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三个误区,你可以变得更幸福 如果说婚外情就像是一场车祸,那么往往婚姻不是因车祸而死,而是因为“医疗事故”而亡。婚姻的创伤始于婚外情,但却在庸医的手里断送掉卿卿性命。 谁是庸医?----我们自己。 为什么婚姻危机发生了,想要修复会这么难? 因为我们一人很难分饰二角:受害者vs修复者 我们最难以应对的伤害,不是来自正面的袭击,而是背后被人捅上一刀,而这个人被我们看做是保护者、滋养者和珍爱者。 此时我们进入到人生中最迷茫的阶段:这个人到底是谁?爱我的人还是杀我的人?如果你爱我,为什么要捅刀子;如果你不爱我,为什么又要靠近我? 此时,我们很难从受害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重建婚姻的手术师,这就像是一个遭遇了车祸的医生,处于半昏迷状态,她是很难承担起做手术的重任的。 而在另一端,作为出轨者,他无疑也在人生最痛苦的时刻,他将遭遇两场情绪风暴,一个是外在的,一个是内在的。 他此时也是一个受害者,而且更糟糕的是,他的伤痛很难得到其他人的共情,因为看上去他似乎是一个凶手,而凶手就该去死。 婚姻往往死于这两个角色的错误搭配上: 第一种错误:受害者vs受害者 此时最糟糕的决定就是,被出轨者完全站在受害者立场上,让出轨者承担修复者的角色。 这个时候,一方完全放弃了对自己的责任,而让一个连自己的情绪都兜不住的人,担任婚姻的手术师,其结果是进一步的伤害,于是一个“医疗事故”接着一个“医疗事故”,结果就是婚姻最终解体。 受害者角色的诱惑是:我受伤了,所以我就变成小孩了,你要负全责,你要把我的情绪和伤口修理好。因为你犯错了,所以这就是你应该做的,如果你不做,就说明你没有诚意。 完全沉浸在受害者的角色,可以帮助我们远离伤害,而将希望寄托于拯救者。 但问题在于,谁来拯救你? 在出轨事件上,被出轨方遭遇背叛之痛;而出轨一方则名誉扫地,两个人都深受折磨,出轨者希望被出轨者展现诚意;而出轨一方则希望被出轨一方展现宽容。 两个人都以受害者自居。 第二个错误:受害者vs拯救者 男人出轨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他决定回来了,之前苦苦哀求的妻子,忽然变得硬气了,因为她觉得安全了,不用担心失去丈夫了,此时,恐惧感消失,委屈和愤怒感就无法压抑了。丈夫努力想要取悦不断诉说痛苦的妻子,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觉得还是绝望了——可能她永远都不会原谅我了。 而当丈夫开始考虑离婚的时候,妻子又慌了,于是又开始理性起来,对丈夫百依百顺地温柔起来。于是丈夫又开始动摇了,想要回归试试看,而此时他发现,妻子又故态复萌,横挑鼻子竖挑眼,种种挑剔和为难,丈夫再次失望…… 于是双方就上演这么一出戏:一方扮演拯救者,一方扮演受害人;过一段时间两个人角色互换,总之两个人对不上点儿。 第三个错误:拯救者vs拯救者 一句话话就是:装。 出轨者会跟自己说:我都这么伤害她了,那么我就要加倍对她好。 被出轨者会对自己说:既然他都回来了,我就选择相信他。他也不容易。 两个人一起目光炯炯地十指交缠地说:那么,让我们重新开始! 真的吗? 屁咧。 只有小孩才会相信这样的把戏。 如果婚姻真的像过家家,那就好了,可惜不是。 有两样东西是我们永远都无法装的: 一个是欲望或者说需要; 一个是伤害或者说创伤。 装着从此不再需要婚外情的男人,终于装不下去了; 装着绝对信任回归的男人的女人,终于装不下去了。 于是他们就开始新一轮撕逼。 在肿瘤医院门口总是有一些人,会告诉你,你根本不需要去医院,只要吃了他的仙丹,你的癌症就会不治而愈。 别说,还真的有人信。 如果他们的药真那么神奇,他们早就不需要在医院门口蒙人了——早就是亿万富豪了。 当一个人想要拯救你的时候,你要看两件事,一个是这个人有没有足够的动力来救你,另一个是看这个人有没有能力来救你。 如果两者都存疑,你就不能做小孩。 事实上,我们如果要活在现实中,就必须牢记一句话: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要想拯救,就要靠自己,以及他人必要的帮助。 别人不是不可以救你,而是要建立在配合你的基础上,就像是你去爬喜马拉雅山,山是你一步步爬上去的,但你可以有向导,可以有队友的支持,但没有人会把你背上山。 