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养老婆”的复杂情绪
是时候该聊聊陈俊生了。“原来婚姻跟婚姻没什么不同。”这是陈俊生离过婚,又重新结婚之后,真正感悟到的东西。曾经他以为,自己在婚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因为罗子君,怪她太自我中心,太不体贴,不能分担自己的压力,不能听懂自己的话。
而凌玲就是那个既懂自己,又能够为自己分忧,还愿意一直陪在自己身边的人。好像婚姻之内的风景,让他厌恶,而婚姻之外的景色处处怡人。
可是当他真正把婚姻之外的景色带回家,他才真正发现,原来婚姻之内的景色处处让人讨厌的根本原因不是对方,而是他自己。
不管他换多少个老婆,结多少次婚,如果他自己不曾改变,他在婚姻中的境遇就不会改变。
01
全方位无死角的好人陈俊生,
出轨是压抑到极致的必然
陈俊生就是那种除了出轨,其他都好的老公。
如果没有出轨这件事,他可以算得上是二十四孝好老公,标准的好男人。毫无怨言的养家糊口,爱护妻儿,孝顺父母,敦厚善良,娶了妻子,便把妻子娘家整个家庭的负担都承担了起来。
这样的好男人,如果不是亲眼见,没有人会相信他会出轨。他的矛盾之处在于他既希望女人依附自己,又害怕女人依附自己。
从一开始,让罗子君依附他的婚姻就是他的主动选择。他跪求罗母,把女儿嫁给他,说一辈子都会对她好,养活她。在她刚刚大学毕业没两年,就要求她为家庭、为孩子,辞去工作,回归家庭。
慢慢地,是他一手培养出了罗子君最开始的样子,像一个美丽的花瓶,什么都不用做,也什么都不会做。时间久了,又是他先厌倦了这种依附,开始渴望跟凌玲这种互相扶持的相处模式。开始害怕这种处处被依赖,所有的担子一个人挑的感觉。
女人的依附会让他感觉有面子,有成就感,觉得“我行”,因为我养得起这样一个美丽的妻子,面子功夫做的十足。这是他所渴望的,这是他在满足外界对他的期待。
但是另外一方面,当他独自承担压力的时候,又会觉得很辛苦,渴望有一个人陪在自己的身边,跟自己一起相互扶持,这是他的内心真实需求。
所以,对于陈俊生而言,在离婚这件事上,他真正在选择的并不是罗子君还是凌玲,而是为别人的期待活着,还是为自己的真实需求而活。
可惜的是,离婚之后他也没能悟到这一点。短暂的为自己而活之后,他又马不停蹄的回到以前的状态。
日子又越过越累,他又重新回到之前的模式中,既不能坦然的为自己活着,又不能真正为对方考虑,反而活成了一种教条和规范,而缺少了人味。在他这种全方位无死角的好人背后,出轨是压抑到极致必然结出的果。
02
当生活成了一种程式化固定思维,
就会丢掉人性的需求
在跟罗子君离婚之后,在他对待罗子君找工作的态度上,又一次证明了他这种教条和规范的思维。
摆在罗子君面前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商场店员,轻松,时间自由,可以方便她照顾孩子,另外一个是市场调查公司,陌生的领域,工作会辛苦一些,但是个人有提升空间。前者是陈俊生为罗子君推荐的,后者是贺涵为罗子君推荐的。
当时,陈俊生极力辩解说,自己推荐的这份工作是最适合罗子君的,因为这样她还可以照顾孩子,也不用辛苦。贺涵一语中的的指出:这不是对罗子君最合适的,是对于你陈俊生最合适的,对于你们的儿子来说最合适的。
对于陈俊生来说,他已经习惯了把儿子和家庭的需求,摆在妻子的成长的第一位。罗子君的牺牲在他眼中也是理所应当的。
好像妻子就应该做这样的让步,就应该毫不犹豫的放弃自己,成全孩子和家庭,就应该做自己的后盾,而不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事业。这是他对于传统家庭妇女的教条思维。
而自己月月上缴的工资,便是自己给家庭最大的贡献,妻子便应该感激涕零,不应该再有任何抱怨。这是他对于自己的责任和家庭分工的固定化思维。像陈俊生这样的想法,生活中比比皆是。
我之前遇到过这样一位妻子,孩子要上幼儿园了,这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而自己为了生养孩子,已经连续十年没有出去工作过,没有正常的社交圈子,没有赖以生存的本事,不了解这个社会的诸多变化。
当最小的孩子终于要上幼儿园了,她原本以为自己终于可以逃离这样的生活,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但当她去跟丈夫商量这件事的时候,她被无情的拒绝了。
理由是孩子还需要人接送,放学了还需要有人陪伴,而且最小的这个是他最看重的儿子,希望妻子能够继续照顾孩子。
在丈夫看来,我辛苦赚钱养家,就是为了你和孩子能够好好生活,你们踏踏实实的享受生活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想着出去工作,赚那点小钱,而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
