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曼谷坐晚上9点的大巴,经过一夜的行驶就到了清迈。睁开眼时,窗外晨曦微露,披着红色袈裟的僧侣已经三三两两的走到街上来,开始一天的修行。小城宁静的小街小巷中炊烟开始升起,偶尔有一两辆早起的三轮车,“突突突”的从路边竖立的国王和王后画像前开过。 这是《泰囧》上映前安静的清迈,也是泰国前总理他信的故乡,位于泰国北部的山城。在随《泰囧》上映被中国游客熟知之前,这里最有名的中国人是邓丽君。清迈是这位一代歌后的归隐地,那首著名的《小城故事》唱的就是这里。
与繁华热闹的曼谷相比,清迈更像清新脱俗的世外桃源。这里信息并不发达,以至于我们第一天到达时循着LP的介绍去看清迈民族博物馆便扑了个空,即便是当地旅游业的从业人员也不知道这座位置偏远的博物馆在一年前便在一场火灾中化为灰烬。清迈的大街小巷上几乎看不到出租车,三轮的TUTU代替了出租车的角色成为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并且司机开价实在,比曼谷感觉要民风淳朴很多。放学的时候,学生们仍然穿着传统泰式纱笼款式的校服,坐在三轮校车的后车厢里呼啸而过。让你感觉,似乎在清迈才能感受原汁原味的泰国。 清迈周围的山地中遍布农田和靠务农为生的少数民族。第二天我们早起,跟着当地的导游骑大象穿过山边的丛林、农田和河流,去探访山谷中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一路上郁郁葱葱的田园风光,放眼望去全是一片翠玉,我们跟着当地的导游,一路学习识别各种不同的树叶,有的可以治病,有的用来编织屋顶,有的可以止血,有的用来做织布的染料。清迈的居民享受这些大自然的赐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作祈祷,乐观、知足而感恩。 徒步再加上骑大象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山地少数民族的聚居地。那是三五间小木屋一组形成的小建筑群,像所有需要防毒蛇猛兽的山地建筑一样采用高脚屋的式样,以山里的树木为墙壁,树叶编织的屋顶。屋里的陈设大多极其简单,只有少量的炊具和铺在地上的铺盖。停在屋外的摩托车是村里最值钱的资产。这样的小建筑群分布在清迈周边的山谷里,每几个位置相近的山谷共同组成一个村落,各自进行职能分工,分别盖上邮局、商店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最中心最大的山谷里则盖上给孩子们读书的学校。
去的时候大概正逢当地的农作假期,孩子们不上学,于是都聚在村子前的空地上一起做游戏,几条小狗在旁边转着,和孩子们互相追逐着玩儿。我们一群外国人走进村落,他们似乎也习以为常,看了两眼便继续手中的游戏。只有一个大概六七岁大的小女生拿着一串串好的链子一直跟着我们。我后来逛累了,就停下来跟她说话,知道她手上的链子都是自己放学后去山里捡植物的种子然后用红线串的,她看起来比其它孩子成熟懂事一些,能说几句简单的英文。我给了她5泰铢,她就高高兴兴的举起手中那一大把珠链让我挑,然后很认真的把两根挑好的链子绑在我的手腕上。 回程的路上,导游特地带我们去漂流,看山间的小瀑布。山间的河水比之前骑大象穿过的河流要清澈很多,没有那些漂浮的麦杆、树叶,也没有大象穿过时留下的便便,基本清澈见底,运气好还能看见几条小鱼。 我们上了竹筏,同行的法国学生们早有准备,迅速脱掉外衣,露出里面的比基尼。竹筏顺流而下,山间田间的风光尽收眼底,除了几处弯道水流较急外,大多数时候都可以欣赏安静的田园风光。有时路过村寨,岸边的村民挥舞着手里的甘蔗大叫着HELLO跟我们打招呼,然后哈哈大笑着对我们泼水玩。泼水节是当地的重要节日,泼水也是这里迎接宾客的方式。
在这样的地方,连大象都很爱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