻松的伎俩。但凡读过几页《乌合之众》或《群氓的时代》,就有了批判大众的底气。但我相信如今很多人已经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类似“广大群众喜迎油价上涨”的故事,已经很难有了。正因此,我对每个渲染职务身份的桃色事件,都深痛恶绝。最起码,分清公权和私情的相互关系,是最起码的诚意。 随着社会发展和个体的进步,似乎很难找到一个一无是处的人。老板多如狗、总监满地走,每个人面临的职业悖论往往就是:要么你是刚入职的实习生或新职员,要么你就是具有一定职务的职场小上司。这也就是说,你很可能前一秒被指责“献身上位”潜规则上司获取利益,下一秒又被指责“仗势侵凌”伸出魔爪潜规则下属。对于这种“人人归罪化”的社会舆论氛围,我表示个人最大的警惕和厌恶。全然脱离社会网络的人际交流,是不存在的。你不是和这个异性相识相恋,就是和那个异性相识相恋,甚至还可以自由地跟同性相恋;你不是对同学下手,就是对同事下手,或者对同行同乡下手;你不是偶遇搭讪,就是表白暗恋,哪怕是自撸宅男,心中也总要有个喜欢的女神。每个人都会经历毕业实习、试用转正、升职加薪,谁敢说自己身边没有个刚入职的小女生呢? 我思考和学习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做一个高尚道德者,而是要做一个道德底线很低的人,这样才能保持对世间万物的宽容。比如最近甚嚣尘上的陈赫张子萱“出轨门”事件,我毫不犹豫地支持他们俩人。在我看来,一方签署了离婚协议、一方进入了离婚司法流程,都已经足够自证清白和表达诚意。作为天赋权力的理性批判,在中国已经变为对犯错者的嘲讽。要知道,当那些批判者们自己面临这样的利益纠纷时,吃相不见得更为好看。 我和朋友们坐而论道、探讨中国恶劣的贪腐问题时,时常会坚持这样的观点:中国贪腐高发,是因为监督失效;但体制问题的背后,还是因为中国人实在是太穷了。一个普遍贫困的国家,要杜绝贪腐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违背了人类“饱暖思淫欲”的人性。人只有实现了饱暖,完成了财富的积累,满足了淫欲的渴望,接下来才能追求更为高尚的目标。所有,一个好的社会制度,就是给予公民以创造财富、追求利益和积累资产的稳定空间,要捍卫“恒产者恒心”的正义观念,这就是尊重人性基础上的好制度。一个有钱人的儿子或孙子,对金钱失去本能的欲望,他或许就会投身高尚的人类事业。而一个团体里全都是迫切需要积累资本、摆脱贫困的无产阶层时,你要想杜绝贪腐,那怎么可能。 现在的中国,大概就处于找不到人性基础而新旧混沌的状态。至少上一辈的恋爱观和婚姻观,与下一代的确是天壤之别。目前来看,在“谈几个男女朋友”上,年轻人已经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下一场战役“离几次婚”上,也是硝烟弥漫。要长久地解决某些人的道德优势感,最好的办法就是拉她下水,现在大中城市的离婚率已经高达三、四成,久而久之,也就没人会瞧不起离婚了嘛! 一个社会从旧道德走向新道德时,打破枷锁的往往不是假惺惺的道德信条,而是那些极度出格并被猛烈抨击的行为举止。一种新的社会现象被大众激烈批判时,只是说明这种社会现象,已经粉碎了旧时代的禁律陈规。像实习生跟职场老师恋爱拍拖或开房约炮之类的事,如果有道德君子对此痛心疾首,认为世风沦落,我很想冲上去打他一拳,因为我恰恰觉得,这是社会进步。我这一拳,就是新思想对旧道德的摧枯拉朽。 百度百科里说,“小婊砸”通常是老一辈的人用来骂小辈的,但只是责怪没有侮辱性,甚至还有亲切之感。这就使得我非常愤怒,如果一个刚刚踏上实习岗位的清纯女孩子,不喜欢她的前辈老师,而是学你们一样回骂你“老婊砸”,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来源:腾讯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