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儿女》上映两天,有一些观众(主要是男性观众)认为,这部影片的江湖味道不够“正宗”,这种不“正宗”倒不是体现在它浓重的山西风的“土味”方面,而是一部分男性观众内心有种深深的遗憾。 遗憾在贾导这场江湖的主角不是像过往所有江湖片那样,以男性视角切入男性世界,通篇以男性作为主角来自嗨、狂欢,美女们不过作为一点红的映衬和点缀,来陪衬男人们的豪迈和光环。 一部分男性无法接受,这样一部出自男性导演的作品,竟然让一个女人做了不折不扣的第一主角,让七尺男儿、堂堂影帝为一个女人做陪衬;他们也难以接受,影片剧情的基本设定,竟然是美人救英雄。 没错,《江湖儿女》算是彻底颠覆了传统江湖电影的性别设置。 从两性关系和女性成长的角度看,我觉得这部电影是女性在江湖上的一场蝶变和心理成长之旅。 蝶变之旅 第一站:崇拜、跟随 彼时,斌哥还是一个叱咤江湖、处于风口浪尖上的风云人物,在山西大同拥有麻将馆、娱乐厅等产业,在当地的黑白两道混得风生水起。 而作为黑帮大哥的女人,巧巧走到哪里都被尊称一声“大嫂”,各方面自然也得到优厚的待遇。 大哥心里怀揣着一个更加宏大的称霸江湖的英雄梦想,他的野心远远不止眼下的这点产业,他一心向着江湖最深处走去,早已无法回头。 而那时的巧巧,并不执着和眷恋这五光十色的江湖幻象,她只想和斌哥早点成家、过安定太平的小日子,她顶着大嫂的头衔,怀揣着一个小女人的梦想。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对江湖的理解,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分道扬镳的伏笔。 彼时还是江湖大哥的斌哥,对巧巧其实是很不错的。 这种不错表现在他对巧巧有包容和迁就,愿意放下大哥的身段,去迁就一个小女子的任性或者撒娇。 巧巧一念起,想去几百公里以外的内蒙古吃烧麦,即便天色已晚,但斌哥还是一声令下命车子调头前往;巧巧一念转,又说不想吃了,要减肥,斌哥也只是包容地笑一笑作罢。 其实,那时的巧巧,对斌哥更多是崇拜和依恋。 不过,女人对男人的这点崇拜和依恋,已经足以支撑她们在感情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 第二站:肝胆相照、舍命相救 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街头袭击中,斌哥寡不敌众,命悬一线,场面惨烈。情急之下,巧巧掏出斌哥私藏的枪支,朝天鸣枪,击退敌人。 被警察逮捕后,守口如瓶,为斌哥顶下非法持枪的罪名,最终换来五年牢狱生涯。 男人们的江湖总是很大,充斥着打天下的壮志和兄弟义气的豪情。就像斌哥曾和众兄弟们把各种不同的酒倒进一个大盆里,大家共饮一盆五味杂陈的酒,豪迈地撞杯、喊出“肝胆相照”四个字。 可是,到了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真正诠释出肝胆相照四个字的,却是一个小女人。 这既是电影的某种激烈的表现手法,也是对现实的某种对照和写实。 巧巧用一个小女人的身躯,诠释了一个大江湖的勇敢和义气。彼时,她的肩膀上已经担负起更多重量,她的胸怀中,已经被深深植入了一个字——“义”。 那应该是她入江湖的开始。 第三站:执念、找寻 五年的监狱生活,把昔日光彩照人、泼辣开朗的大嫂塑造成一个面容憔悴、神情疲惫的女子。只是,她骨子里的东西还是没有变。 她原以为,出狱后,斌哥一定会来接她,虽然失去了五年青春,但她以为自己还可以继续实现爱情的美梦。可是,她出狱后,斌哥完全没有出现。 巧巧不甘心,彼时她的心里装着一个大大的关于爱情的执念,这个执念就是:他为什么不来接我?我一定要找到他,我一定要问个清楚。 佛说,放下执念。 可是,作为有着七情六欲的正常众生来说,放下执念,谈何容易? 有时,想要真正有能力放下执念,正是需要先面对自己的执念。用一种执着的类似苦行僧的方式,亲自去追寻、去直面、去经历心如死灰的绝望,方能真正放下执念。 她身着素装,背着简单的行囊,千里迢迢,去找寻爱人的踪迹。 经历了财物被偷、险些失身、身无分文、饥肠辘辘等,她终于见到了她想见的人。 虽然此前,已经有种种种蛛丝马迹告诉她,昔日爱人的心早已不再,此刻剩下的只是她单方面的执着。 但是,这么多年的苦守和信念,还是让她需要一个亲口的答案。哪怕那个答案显得那么冷酷、那么软弱。 