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看男主外女主内
所谓的男主外女主内,本质上只是一种社会分工而已,就是经济学所说的比较优势。这种分工方式就是条件约束下,从而实现收益化最大化。要知道,社会分工程度是取决于生产力水平。“男外女内”的家庭模式,这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本家庭模式。这个主要是男人在体力方面有比较优势,所以从事于田地耕作。女性主要在家庭之内治家务、纺织、养老育幼。因此,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所谓“男耕女织”。
农业社会里,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所以女性就很难走出家门。尽管女性也可以从事农业生产,但是产出效率是很低。毕竟,女性在体力方面处于劣势。假设一定时间内,女性农业产出量是1个单位,男性农业产出量是3个单位,那么女性从事农业生产就没有比较优势。这种情况下,女性治理家庭事务就有了比较优势。
男主外女主内家庭模式是经过漫长时间形成的。史学界一般认为男女平等的近代女性角色和家庭伦理观念,是在戊戌维新时期学习西方思潮中形成并开始确立的。其实,真正的原因,还是生产力的变革,从而让很多女性可以走出家门。一些学者的看法就是:“中国开口通商后,首先在上海等通商城市,随着中外贸易工商业繁盛,人口聚集,五方杂处,开始了近代商业化、城市化社会变迁,随之社会结构和人口家庭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动,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男外女内传统家庭模式开始松解,男女并立的近代女性角色和家庭伦理观念开始出现。”
“男外女内”家庭模式之所以被打破,并非女权主义导致的,而是市场制度导致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分工,将给女性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很多工作岗位并不需要体力,所以在就业市场上,性别差别就缩小。这种情况下,女性就有更多机会出去外面工作。
实际上,男女最大的差别就是在体力方面。因此,很多脑力工作男性能够胜任,女性一样可以干。“男外女内”的家庭模式,相当于丈夫和妻子合理高效的分工,共同创造更高的效益。如果双方都出去工作,家庭就缺少了照看,这是不妥的。婚姻,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夫妻双方的一种合作,两人相当于一个企业的两个合伙人,在一起是为了共同经营好共同的家庭,并且享受幸福家庭带来的快乐。
如果妻子从事家庭工作,那么丈夫主攻事业赚钱,然后他就给妻子和整个家庭支付费用,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分配方式。但是,其实决定“男外女内”家庭模式还是成本决定的。要是一个女性出去外面工作能够很好地创造价值,那么选择从事家务工作,就是一种不合理的方式。因此,“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经营模式变得也没那么固定,尤其是在现在的社会,夫妻双方都可能兼职家庭内外的工作,这是一种好的发展趋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