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彬有理 发表于 2018-7-22 22:52:46

听不懂男人这四种潜台词,才是最可怕的婚姻

倾听的四个层面:
吵架的本质就是驴唇不对马嘴

我在做过十多年咨询,积累了上万小时的咨询时间以后,我发现,人生之所以艰难,是因为我们有太多误解。

要想知道一对夫妻的关系,只要坐在他们的车后座,就知道了。

一次,我就“不幸”成了这样的“观察者”。

我的一对夫妻朋友明和丽带着我去一个地方。

路上,妻子说:前面是绿灯。

丈夫没好气地怼了一句:是你开车,还是我开车?

当场气氛尴尬。

我没话找话地夸丽的厨艺不错,上次她亲自下厨,做的饭菜让我现在还回味无穷。

明说:你们都是北方人,所以就比较对胃口,我是苏州人,很渴望吃家乡菜,可惜偌大的北京,没有一个正宗的苏州饭馆!

丽冷笑:你看,我老公有多难伺候,你多努力,在他嘴里也说不出半句好来。

一路无话,气氛尴尬。

其实夫妻之间经常会发生这种“擦枪走火”的事情,就在你措不及防的时候,对方就悄无声息地给了你一刀。

可最悲催的在于你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对方会忽然之间火冒三丈,你到底说了些什么,就不知不觉地得罪了别人。

我有一个朋友,业务能力出色,但多年来一直都没有被提拔。她很苦恼,觉得公司领导一定不公平。

看到一个比她入职晚的同事都被提拔了,她实在忍不住了,就找领导算账:我样样都比他强,为什么被提拔的不是我?

领导说:你只有一个短板。那就做什么都对事不对人。如果你要自己单干是可以的,但领导是做事的,还是做人的?

此时,她有两个选择:

第一,继续肯定自己,觉得搞人际关系的,都是“偷奸耍滑”的。
第二,要反思一下:如果自己想要更进一步,就要学会搞定人。



有一个学心理的朋友也有类似痛苦的“领悟”,她学了很多沟通的方法,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课。

她觉得自己已“脱胎换骨”了,但是遇到一个恶婆婆,一切就“原形毕露”。

一切都从她跟婆婆的一句话开始:
婆婆喜欢在路边摊给孙子买糖吃,她觉得这不干净就试图规劝,说有电视方面的报道说路边摊的食物不干净,对孩子有伤害。

婆婆听了无话。

丈夫回家后,去了婆婆房间,然后就如一头暴怒的狮子闯进来,劈头就问:
你是不是瞧不起我妈?她辛苦帮咱们带孩子,多不容易,她是土一点儿,但你有资格看不起她?你对老人能不能有一点儿基本的尊重?

她很委屈:
我没做什么啊,她对我有意见可以当面跟我说啊?为什么要在背后说?”

老公更怒了:
你觉得她是在诬陷你?你觉得她做事不光明正大?你有没有想过她为什么不能当面跟你说?

那一瞬间,什么“非暴力沟通”,什么“我字句开头”的沟通技巧全都被她丢到九霄云外了。

夫妻爆吵了一顿后,发现婆婆在打包,原来她要回老家了。

丈夫的反应:都是你气走我妈的。

妻子的反应:你是在使苦肉计吗?

一场无休止的撕逼大幕,就这样拉起。



上面这三个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鸡同鸭讲”。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就算是我们紧紧相拥,但却好像活在完全平行的两个世界里。

我们之间有一层无形的空气墙,把彼此隔开。

有人说,为什么我们吵架的时候声音会那么大?

因为我们的心相距太远,所以才用喊。

可就算是喊,我们还是无法听见。

人和人之间,让彼此懂得,就真的这么难吗?

五种沟通者类型,
你是哪种倾听者?

其实,一点儿也不难。

我们彼此无法理解,只是因为我们内心有噪音。

这个噪音,俗称“内心戏”。

所谓“内心戏”就是,我们每个人面对外界声音,都有不同的“解读倾向”,一般有4种:

拿文章开头说的那对“路怒症”夫妻来举例:

事实层面:丽说,前面是绿灯。
自我宣称层面:关于说话人的信息,比如妻子的情绪:我很着急。
关系层面:我怎么认为你,以及我们的关系是怎样的:比如妻子觉得丈夫开车技术不行,太磨叽,对丈夫很失望。
诉求层面:需要丈夫开车更快一些,做事更麻利一些。

每个人都会在这四种层面上各有侧重。

所以我们就可以由此分出四种沟通者类型:



1.“事实型”的沟通者

举个例子,当我们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能把人整死的男女沟通僵局:

女人:你还爱我吗?
男人:是这样,你知道,我们必须要给“爱”先下一个定义,因为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理解。
女人:我只是想知道,你对我有什么感觉?
男人:既然这样,感觉,可以是说是一种随着时间变化的现象,对此没有普遍的说法……
女人:那你对我没有感觉了吗?

