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无论一个男人有多爱你,也要牢记这6个忠告
作为家庭治疗师,我处理过不少在亲密关系中的问题。一般来讲,一段关系走到伴侣咨询这一步,多半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阶段。
也经常有人请我提建议,教他们平时相处时怎么做,以免发展到最终去见咨询师的地步。
这个要求自有道理,我却总是左右为难。
因为提建议,就等于下一个判断:怎样是对,怎样是错。
一个人就会对另一个人说:「你看,李老师也说你不可以这样做!」——将某个权威的观点凌驾于真实的人,把建议变成对对方的指责和规训,这样反而可能让一段关系变得更糟。
所以我害怕给建议。
但我还是有话想说。
即将举办人生实验室的「亲密关系」专场,也有人好奇:「从这里可以学到什么?」我想说几句自己的理解。
但它不等于「你的亲密关系不够好,你(或者你的伴侣)有错」。这一点务必时刻放在心上。
亲密关系是不够冷静的
想象这么一个场景:
有一天你误了飞机,你独自一人,你或许心里有一万头小动物跑过,但你只能自认倒霉,不失冷静地去柜台补票改签。
但如果你身边跟着一个人,你就可以大吼:
你看吧都是因为你磨磨蹭蹭磨磨蹭蹭现在才会迟到!
让你提前预约专车你非得临时再叫结果光等车就等了十分钟!
还有你选了一条最堵的路你知不知道!
这事全怪你!
你还瞪着我干嘛,等我给你发奖金吗!
快去改签!!
说这种话是不是非常混账?
毫无疑问,是要大吵一架的节奏。
而且这事可能不一定都怪人家,你自己要承担多少责任,心里难道没点数吗?
但那时候是没有理智的,只是需要找一头替罪羊,分担我一个人的挫败与绝望。
这样好不好?不好。
能不能自己收拾好情绪?也能。
所以一般的生活小事,我们不至于迁怒。
但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比误航班更大,更无奈。
有时候我们会把一生的渴望,一生的委屈,满腔的愤怒,一股脑儿投射到对方身上:「你为什么不能是一个更好的人?!」——就像这个人不是我自己选的一样。
这是亲密关系时而会有的样子:迁怒,伤人,不讲理。
有时候也会想:「这不是无理取闹吗?为什么不可以正确冷静地过一辈子?」
依我说,还是趁早放弃这样的期待比较好。
除非你们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只是扮演一对完美情侣,绝不假戏真做。
只要你们在一段真实的关系里,就无法避免这样的冲突。什么都能靠自己收拾好的话,还要一段关系干嘛呢?
每个人都希望减少冲突。
但说实话,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亲密关系中大多数不冷静的时候,只不过是适逢其会。
不是这个人的问题,是我遇到了问题,刚好表达在这个人身上。我越信任这个人,表达得就越狠。那样不对,但就是贪恋有一个人共同分担的感觉。所以发火的同时,心里也在默默地说:
「还好,还好有你在。」
直接表达需要
好的关系里,两个人永远有一些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
一个眼神,一个尽在不言中的眼神,一个有所指的眼神,一个明显的眼神,一个明显得不能再明显的眼神……或者干脆用语言直接说出来:
「我太累了,我需要休息一下。」
那边就说:「你把碗放水池里,等下我洗。」
说出来了就显得很low,一点都不浪漫。但这是亲密关系的基本款。说永远都比不说好,理由非常直白:你只有让对方知道了你想要什么,对方才会知道你想要什么。——这是一句废话,但永远不要把它看成理所当然。
一种相反的观点是:「我就喜欢自己什么都不说,对方就知道我想要什么,我觉得这样才是默契的关系。」像是一个游戏,或是默契度的测试。可要可不要的东西可以这么玩一玩。但如果是真的很想要,最好还是说出来。
时刻记住:我需要 ≠ 你该给
因为一直在教大家说出自己的需要,经常就会被人问:
「我都说出需要了,他为什么还是不答应?」
这个问题似乎蛮简单的:你需要是你的事,人家凭什么答应啊。但这样说很伤人——说好的亲密关系呢?难道我的需要就不重要了吗?
不是的,它很重要,但它只有二分之一。另外的二分之一也很重要,就是对方的需要。
这一场人生实验室的报名,已经快进入抢票阶段了。
好几个人问实验员,说看了我上周写的文章,想叫男朋友或老公一起报名,但他就是不答应,怎么办?要怎么改造一下他的思想?或者干脆先报名,到时候再把他拽过来?
