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看《乘风破浪的姐姐》,郁可唯在镜头前坦承,自己36岁了,还是没有恋爱,没有结婚。 宁静和郑希怡顺势问她喜欢什么样的男生,郁可唯把才华、幽默、干净等条件一一罗列,一旁的宁静则一针见血地说: " 你什么都想要,这有点难。 " 其实,郁可唯之所以设置这么多条条框框,最主要还是因为没有遇到对的人,条件定得越多,越像在虚张声势: " 你看,不是我不想找,而是没有符合我标准的对象。 " 大概很多人都有郁可唯这样的恋爱观吧,渴望在生活中出现一位 " 完美对象 " ,满怀期待地开始一段恋情,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那个对的人。 只是,这样带有神圣光环的浪漫主义,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看似美梦成真,但当冲突和挫折显现,失望与幻灭也接踵而至。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宁静的恋爱观,她有过两段婚姻,每段都轰轰烈烈,从来不遮遮掩掩,相爱时赤诚热烈,不爱就大方分手。 宁静的儿子曾问她对于婚姻的感觉,她拿过儿子的ipad,把里面所有的歌曲都删完了,只留下最有意义的一首,设成无限循环播放,就这样一直播放下去,直到电池电量耗完。 喜欢是很容易的,唯独爱具有排他性,不允许游离,不允许背叛,你做了最忠诚的选择,就要负责到底。 恋爱,不是你孤独地在海上航行,想要拼命抓紧一棵救命稻草,而是弱水三千,你只取一瓢,你见过了世界的浩瀚,却依然有最坚定的选择。 我以前也跟郁可唯一样,总想找到一个100分的伴侣,要求对方长得高,长得帅,有才华,还要幽默风趣。 我像个面试官一样,一遍遍地考核出现在我身边的人,这个不够高,不行,这个不够有趣,出局,这个有点才华,进入下一轮待定。 这样做的结果是,你对一个人的印象分,从100分一路递减,慢慢地降到及格线以下,到最后无论他做什么,都无法引起你的任何触动。 后来,我也遇到过一两个喜欢的人,明明很欣赏对方,但因为对方某些地方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就反复说服自己 " 不合适 " ,看着理性成熟,其实是固执和幼稚,等到最后,只能错过。 我想起杜海涛和沈梦辰刚在一起时,也是被各种群嘲,但八年过去了,他们非但没有在舆论下分手,反而越来越甜蜜。 每年的跨年晚会,只要两个人同台,无论杜海涛在舞台的哪边,他都会在零点准时跑到沈梦辰身边,给她拥抱,贴在她耳边轻轻说一句 " 新年快乐 " 。 杜海涛眼睛小,不算帅,但他给沈梦辰的爱情,霸道、深情、专一,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偏爱,沈梦辰才能在公众场合笃定地说: " 没办法,我就是他的唯一。 " 选择一个完美的爱人,是一场豪赌,哪怕你付出再多时间和精力寻找,最后未必得偿所愿。 那些总要给恋爱对象设置条条框框的人,其实是因为缺乏安全感,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只能通过这些条件来印证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说白了就是,宁愿相信经验,也不相信直觉。 可是爱情是没有道理可言的,你喜欢风趣的人,但可能那个木讷的人爱你最真,你偏好聪明的人,但有人用最笨拙的方式爱你,你想要浪漫,但有人不善言辞,可他永远对你知冷知热。 你给爱情设定了一万条方程式,偏偏有个人是你的无解,他不符合你的择偶标准,却在细水长流中,一步步变成你最爱的人。 对爱情拥有美好的幻想,这是人之常情,但期待和现实是两回事,我们不能用 " 完美 " 框死自己的爱情。爱一个人,是要能发现对方的闪光点,也要能接受对方身上的缺陷,双向奔赴,一起变好。 我很喜欢曾经看到的一句话: " 我们这一辈子,遇见爱,遇见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见了解。 " 年轻的时候,我们想要的东西很多,想要完整的爱,想要罗曼蒂克,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慢慢发现,世界上根本没有一个完全符合你标准的人,你接受了他的优点,也要包容他的不足。 不要那么追求完美,也不要那么害怕试错,很多时候退一步,你会发现人生可以更开阔。 谈恋爱,不是两个100分的人互相博弈,而是两个50分的人,不断靠近对方,提升自己,最后都变成了各自100分的爱人,愿我们都能遇到那个愿意陪你慢慢遇见满分人生的人。 |
关注美爱微信,一对一案例分析,解决爱情难题
美爱:专注 恋爱、婚姻、情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