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自传遗言:我们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塑料花
昨天最让人震惊的消息,就是“李咏去世”。上午,李咏的妻子哈文更新微博,称在美国坚持了抗癌17个月的李咏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而李咏在自传里,已想好了在告别仪式上放的遗言:
“欢迎大家光临我的告别仪式,今儿来送我,就别送花了,给我送话筒吧。人生几十年,一晃就过,我李咏这辈子就好说个话,临了临了,我希望我身边摆满了话筒。”
第一感觉,不敢相信,毕竟才50岁,太年轻了。
潜意识总觉得,回忆里的那些人会一直都在,也希望他们都安好。他主持的节目还历历在目,《幸运52》、《非常6+1》,仿佛跟昨天一样。
印象里还有李咏老师扔台词卡的样子:“ 恭喜这位嘉宾赢得一枚商标 !”
还有拿着小锤子,眯着眼睛邪魅砸金蛋的表情。
说实话,他得癌症,我们都不知道,就直接被告知:因癌去世。
消息来的太过突然,看到新闻的网友都被惊到了。“李咏?非常6+1的李咏?春晚的那个李咏?”
是的,就是那个李咏。
这个消息太不真实,太突然了。
看到百度百科的头像已经变成了黑白,我们才确定,这个悲痛消息,的确是事实。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这个终极哲学难题,李咏用50年的人生给出了一个解答。
只有两个字——珍惜。
年少得志,家喻户晓
李咏是一个新疆人。
高中时,他是学生会宣传部长,画画、歌唱,还负责在学校广播站念稿。
高考时,他考入了北京广播学院,凭借着独特的嗓音、犀利的嘴皮子功,顺利拿下当年央视唯一一个播音员名额。
李咏在央视待了22年,很长时间都被看做是个异类。
至少有100个领导曾经表达过对李咏发型的不满,“一个央主持人,头发弄得乱七八糟”。在大垫肩、高发髻风靡春晚的90年代,那个泡面波浪长发的男主持人,总是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但李咏是一个不愿意妥协的人。
最安全的,是做一个亦步亦趋的随行者;最危险的,是做一个彻头彻尾的先行者。
他的不妥协,一是发型,二是说话方式,三是节目。
他不喜欢背台词,经常被投诉在台上不稳重,连他的父亲也常常劝他:“你就不能跟罗京学一学?”但是那时候的李咏,希望能够突破传统节目的束缚,逗观众开心。
《幸运52》是一档李咏坚持引进的节目——“就是彻头彻尾的放松,撞大运,活该您赚钱!”
《非常6+1》的。“砸金蛋”环节,风靡街头巷尾,一度成为大家最津津乐道的休闲娱乐节目。
身在体制内,多得是身不由己。
因为“缺少教育意义”,这两档节目最终迎来了谢幕。年轻的李咏有点不服气:“为什么不能将娱乐进行到底呢?”
李咏:“我就是个俗人”
时代像被裹挟着前进的大江,一切俗人都无法幸免。随着年少轻狂的得意渐渐归于平静,李咏也没有逃过妥协的命运。
随着《幸运52》和《非常6+1》的相继落幕,属于他的时代结束了。
为了给春晚加一些新鲜血液,他收到上春晚主持的通知。“怎么能让我上那么高端的舞台?”李咏发憷了。
妥协是一种惯性,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终于有一天,你会觉得妥协也没有什么。你会心安理得地向别人妥协,也向自己妥协。你一步步后退,不自觉习惯了让步,妥协到最后,你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可以坚持的......
很无奈,或许这就是人生。硬着头皮,李咏终于还是登上了春晚主持的舞台。这一上,就是十年。
李咏说:我到底还是个俗人。
这个“俗人”在十年的春晚舞台上,渐渐得被磨平了棱角。
他不喜欢背台词,但春晚那么重要的舞台,台词都是要对上百遍的,再不习惯,也要让自己适应“春晚腔”。
人生的滑铁卢,是2007年春晚著名的“黑色三分钟”。
有人说李咏是被下了降头,因为本来对好的台词,因为他的临场发挥,变成了一次演出事故。李咏的“黑色三分钟”,也变成了春晚史上的“笑柄”。
被磨平的棱角,源于对自我的质疑,最安全的地带,是给自己留的退路。
李咏终究不是董卿。
董卿的人生是自律、突破和坚持。她可以在事业最巅峰时发现自己的驾轻就熟,毅然走出舒适地带,出国深造,带着《朗读者》和《中国诗词大会》荣耀归来。
李咏的人生是自由、随性和爱。被组织管了半辈子,年轻时的棱角被磨得差不多了,2013年的他选择了离开,选择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家人。
从坚持到妥协,从妥协到豁达,他剪掉了20年的长发,甚至在侧边划了两道很时髦的横纹。
离开老东家之后,他回到了母校中国传媒大学任教。放慢了工作节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妻女。
那一年,他45岁。
人生倒计时:5年。
从前慢,一生只爱一个人
有人说,人生最后一秒,能够死在爱的人身边,是一种幸运。
可我不这么觉得。
因为剩下的时间里,那个“永失我爱”的人,只剩下肃清的寂寞和永恒的丧失。
最后一条微博,李咏还在感恩妻女。
陪他走完最后一程的妻子哈文,以“永失我爱”四个字,囊括了内心的所有难以言状的悲恸。
如果说李咏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我想不是他的事业,而是他的爱情。
对于哈文,李咏够痴情。
大学时的李咏,对哈文一见钟情。为了能够追到这位心仪的女孩,他费尽心思。
写给哈文的情书,信封是自己做的,每个字都是刻上去的。
“哈文,你心目中的男朋友什么样?”
