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悲伤的事:我可以给你一生,却不能爱上你——如...
嫁给一个对自己特别好的男人,是不是很重要?这可能是很多女人一生的追求。但对雯来说,她的人生给了这个选择一个不同的答案。
总的来说,她一直以来都是传奇。大学初恋成了一生的伴侣,老公事业有成,有房有车有孩子,夫妻恩爱,朋友圈有证据……但14年后,老公告诉她:我对你已经没有爱了。
什么什么?她以为自己的耳朵出毛病了。
“我!已!经!不!爱!你!了!”老公居然理直气壮地大声说。
为什么为什么?
“因为我累了——累觉不爱了!”老公开始拿出头脑中的小黑账,从他们开始认识起,她总是迟到开始说,到现在她经常在朋友面前嘲笑他,简直就是罄竹难书啊!她不知道老公怎么会有这么好的记性。
你是我老公吗?是那个永远都温柔体贴,永远都宽容大度,任由我撒娇耍赖的男人吗?难道你不喜欢我耍小性子?你不喜欢折腾你?你不是说我有性格吗?为什么现在变了呢?
老公的答案是:因为我现在的情感需要不再是受虐型的了,我现在想换个口味了。我过去苦苦追求你,害怕失去你,你一直都是我心中的女神,我一直都像你的仆人,但现在我不想忍受这种生活了,因为我觉得你心里根本不爱我。
她说:我爱你啊。
真的吗?你记得我生日吗?你给我做过饭吗?你知道我今年几乎破产吗?你知道你拒绝了多少次过性生活吗?
丈夫冷笑:我没感觉你有多爱我。你只是找了一个不断愿意为你付出的男人而已,现在我的情感耗光了,拜拜。
雯站在原地,呆若木鸡。她居然没法反驳他。因为她的确发现自己根本不爱他,其实她有心仪的男生,只是因为她贪恋他对她的好,而且又害怕冒险,才选择了这个大暖男。
这些年,老实说,她根本没有想过在这份爱里投入什么。为什么她就不能投入地爱一次呢?无论对那个曾经暗恋的男生,还是这个老公?
她恐惧离婚,但更恐惧自己的不爱。
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和影响
其实我们每个人走进婚姻时,都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原生家庭几十年的浸淫。可以说,原生家庭在我们的成长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们的思想、观点,应对事情、处理事情的方式,以及我们的情感,无不深受原生家庭的熏陶和影响。
而且对于普通人来说,原生家庭带来的更多是伤害,它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了性格、心理上不同程度的影响。
比如上文中的朋友雯,从小到大都活在比自己姐姐的阴影里:
从小姐姐身体差,从雯六七岁和父母分床,就承担起半夜睡觉时照顾姐姐的重担,那时只要一感觉到身旁的姐姐有不舒服的迹象,不论当时睡得多么沉,也立马从睡梦中起来,拿起旁边的药就帮姐姐涂,这样的生活习惯持续了近十年,直到自己上了中专住校才结束;
而因为姐姐身体一直不好,父母也不可避免地把过多精力放在了姐姐身上,而雯的体质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棒,基本很少有生病的时候,在身体和生活上很少让父母操心;
也许因为身体原因,又或者父母过多关注,从小到大姐姐脾气都不好,动不动就跟家人发脾气,更是常在烦燥时向妹妹挥起拳头,为此雯没少受过姐姐的拳头,直到有一天雯自己学会了反抗,也以拳头应对姐姐的坏脾气。
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慢慢恢复,爱读书、上进的姐姐开始在长辈眼里愈来愈优秀,听话、懂事甚至长得漂亮,常常成为长辈赞美的话题,而雯却甚少听到长辈的赞美。相反,平素活泼、外向的她,反而在长辈眼里少了几分女孩应有的端庄和秀气。
可以说,雯一直都活在姐姐的阴影里,在她的家庭和生活里,好像只有姐姐才是全家的中心和主角,而她仅仅是一个常被忽略,又总是被要求付出和奉献的可怜配角。
所以,当雯走进婚姻后,就迫切渴望在婚姻中,在对方身上,获得她心中从小到大渴望被无尽重视和呵护的感觉。
于是在婚姻里,她成了一个什么也不理,只求对方扮演一个像父母一样为自己提供一切,保证自己衣食丰足的角色,而对于生活的其它,她都一概不理,不管不顾。
而这样做的后果是,她的家庭和婚姻也随着她的不肯长大,不肯履行自己作为另一半的职责而变得一片狼藉和落败。
可见,一个人如果总是守着自己过去的情感、心理上的残缺不放,是无法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的。哪怕给你一个如意的郎君,哪怕幸福生活就摆在眼前,你也依然过不好你的生活,获得不了你渴望的幸福。
正视过去,走出伤害的漩涡
面对残缺、痛苦的过去,一味渴望从其他人身上获得情感上的补偿,看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细细思量,这是一个已成年的正常人之态吗?
