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睡 发表于 2016-11-27 23:26:15

一对与一家,是两种爱在今生的相逢

小时候,我家小区里有一对老夫妻,他们的儿子大了,去了外地工作,都不在身边,所以对别人家的小孩子特别好,我们在院子里玩,他们总是笑眯眯看着,偶尔提醒一句:“慢点跑,当心摔着。”

我们都喜欢去他们家,每次都能混到点当时很稀罕的零食。

大概每一年,他们的儿子都会风尘仆仆的回来一次。那是一个衣着笔挺的青年人,戴着当时顶时髦的鸭舌帽,拎着大包小包,对在院子里玩得灰头土脸的我们视而不见,径直走向自己家。

我不喜欢这个儿子回来,因为只要他一回来,他们就会足不出户的守着他,偶尔出来卖菜也是一溜小跑的往回赶,面露掩饰不住的喜气,逢人就扬起手里的东西:“孩子回来了,今天做点好吃的。”有热心邻居要是想拉住他们唠唠家常,他们说不了几句就着急:“我那火上还炖着东西呢,得赶紧回去看看。”

我觉得他们都有点陌生了。不过只要儿子一走,他们又会恢复沉寂,重新变成我们喜欢的爷爷和奶奶,会把儿子留给他们的点心和糖果什么的分给我们吃,还要千叮咛万嘱咐,“省着点吃,吃完就没了。”虽然只是个小孩,我也能隐约感到,说这话的时候,他们,很伤心。

糖果点心吃完想再吃,儿子走了想再见,都是需要盼上一年的事情。

他们成为我童年记忆中很温暖的一部分,前几天我又想起他们,突然,有一个从来都没有想过的问题浮现了出来:“他们叫什么名字?”我使劲想,翻检记忆的所有角落,却还是一无所获。

呵,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名字。

在我们小孩的眼里,他们只是被我们叫做爷爷奶奶的人。连邮递员送信,也是在楼下喊:“二楼三号,下楼取挂号信。”邻居叫他们“小军他爸、小军他妈”,而他们互相称呼的时候也不叫名字,而是,“孩子他妈,晚上吃啥?”“孩子他爸,家里的煤气该换了。”这个并不在身边的孩子,成为他们每天都挂在嘴上,标记出他们身份的重要角色。

他们经年累月生活在一起,拥有了希望得到的天长地久,但从来不会给人亲密的感觉,因为他们只是孩子的爸妈,不是爱人。

每次看到电视里为了某部产品打广告,却非要以年迈的父母在家里翘首期待孩子的凄凉晚景为噱头,我都会想起他们俩。他们就像那些演技浮夸的演员一样,明明做着夫妻,眼神之间并不产生对望,而是始终看着虚空一般。

在那一代的中国人当中,有了孩子就失掉自己的名字,简直是生活的常态。孩子,是他们世界的核心。他们活着,就是为了抚养孩子、照顾孩子、送走孩子、等待孩子,一切孩子的事情在消耗着,也支撑着他们的生命。

不仅是那一代,即使现在也是一样,有的中国家庭,如果没有孩子,是断然过不下去的。他们就像一支散兵游勇的队伍等待被正规军收容,没有孩子,他们就是游魂,始终在飘荡、游离,不知自己是谁。只要有了孩子日子才有奔头有明目有方向,孩子是他们的精神图腾和唯一信仰。

还有的夫妻,只要生了孩子,青春和爱情就会自动归入保险箱,余生都不必再拿出来,他们对于彼此的使命已经结束,从此以后只有孩子才是婚姻中最重要的事情。

有位新妈妈曾经对我说:“自从有了孩子,老公马上就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人物,我完全不会再关注他,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任何时候,他们之间的交谈,都是围绕着孩子为核心,她说起孩子来津津有道,兴致十足,每当他想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说点自己的事情,不超过三句,她都会绕回来。

她成为了一个最称职最合格的母亲,但她爱人的落寞他却看不到。

爱人会伤心,爱人也会嫉妒。他在想:“难道我只是个生育工具吗,让你有了孩子就失掉价值了。”这点,其实和女人在产房刚推出来的时候,看到丈夫抢着看孩子而不是自己,是一样的感受。

有时候,一个当父母的如果看到孩子得到了另外一方更多的爱,他们甚至会和自己的孩子争宠,将孩子看成爱的敌人与掠夺者。这样的婚姻不会幸福,但当事人往往都不清楚是为什么。

每年的情人节,我和老公都会提前商量到哪里庆祝互相送什么礼物这些事,儿子在一边就会表示很嫉妒:“怎么没我事?”我说可以领你去,他连忙摇头:“我不当你们之间的电灯泡,你们才是一对。”

是的,我们是一对,但我们仨是一家。一对与一家,是两种爱在今生的相逢,是两束光在夜空的交集,谁都不应该遮盖谁的光芒,谁都不应该忘记彼此对彼此的意义。

养育后代是婚姻的大事,需要两个人在一个阶段内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但孩子是另一个生命,他们会离开,只有爱人,会相伴很久很久。

这一对要很相爱,这一家才能很幸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对与一家,是两种爱在今生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