很明显,男人是在事实层面,女人完全在关系层面。

男人越是想澄清事实——他越是认真探讨,女人越是失望。

因为女人明显是 “关系型”沟通者,她想要的不是对爱的理论探讨,她要的很简单就是坚定地看着她的眼睛说:我爱你,至死方休。

可是这个男人听到的只是事实,他在此时“就事论事”,结果就只有一个:死的很惨。

2.“自我宣称型”沟通者

爸爸回家,看到玩具散落了一地,就骂小孩:这里怎么跟猪圈一样?还有这里的垃圾,你这个脏鬼!

孩子没到5岁的话,一般用“关系型耳朵”来听。他会觉得自己很差,有罪恶感。

我们的自我概念就是小时候关系消息的产物。

但年纪比较大的孩子也许会认为:我爸爸一定是因为在公司受了气,才会把火撒在我身上,爸爸好可怜,他一定一整天都不顺!

因为有事实层面的依据:我昨天把家里搞得比今天还乱,爸爸下班以后还很开心地和我一起玩。

听起来是不是很通情达理?

其实不然,如果一个人在沟通中总是过度强调“自我的感觉”,那么很容易出现“圣母型”和“巨婴型”的人。

比如一个人跟我抱怨都快过劳死了,原来他总是情不自禁地为同事“补锅”:
他是新来的同事,还不懂,我就多帮他吧;她最近和老公关系正不好,我搭把手吧;她大姨妈来了,女同志正烦躁呢,我就大人不记小人过吧。这么折腾下来,他能不累坏了吗?


3. “关系型”沟通者

在文章开头,我们举的那个“恶婆婆”就是典型的“关系型”沟通者。

儿媳妇是比较粗线条的“事实型”沟通者,她觉得只是和婆婆探讨孩子卫生习惯的问题。

就像是讨论今天下雨要不要打伞这样的事儿一样“没有任何其他意思”。

但是她不知道,在“关系型”沟通者的世界里,所有的关系都是和“你怎么看待我”有关系。

婆婆会这么想:你是嫌我买的东西脏,还是嫌弃我脏啊?你是不是瞧不起我这个乡下人啊?

儿媳妇不明白为什么婆婆心里不爽为什么不和她说,她还是不明白,“关系型”的人很多时候不想撕逼。

因为如果一旦撕逼失败,那不是会收到更多的“否定”吗?

4.“诉求型”沟通者

那么那个“妈宝男”丈夫呢?

他是妥妥的“诉求型”沟通者。

他当然知道问题的根本所在,在于他妈有些自卑,他媳妇太“直脾气”。

其实他真正的愤怒在于对妻子的失望:
我当初娶媳妇的时候就想找一个高情商的女人,因为我知道我妈不好对付,我希望有一个可以hold住我妈的女人给我帮忙,没想到,你非但不能帮我解忧,反而给我添乱。

所以,在这样的人的眼里,结果重于一切。

说白了,太过极端的“诉求型”沟通者,会非常功利化。

他们不管事实,不管你怎么想,也不在乎关系,就要一个结果。

如果你对他太好,他会想,你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企图。

如果你对他不好,他会想,我要你何用?

只顾事实层面,你就会活成一个呆子。
只顾自我宣称层面,你就会总是意气用事。
只顾关系层面,你就会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永远没有稳定的自尊心。
只顾诉求层面,你和别人的关系就只能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有句话说“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最好的方法,自然是把这四种沟通模式整合起来,让你拥有两双耳朵,四张嘴,可以听得懂,说得明。

可怕的不是不相爱,而是到死都不懂彼此。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你得罪人了,自己还不知道。

真正的沟通者,是可以降低内心的噪音,可以拓展自己的收听频道。

首先听懂自己的内心,然后才能更好地从4个维度去真正懂得他人所需,否则我们都是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说自话。

你只有完全跳出自己的套路和那些鸡汤式的庸俗套路,学会如何在真正懂得人心的层面上,和他人“活在真实的世界里”。



爱不是能力,而只是一种习惯。难的不是爱,而是养成需要时间。

如果有一次改变你人生的机会,你愿意尝试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听不懂男人这四种潜台词,才是最可怕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