我想,恐怕只有婴儿才有这样不受任何条件限制、随心所欲的权利吧?婴儿饿了,就不管和不顾,通过大声哭向身边人传达和索要他的需求,这是他的特权。
但我们成人,就不能也不可能这样什么也不管、不顾地去向外界、向他人索要自己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而且这样去索取,就一定能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吗?一定不能!看清楚了,是一定不能!
为什么我会这么肯定,其实只要打个简单的比喻,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了。
一个年轻时因贫穷饱受别人白眼和欺负,在感情、工作等各方面事事不顺的人,到老年了却特别有钱了。这时他渴望弥补年轻时因贫困而带来的各方面的残缺,那么这时他怎么做呢?
穿上年轻人流行,也只适合当前年轻人穿的马甲,剪了当前年轻人特流行的发型,开起富二代流行的跑车。
也许你会觉得挺滑稽的,同时又有点悲哀,他们以为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弥补过去的遗憾。可是,这样做真的能弥补吗?其实我们在嘲笑他们的时候,也许我们也不知不觉做着类似的事情。
对于我们在过去、在童年时经历的感情、心理等方面的创伤,如果我们也是这样一味地不肯长大,以成年之躯去活在过去的幼儿状态中,这不愚昧?这不荒唐?
这不但止对自己一点作用也没有,也深深阻碍了我们走向幸福的脚步。
那么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怎样来面对并去治愈我们成长中遭遇的心理、情感上的创伤呢?
要正视,也要哀悼你的伤痛
雯最难忘的,就是她心理咨询师跟她说的一句话:“你已经忘记自己很久了,你一定是被训练这么做的。”
我到底是怎么忘记我自己的?雯忽然发现一种很陌生的酸楚涌上心头。
她想起小时候,被同学欺负了,脸上都挂彩了,她哭哭啼啼地回家,本想得到父母的安慰,可得到的却是一顿打,她需要成为隐身人,才能真正帮助被姐姐的病折磨得心力交瘁的父母。
她的每一点点儿小需要,都是那么的奢侈。看着大街上父母带着孩子逛街亲昵地搂在一起,开心的大笑的场景,她多希望是那个孩子啊!可是她的家里,就没有,只有一片愁云惨雾。
开心、关注和娇宠,这些词汇对她来说是那么的奢侈,她无法永远都生活在这样的痛苦里,所以,她学会了忘记。
当她遇到一个对她好的男生,她就飞蛾扑火地和他在一起,但当他们冲突的时候,她依然习惯性的把自己蜷缩起来。
她终于看到了那个已经被她忘记多年的自己。那个在门后哭泣的8岁小姑娘,她伤心、她愤怒、她委屈、她无助……
“对不起,我丢下你那么多年,因为不丢下你,我就要被这种痛苦折磨死……”雯在咨询室里痛哭,好像这些年她从未哭过一样。
她终于明白,她不光需要一个对她好的人,更需要一个可以帮她疗伤的人,可以让她可以触摸伤痛的人,一个可以给她爱的人。
她对内心的那个小孩说,从今天开始,我不给你找后妈了,我就是你的妈妈!然后她和那个小孩紧紧地抱在一起。那一刻的拥抱,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瞬间。
