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里,可以要关爱、要金钱,却要不到…
01 求不到理解的婚姻,该何去何从?一对夫妻开始争吵。
妻子:家里什么事情都是我一个人做的,你看你有操过什么心!我做这些事不求你感激,但最气愤的是你一点也不理解。
先生:如果你不想做,可以不做啊,我并要求你一定要做!
妻子:你说得轻松,我不做谁来做!我不做饭,你吃什么!家里如果不收拾,不出一个星期就像个狗窝,你受得了吗?
先生:这是你觉得,如果你真不想做,我总有办法解决!
妻子:有什么办法,总不可能天天叫外卖!不可能每周都请钟点工!
先生:有什么不可以!
妻子:好,你说可以,以后我都不做了,你爱怎么做就怎么做。
妻子本想让先生理解自己的辛苦,可争吵结束,她更失望了。生完气的妻子,在心里默默给先生记上一笔,又去继续做着让自己委屈的事情。
看着妻子忙碌的身影,先生以前总觉得有点亏欠,可吵完架,他心里却释然了,他终于知道妻子并不是甘心情愿地付出,以前是自己多虑了,现在觉得已经不需要再体谅她的辛苦。
一场由妻子主导的争执,不仅没有让妻子求得先生的理解,却更令先生生厌。
在中国式的婚姻里,总是很容易见到这样的“好妻子”:任劳任怨,只求理解。却不知道,在婚姻里,可以要帮助、要关爱、要金钱,唯一要不到的就是理解。
在所有的关系,被人理解的前提是理解自己。当这位妻子不愿看见为何即使不被理解也要努力付出,就永远也无法理解先生为何不懂她的付出。
02 有时候,越努力付出,婚姻越加速走向末路
我曾见过一对夫妻,当妻子长篇大论地讲自己在家如何辛苦时,坐她旁边的先生不耐烦地动个不停。终于,先生忍不住打断妻子:
“你说的我都知道,可你到底需要我做什么?”
“我不要你做什么。”
“那你还说这么多干嘛!”
“因为你不理解我。”
“我理解。”
“你不理解!如果你理解,你就不会这么对我。”
“那你要我怎么对你?”
“我不知道。”
先生觉得妻子讲了一大堆话,实际上是在无理取闹。接着,妻子又开始重复讲她的辛苦,先生拿起手机夺门而去,妻子掩面而泣:你看他就是这个样子!
我问妻子:为什么重复跟先生讲自己的辛苦,对自己如此重要?妻子说:如果我不讲,他是不会理解的。可每次我想让他多点理解,他都这样扔下我不管。
我问妻子:你可以让自己不这么辛苦吗?妻子说:我真的不怕辛苦,我辛苦只是为了他,我只要他能理解,我就满足了。
我突然意识到,眼前的妻子,就好比一位债主,明知道对方还不上钱,还主动塞给对方钱,等对方真还不上钱时,她再每天去叨唠还不上钱的人。债主说,我其实不在乎钱,但我就是要你每时每刻都记得:你欠了我很多钱,就该永远记得我的好。
欠钱还钱是一个道德的制高点,债主站稳这个位置,就可以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付出回报也是婚姻中的制高点,如果有人站稳了这个位置,只求付出不要回报时,就有一种永远不会被抛弃的安全感。
当婚姻一旦被其中一方占据了制高点,另一方就进入了一座无形的精神监牢。付出者看似只是索要理解,实际上是在索要伴侣兑现关系安全的承诺。这种不平等的关系让付出者感到安全,所以即使关系令人失望,付出者仍然不会退缩,并会用加倍的付出重建关系的安全。
当关系中另一方不满足这样不平等的关系时,付出者越努力付出 , 就越加固了关系的不平等,当另一半忍无可忍开始逃离,婚姻就加速走向了末路。
03 好的婚姻里,不需要好人,只需要一个真实的爱人
我听许多妻子讲,想让先生理解自己,只有不停讲自己如何辛苦。可是越讲,先生就厌烦,更没有好脸色来珍惜曾经的付出。
当我问他们,你有两个自己:一个是想用付出控制关系自己,另一个是只要付出不求回报的自己,你更想要对方看见并理解哪一个自己呢?
她们会说:当然是那个不求回报的自己。这个理想化的自己,只是她们为自己带上的一个人格面具。而在这个面具之下的真实的自己,其实有情绪,会计较,会时刻想控制关系。
关系中的好人,大多数时候会以面具示人,做出很多无私的举动。但当他开始不断跟伴侣强调这个很好的面具,希望伴侣看到这个很好的自己时,那个真实的自己已经开始显露。这时候,伴侣看到的是,你看似在无私付出,实际上却一直在计较自己的付出。
所以,在关系里,当你越努力让一个人理解你的付出时,换来的结果就是对方越来越看轻你的付出。没有人能做到既维持人格面具的完整,又完全不表露真实的自我,当你有不同的冲突角色呈现,却只让对方理解其中最理想的一个角色时,对方也自然做不到如此。
实际上,伴侣们常常能够清晰地看到另一半的隐藏自我。看见真实,并不让人生厌,只是想要舍弃真实,却只想被认同虚假自我的过程,会让伴侣厌倦这种无意义的争执。
当一个人拒绝接纳真实的自己,他就会用绝对化的要求去衡量、贬低和攻击自己的伴侣。婚姻本是可以呈现彼此脆弱的关系,却变成不得不为了各自的虚假面具而战,不仅在关系里无法满足自己自恋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对方的情感需要。
在婚姻里努力付出,却一直不被理解的人,只因未曾真正理解自己。当他们不再以单一绝对化的理解来看自己,而是看见人格面具之下的多样化自己,学会与这些自己和谐共处,他们就不用如此辛苦地在关系里乞求对方给不到的理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