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咨询:共同的失去应该让相爱的人更团结
讲述: 晚睡姐: 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已经大三了。一直和父亲的关系不是很好。感觉怪怪的,很多时候都会因为一些小事和父亲争吵,双方都没有退让,有时还会说很多伤人心的话。但是真的是无法控制自己。有时候真觉得自己很奇怪,好像一直处于叛逆期,父亲说什么都要反着做。我十一岁的时候母亲患抑郁症自杀去世,母亲在世时和她相处时间最多,在家里不论什么事妈妈都会满足我,包容我。而幼时和父亲工作有关和他相处不多,父亲和母亲经常吵架。从小父亲对我的教育都是比较严厉的。对我可能更多的是批评而不是鼓励。我不听话就会吼我,他一吼我就哭,妈妈就会护着我。
这是妈妈在的时候,妈妈走后,我在姑姑家呆了四年,姑姑们对我不错,可是在别人家,很多东西和在自己家完全不同。寄人篱下,许多小孩子的任性似乎都需要压抑。努力做一个乖孩子。四年后父亲又找了阿姨,阿姨是一个和妈妈完全不同性格的女人,她是个军人,很要强,很会为人处事。但是从她身上我却没有感受到母爱,总是给人一种很难接近的感觉。她来我家8年了。她似乎总是在和我划清界限,渐渐的我也认清了事实,她对我尽到责任就不错了,我怎么能期望她能和妈妈一样关心我。现在的我很迷茫,总觉得家里的温暖离我很远,或许一切只有在我自己有能力养活自己的时候会好起来吧。家对我而言似乎并没有什么诱惑力。
是不是对于我这样的家庭而言,自己从自己身上获取爱才是最靠谱的呢,感觉只能靠自己,在家里不能展现真实的自己,没有任性的特权,要做一个乖小孩,感觉一直在讨父母开心。然而效果不怎么好,自己也不开心/::<
希望晚睡姐能给我些建议,谢谢晚睡姐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叫生存者愧疚。当自己的亲人或者共同经历过劫难、病痛的人,看到对方死去了,而自己却活了下来,心中会有一种内疚的感觉。
就好像是自己剥夺了对方生存的权利,这个生存的几率本来可以是对方的,结果被自己占有了一样。
这当然是非理性的感觉,但那些有了共同的经历,有了同理心的人,才会有这种感觉。
生存者愧疚也会以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出来,比如有年幼的孩子去世或者遭遇不幸的家庭,夫妻之间本应该互相安慰,共同度过难关,现实却非如此。有数据显示,有些婚姻因此走上了濒临破裂的边缘。为了缓解巨大的伤痛,人们往往会将责任推卸到对方身上,把这个令人悲痛的结果看作是对方的过失,从而丧失了继续走下去的信念。
在你的生活中,你母亲是和蔼可亲的,给了你孩子最需要的温暖,她还会变成你父亲和你之前的屏风,总是护住你。那么这样的母亲,却以抑郁症自杀身亡的结果给了你巨大的打击,除了怀念,你一定还会在潜意识中滋生一种对父亲的怨恨。
恨他太粗暴,对你母亲不好,如果他是一个体贴的丈夫,她又怎么会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人世呢?是不是,你一定会这么想。
也许他们只是平凡夫妻的相处方式,并不见得没有感情,也许她的病和他无关,在疾病面前谁也无法获得豁免……这些你都不愿意去想,总得有一种说法为一个孩子失去母亲的大悲作出解释,你愿意相信的解释大概就是这样。
母亲去世,寄人篱下,而父亲却什么都不耽误的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你离这个家庭越来越远,怎能不有一种身世飘零之感。你对父亲的芥蒂是越来越深了,当然会反映在相处过程中的互相伤害。你想要得到的是爱,却卡在了恨这个境界越不过去。
林黛玉6岁母亲去世,父亲林如海贵为扬州巡盐御史,养活自己的独生女儿当然没有问题,他同样选择了将女儿送到外婆家,让黛玉过上了虽然锦衣玉食但寄人篱下,“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是林如海不爱黛玉吗,不,他只是对自己一个人照顾女儿缺乏信心。也许,他也有自己的伤痛要愈合,看见女儿也会想起亡妻,就和你父亲一样,男人的软弱是看不太出来的。
你虽然离开了自己的家,在姑姑家也得到了不错的对待,这后面,可能也有父亲的苦心,父亲的付出,只是你没有看到罢了。
母亲的离去,让美好永远停留在那个最美的父亲,却让父亲成了一个翻不了身的“坏人”。但你想想,母亲只是去的太早了,如果一直健康活到现在,没准你的叛逆就会变成对她了,毕竟完全的包容和满足,阻挡父亲批评你,并不是完全正当的教育,那会影响父亲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性。
即使你缺少了机会去验证,让父亲一个人承担这样的后果也是不公平的。
不要记恨,不要愧疚,母亲是病了,这个结果谁都不愿意看到。经历了共同失去的人,理应变得更团结,那可以让伤痛变成一种共通的东西,这样就好像一份痛苦,有人和你共同分担,就会变得不那么痛了。
对父亲好一点,不一定多么亲密,也不要太敌对。
两个人享有对一个人的共同回忆,那样的话,即使在一起静默,也是一种幸福。因为你会知道,他心里想着的,和你想的是一样。在另外的地方,你得不到这样的感觉。
这大概就是父亲存在对你最大的意义吧。
牛牛牛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