这种情况,我在做伴侣咨询时被问过很多次,通常我的回答都是:「去问问他为什么不想来,他一定有他的道理。」
我有一个学生,很不理解:「万一他就是不想来呢?那也是有道理的吗?」我说:「那就是最大的道理。」
结果,妻子回去一问,丈夫反而愿意来了。
表达积极的感受
难以表达的除了需求,还有开心的感受。
一段关系里呆久了,一切就会变得习以为常,平淡无趣。
要打破这种感觉,你就要时常告诉对方,你仍然会感到幸福。
不需要刻意,但我们总有一些时候会有好的感觉。哪怕是早上起床有人买早饭,也要说出来,让他知道,他的存在又让我开心了一下。
你可能会觉得很幼稚:「这么简单的事还用说,又不是玩家家酒!」
没错,亲密关系有时就是那么幼稚。
表达负面的感受
比起积极的感受,我们可能更习惯表达自己不满的一面。
但我们表达的往往不是「我」,而是「你」。我们通常用这种方法让对方知道我很不爽:「你怎么可以这样做?你过脑子了吗?你有问题吧?」
我以为我是在表达我的感受,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会怒气冲冲地反唇相讥。
然后我们就去争论「该」或「不该」:谁对谁错,谁胜谁负,谁好谁不好……
下次试着换成这种方式:「你这样做,我会不舒服的。」看上去差不多,效果会很不一样。
甚至还可以肯定对方:「我仍然很爱你,只是我很难过」;「我理解你是一片好意,但我也想说出我真实的感觉,让你更理解我。」
负面的感受,也可以让两个人更靠近一点。
好的关系不是理所当然
最后一条建议,其实也不能算是建议。
只是一个感慨,亲密关系是那么容易褪色和变质的东西。曾经见过不少人,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因为在一段关系里呆得太久,就被时间冲淡了一切,莫名其妙地丢掉了爱情。要么对方不爱了,要么自己失去感觉了。所以常常被问起:「为什么别人都可以白头偕老?有哪些该做的事我没有做到?」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在寻求一种爱情的保鲜法。基于这样的一种假设:除非我做错了什么,否则爱情这东西是相当牢靠的,放上一百年也不会变。只要每天浇浇水,修修枝,做完所有必要的功课,它就会永远生长下去。
很遗憾,亲密关系恐怕不是这样一种东西。
早有心理学家把它分出不同的成分: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不可持久的,承诺才是长期维持一段关系的最大动力。这么说的话,还是会让人把它当成一个可以长期保存的东西。要我说的话,它更像是一个偶然的过程。
偶然遇到一个人,偶然需要这个人,偶然在这个人身上看到自己在这一阶段想要的东西(注意【这一阶段】四个字),所有美妙的事情就发生了。
它不见得可以持续终生,有时候就在那么短短几个月,光彩眩目,会让人有「这辈子都是他了」的幻觉,然后你长大了,你忽然不知道为什么需要这个人。
为什么爱?为什么又不爱了?
或许都找不到理所当然的理由。
不一定有人做错了什么,更不必上升到道德的高度。出轨当然是另当别论,但在一段关系里失去激情,乃至于无疾而终,那都是正常的人性。谁也不能保证这辈子不会发生。虽然是一个有些丧气的结论,我们需要正视。
正视之后,在亲密关系里就不会有那么多自认为「理所当然」的要求。
毕竟你不知道这段关系还能存在多久,也不知道哪一天就会渐行渐远,所以两个人都努力成长,积极沟通,尽量让彼此成为相互理解,相互依赖的对象,就算多一天也是好的。
或许那些白头偕老的夫妻,也是共同成长了一辈子,他们的关系才会时时焕发出新鲜的活力。
这么一说,把亲密关系看成不那么「理所当然」的东西,时刻提醒自己珍惜,投入感知与创造,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吧。
那么有没有一种最好的方法,你可以在两性关系里找到最佳的距离,让一段亲密关系成为你事业上的能量补给站、心灵栖息所?
有的,但我说再多,也不如你来体验一次。
大家好,我是李松蔚,让大家来体验的这个课程叫「人生实验室」,它是两天15场团体的集合。
在这里,你可以把每件事都当成一个实验:「我这样做搞不定她,那我换一种方法会怎么样?」我们不太敢在外部世界直接尝试,是因为有些关系太珍贵了,我们害怕支付不起损伤的代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