第四站:放手,回归自己 当巧巧从斌哥那里确认,这个男人此时一心只想着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仇、一心只想着翻身。她终于放下了执念,独自离开,回到故乡。 这种放手是悲怆的,也是决绝的。 在回故乡的途中,她有一次短暂的“艳遇”。 说艳遇,其实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艳遇,不过是人的心在跌入冰冷的谷底、心如死灰的当口,恰好身边出现了那一缕若有似无的温情的召唤。 抓住那缕温暖、向那缕温柔靠近,不过是人垂死挣扎的一种求生本能。 但是,在活过来之后,她很快就认识到,艳遇途中的那个男人,并非她真实的情感所系,更无法拯救她岌岌可危的人生。 于是,在西北一个不知名的荒芜的小车站,她选择独自下车、离开了。彼时,她没有选择紧紧攫住那一根黑暗中唯一能触碰的细弱的救命稻草,而是选择独自面对荒芜而未知的生活、选择独自觅生。 就在西北荒芜、漆黑、寒冷的那个夜晚,天空忽然出现了某种不明飞行物,在黑漆漆的上空划过,刹那间,天空忽明忽暗,给了她片刻的照亮和光明。 我认为电影中这一刻的呈现,正是寓意着女主自我成长的高光时刻,也是她蝶变的关键转折点,是生的希望和光亮。 接下来的这些年,一个刚出狱的前江湖大哥的落魄女人具体是如何求生、发展的,影片没有呈现。但是这些已经根本不重要了。 蜕变的火苗一旦根植于心底,脚下皆是路。 第五站:爱的升华——没有爱情,还有江湖 多年以后,巧巧早已重入江湖,并且把自己掌管的这一亩江湖管理得风生水起。这既是生存所需,同时也是她心中那份对“义” 的坚守和追求。 而一心想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想要重入江湖、呼风唤雨的斌哥,早已是英雄迟暮,并且落得中风、半身不遂的苍凉结局。 巧巧此时收留了他,极尽照顾他。不仅照顾他的身体,更照顾这个男人看的比命、比爱情更重要的尊严和面子。 此时,巧巧对斌哥已经没有任何对爱的执念和期盼,只剩下那份昔日的情分和江湖的义。 但谁也不能说,后者仅仅代表一种同情或怜悯,谁也不能说只有爱情是最高贵的,没有爱情,还可以有亲情、友情、道义。 我理解的巧巧对斌哥最后的收留,正是这几种情感复杂糅合的结果。 正如电影一开头的那个场景,斌哥召集众人喝下的是汇集百味、五味杂陈的酒,这正如人的感情,从来就不是那么简一、层次分明的。 影片的最后,巧巧完成了对现实的接纳,与过往的和解,对爱的理解的升华。 男人的江湖:有钱有利才能称江湖 女人的江湖:只要一场情、一份义,就够了 廖凡饰演的黑社会大哥“斌哥”,他早已看透了人情冷暖,他理解的江湖情谊,其实是建立在钱和利的基础之上的。 他想要给巧巧的,是呼风唤雨的大哥郭斌,是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不是无人问津的落魄者和看不见明天的不确定。 所以,在巧巧出狱后,他没有去接巧巧;当巧巧千里迢迢来找寻他,他咬牙选择坚决拒绝;当巧巧收留落魄的他,而最终他还是选择独自离开。 这不禁让人感慨,男人眼中的江湖,有钱有利才能称江湖;而女人眼中的江湖:只要一场情、一份义,就够了。 男人觉得,我没有钱没有地位了,我就没有资格爱你了;我既然已经没有能力给你最好的,那我就独自离开,放你有更好的生路。 可是他不知道,女人最好的生路,就是和他在一起,坚守那份不离不弃的情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还反映出一种男性和女性在特质上的差异。 男人爱面子如命,甚至胜于命。这和男人普遍追求的价值感和社会成就有关。如果让他失了面子,简直比要了他的命还难受。 同时,如果一个男人失去身份、身无分文,他会自动认定,自己已经一无是处。正是这样的一种特质,让男人变得有些脆弱,坚而不韧。 正如斌哥的种种决定和选择,其实都不如巧巧更加柔韧、具有变通性。 这里无意于探讨男性和女性孰优孰劣、谁高谁低,因为男女从来不是单纯的竞争和比较关系,而是合作关系。 但是影片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思考。就像影片的前半部分很刚、很烈、很浓郁、很带劲,充斥着阳刚的味道;而后半部分节奏放慢了,很温柔,很深情,同时显得更加有力量。 我猜,那或许是女性独有的厚重而绵长的母性的味道。 但愿我们都能从一部浓缩的电影中读出自己对人生、对情感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