那次咨询后,她感觉,好像有一缕阳光照进了她的幽暗的世界,似乎生命多了一丝新鲜的空气,她开始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自己。
爱自己,不是到处找后妈养,把一生的努力用来控制别人,让别人永远做自己的父母。
爱自己,意味着我们可以真正地和内心的小孩对话,能开始真正和她相处,重新开始学会,做一个妈妈和小孩。
她才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那么难以付出爱,而那么渴望得到爱,总是玩这种单向的游戏。
因为她习惯了做隐身人,她不敢投入地表达需要,因为害怕被拒绝,她不敢投入地拒绝别人的关爱,因为害怕失去,于是她只能永远地做一个冰冻的女王,就像是《冰雪奇缘》里仿佛被诅咒的冰雪女王一样。
当一个她的丈夫恢复了自尊以后,当然会离开她。她能做的,是必须学会投入地爱一场,先从爱自己开始。
如何在婚姻中把握幸福?
其实,一段关系,一场婚姻,只要自己和对方能从中不断地成长,生活越过越好,这就算嫁对人。
否则,即使婚姻的外表再怎么光鲜,如果彼此不能成长,生活越过越差,这怎么算嫁对人呢?即使对方再优秀、再完美,你都没有嫁对人!甚至可以说对方也没找对人。
因此,一场婚姻里,决定好坏的因素不仅仅是对方一人,而是彼此。当然你有可能确实是遇人不淑,但即使如此,你也需要要反思自己:为什么我会遇人不淑?为什么遇人不淑的会是我?
你要明白,在感情中,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此时的重重困境?是什么阻挡了自己获得幸福的脚步?是一眼就能看到的表面的外因,还是隐藏在彼此甚至自己身上不易察觉的内因?
当你能反思自己,并积极地去面对和主动成长时,你驾驭幸福的砝码,获得幸福的实力,自然会增加许多。
这也从另一侧面启示我们:关注自己的内心和情感,学点心理学,对于自己把握幸福,获得幸福,在情感之路上走得更加顺畅,是多么的必要和有用!
Tips:学习成为内在小孩的称职父母
当我们每天忙着应付生活中的种种事物时,有时可能忽略心灵深处的内在小孩,正在用小小的声音呼唤我们,需要我们停下脚步,注意与照顾此刻的需要。
如果不太知道怎么去照顾此刻的需要,我们可以一起先重温孩童时期被爱与被滋养的感觉,找回那曾经属于自己的温暖记忆,再次温暖照顾。
步骤一:
回想一下在你生命中,某个曾经让你感觉到被爱被滋养的人。重新让这一幕像电影放映般的回到你的眼前,那个人可能是一个亲戚,可能是父母,或是一个老师,一位朋友。
这个人曾经给了你怎样被爱、被滋养的感觉?他/她为你的需要或是情绪,说了些什么话,做了些什么事,而让你感觉被爱被滋养,而你可以相信他/她?(将这些写在一张纸上)
步骤二:
拿着你列出的这张被爱、被滋养的经验清单,回想在你成长历程,这些经验如何影响你;现在你开始有照顾自己或别人的能力了,你可以学习当年那位让你感觉到被爱、被滋养的人,也对你的内在小孩这么做。
做完以上练习后,你值得给自己一些称赞,因为要照顾自己的内心需要并不那么容易,你或许很习惯骂自己、鞭策自己,不习惯安慰自己、爱自己,现在你愿意为尝试,这份意愿就是成为你内在小孩好父母的重要开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