“至少一米八吧!”
“最底线呢?”
“怎么也得一米七五吧。”
“上礼拜体检,我一米七五五!”
好不容易得到了爱人的认可,23岁那年,李咏被迫被分派到西藏电视台,痴情如他,每天一封信,向远方的爱人倾诉思念,从未中断。
为了一场表白,拮据的李咏用9个月的工资,为哈文准备了一场重逢仪式。蓝宝石戒指,99朵玫瑰,都是他爱的表达。
再见面的那一刻,一句“我回来了”,让哈文哭成了泪人。
对于哈文,李咏够坚持。
无论哈文以谈恋爱耽误学习婉拒,还是父亲不同意自己交男朋友...都没有打退李咏的热情。
为了突破重重阻碍,得到准岳父的同意和祝福,李咏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可靠:
准岳父起得早,每天早上6点,他起我也起,他做早饭,我打下手。
也是这份踏实,让他成功获得了哈文家人的点头。就这样,穷小子和富家女,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了一起。
对哈文,李咏够长情。
很多人都说李咏“怕老婆”,作为春晚三届总导演,哈文确实是一个强势的女人。但李咏说“我怕她,是因为我爱她。”
偶尔也会有摩擦有争吵,但是一百次争吵,一百次是李咏认错。
他说,男人向自己心爱的女人认错是一种美德。
即使人到中年,李咏不介意在外面公开秀恩爱。
他说,不怕别人笑话我们老夫老妻。
机场情侣表
公共场合亲吻
曾经有人问过李咏:你把自己的老婆比作什么花?
他的回答,不是浪漫的玫瑰、百合,而是——塑料花。
这个看似颇具戏谑性的答案,其实无比甜蜜:
“塑料花,很普通,但永不凋谢,摆哪儿是哪儿。”
长久的感情就是这样吧。
并没有终年一直燃烧的烈日,你和他都会失去最初的光芒,但能给人带来幸福的,终究是那些微不足道的日子,和那些无足轻重的时光里最不够特别的爱情。
李咏和哈文双双辞职,是2016年5月。
那一年,李咏48岁。
人生倒计时:2年。
面对丧失,最好的选择是拥抱
2018年的春节,一篇2.6万字的文章火了——《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个北京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在29天内,被一场看似普通的流感打倒了。
无常如此之无常,就像谁能够想到,50岁的李咏会走得这么突然?
当李咏患上了癌症后,哈文曾在去年,发微博期待癌症疫苗的诞生。
在李咏去世的前一段时间里,她每天都会发一条“早安”微博,纪念两人在一起的每一天。
但即使有爱人的苦苦牵绊,也没有人能够逃脱命运的操纵。
偶尔我们也会问自己:我可以停下来吗?
似乎很难。
人到中年的我们,被生活裹挟着麻木前进。年轻人的亚健康已经成为常态,中年人的养生早已提上日程。
有人说,在中年危机面前,无人能逃。
上个月28日,臧天朔离世,享年54岁。因为癌症。
同一天,相声大师师胜杰去世,享年66岁。也因为癌症。
单田芳、朱旭、盛中国......都在9月离世。
丧失之所以是丧失,是因为我们总以为它永远不会到来。没有准备,猝不及防,无法躲避,只能仓惶而逃。
一个朋友曾经告诉我,34岁那年,她的丈夫得了癌症,发现时已经晚期。不敢告诉丈夫的她,瞒着丈夫和孩子,带着病历跑遍了省会和北京的各大医院。
一天,风尘仆仆的她回到家,看着丈夫正襟危坐地看着她,眼神里充满了幽怨。
——“怎么了?”她被丈夫的眼神吓到了。
——“为什么不告诉我是癌症?你不带我治病,是准备等我死了之后好改嫁吗?”
朋友满心委屈愤懑,解释自己所做的一切,却只换来丈夫的无言。
1个月后,她的丈夫去世了。
她用了5年的时间从丧偶的情绪中走出来。因为悔恨,因为委屈,因为有遗憾。
把生命当做最后一天过,太难了。
哈文和李咏比大多数人的条件好太多,至少他们还有资本辞职,去美国治病。在人生的最后2年,他们可以把一切放下,把所有的时间都留给彼此。
可我们大多数人呢?
当生活遇到急刹车时,我们已经对人生的车祸无能为力。
一辈子很短 ,还好他们的爱情像塑料花一样永恒。
而丧失和无常,总是如此可敬,
能够给麻木的我们当头一棒,
看清楚生活的终极目标,
不是挣更多的钱,而是用每分每秒拥抱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