他听不到妻子的夜晚辗转反侧时,内心的自我怀疑和不信任,认为都是你闲的没事,想得太多了。也不管妻子面对这个世界的变化,有多么的仓皇失措,看着他一点点提升和进步,自己有多羡慕和自卑,看着他有压力的时候,自己却什么也帮不上,有多么的自责。
他的生活好像被设定好了程序,妻子娶进来就是帮着自己照顾家,照顾孩子的,她的所有责任和义务就是把这些做好,至于以后,自己好好赚钱养着她就好了,那不是她应该操心的事。
是他亲手把妻子变成了自己的附庸,却又在自己遇到压力时,在跟职场女性的对比中,责怪妻子不懂体谅和分担,不够温柔。
03
圈养妻子,其实是出轨前奏
像他这样下意识的认为妻子就应该为家庭牺牲自己,把孩子、家庭、自己的需求排在妻子的前面的做法,背后大有文章。这个“下意识”的背后,蕴含了很多信息。“下意识”是我们自动化的反应,不假思索就认为理应如此,就会变成一种自动化的思维。
当一个人带着这种自动化的思维,日复一日的活下去,就会认为事情就应该是这样的,而不应该有别的结果。
还原到他的生活中,他只见过这样一种夫妻相处的模式,一直以来妈妈都是在牺牲和退让,来成全家庭和孩子、丈夫,他的妈妈是这样,奶奶是这样,甚至身边很多女性都是这样。
所以他理所应当的认为自己这样考虑是对的,而妻子提的要求都是没事找事,都是芝麻绿豆般的小事,包括她的情绪、期待,都应该自己消化才对,而不是来打扰自己。
因为这么多年自己的妈妈就是这么做的,为什么到你这里就不行了?一方面是他的陈旧的家庭观念,一方面是他自身的需求变化。这两者像条楚河汉界,泾渭分明,却又不断地互相打架。
当他把妻子摆到这样一个位置的时候,他势必一个人顶着整个家庭的经济压力,这个担子无疑是很沉重的,尤其是在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这么大的情况下。
每一天工作都像上紧了发条,拼了命的往前跑,跑得慢就会被落下,跑得快了就会容易忽略身边人,忽略到自己的承受力。
当他承受不了的时候,怎么办?他也想有个人能够让自己依靠一下,暂时的扶自己一把,但这个时候,妻子在哪里?被他锁在了家里,跟孩子老人在一起,跟菜米油盐在一起,又怎会懂得他的那一点小心思。
在他最脆弱、最忙碌的时候,最需要有人拍拍自己的肩膀说:嗨,你歇一下吧,剩下的交给我。那个最有可能出现在他身边的人是谁?是凌玲这样的女同事,而不是罗子君这样同床共枕却心隔两地的妻子。
这就是现实,而一手促成这种现实的人,就是陈俊生这种男人自己。并不是说他是故意出轨,是道德品质败坏,而是当他选择这种家庭分工,这种夫妻模式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在为出轨做铺垫了。
04
怎样从工具思维,转变为人性思维
他从小在一个标准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中长大。孝顺,听话,父亲说什么便是什么,好好学习、工作,一路走来,从来不曾叛逆过。就连离婚这件事也是他拧着脖子,第一次违背父亲的意愿才做的。
大多数时候,他像是一个橡皮人,活得谨小慎微,一步不曾踏错,却也不曾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活过,更多是在为父母,为家庭,为妻儿,为责任而活。
陈俊生这样的好人,真正的问题在于永远打着“为你好”的幌子,活在自我中心的世界里,却从来没有真正将对方作为一个真实的人来看待。
跟罗子君在一起时,他做决定的最高标准是自己和孩子,跟凌玲在一起时,同样如此。跟凌玲重新组建家庭之后,他眼中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儿子有没有被伤害,自己的父母有没有被亏待,却很少看到凌玲的处境到底是怎样的?
跟他自己相比,凌玲面临的境地又相对复杂的多得多。不管他娶了谁,他这种自我为中心的逻辑框架从来没有被打破。他以为我把钱全部都交给你,我的责任就尽到了,剩下的我就可以理所当然的提要求了。
在陈俊生式的婚姻模式下,男人、女人都是被物化的结果。男人成了赚钱的工具,工具做得好了,才可以升级出人性,才可以提需求,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女人成了照顾家庭的工具,而不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和兴趣,甚至不应该去规划和发展自己的未来。
工具和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有自己的需求和情感,而工具没有。工具只是为了满足某种目的而存在。当一个男人会把自己当成某种工具的时候,你很难相信他会真的爱别人,不把对方当成某种工具。
当一个人是工具思维的时候,他是不会爱的,也不懂爱,既不会爱自己,也不会对方,缺乏弹性空间,也看不到人性的需求。
所以,怎样从工具思维,转变为人性的思维,才是陈俊生们最应该走的婚姻挽救之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