以上三种错误,都是因为我们相信奇迹,不相信现实;相信幻想,不相信真实;相信他人,不相信自己。 每一个不肯为自己负责的人,在过去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一些过度为自己负责的时刻。 不信去问问这些人,当他们遭遇婚姻危机的时候,他们可以跟父母倾诉吗?他们可以获得父母的援助吗? 父母如果帮助他们了,是起到良性的作用了,还是帮了倒忙,成了搅屎棍? 每个不肯为自己负责的人,在过去,要么过度为父母负责,比如一直做父母的好孩子,主要的职能是让父母爽,让父母感觉荣耀、放心和踏实,为父母提供物质和精神的照顾; 或者过度为自己负责,比如难过的时候,不跟父母提;伤心的时候,不找父母帮;永远都是一个人搞定自己生活中所有的事情,哪怕根本搞不定,也要搞。 这样的人,就很容易在婚姻中做小孩,也很容易在遭遇婚姻危机中彻底崩溃,因为他们没有B计划,没有其他的筐,他们所有的人生的鸡蛋都放在这个筐里,没有这个筐,他的世界就全崩塌了。 这不是婚姻的崩溃,而是整个人崩溃。 婚姻危机将我们的遮羞布完全拉开,让我们最不能见人的脆弱全都暴露在外,任由他人践踏,这种恐怖恐怕只有去了壳的蜗牛最能理解了。 所以,很多时候,一对对仇男怨女到了我的咨询室以后,经过了一个半小时的咨询,两个人脸上的愁云似乎有阴转晴的趋向。 有人会说,我从来没有听我老公说这么多话。或者说,现在我感觉到自己胸口不憋闷了,如果效果更好,他们会说,好像他们有一些瞬间,似乎是连接在了一起。 神奇吗? 一点儿也不神奇。 我能做到这一点第一因为我不是当事人,所以我可以更客观更不容易被情绪所蒙蔽。 第二是因为,我做到了婚姻危机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共情。 共情就是设身处地地想到对方的处境、感受和想法。 这有什么好处吗? 好处就是我们的情绪有了出口,当我们的情绪有了出口,才不会耗费我们的能量去加工它,这样我们才能恢复到理性,才能可以就事论事,而非无限上纲上线的撕逼。 我们在争吵的时候,经常会这样说:我这么不容易,你为什么不理解我一些? 另一方则会火冒三丈:难道我容易吗?你为什么不理解我? 这就像是两杯盛满水的杯子,都想让对方盛自己的水,结果就是谁都没有灌入到对方的杯子里去。 第三者其实就起到了局部引流的过程,但第三者只是单方面引流,比如妻子天天骂老公,老公终日郁闷,找女同事发泄自己的委屈,女同事充当妈妈,接纳他的委屈,一来二去就好上了。 于是一个食物链就形成了,妻子骂老公,老公肚子里积压了很多负面情绪,找小三倒空情绪了,又可以轻装上阵,继续承受妻子的种种埋怨了。 但这样的关系有一个问题:虽然妻子和丈夫不必面临两个盛满水的杯子互相倒,谁也不理解谁的痛苦了,但他们俩其实是多找了一个杯子来装他们无法加工的情绪而已。 而心理咨询起到的是“升级小三”功能。 我们的咨询首先是提供更大的容器:帮他们承载自己无法承载的苦水,让他们都可以“安全”地做受害者;第二步就是引导他们学习如何加工彼此的情绪,扩大自己的容器,提升双方的新陈代谢能力,不再需要小三儿的出现来帮助他们这个系统运行下去。 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有两个世界观: 1.所有的事情都是对半分:我承担我的那个部分的责任,你承担你的那个部分的责任。 2.当我们崩溃的时候,往往就是提升我们对这个世界鉴赏力的时候。 比如一个女孩,她从小就非常独立,万事不让父母操心,其实她这么自我照顾,只是为了避免依赖他人而被忽略和拒绝之痛,当她进入婚姻中以后,就把她依赖的部分流露出来了,她想做一个孩子,这个期限是一万年。 但有一天,丈夫出轨以后,她的梦忽然碎裂,此时她就深受伤害了,如果她沉浸在受害者或者拯救者的角色里,那么她的人生无非又要继续轮回; 如果她的情绪有了一个出口,她可以稳定心神,就能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 我就算是喜欢做孩子,也要为自己内在的这个小孩负起责任来,不能完全把自己的责任交给别人。 而她的老公,则一直都以妻子的照顾者为骄傲,一直都试图把婚姻变成一个完美婚姻的教学基地,最终他失败了,这种无地自容,让他根本难以抬头面对妻子。 如果他的这种自恋的创伤有了情绪的出口以后,他会开始发现,其实,当他开始说出真心话的时候,妻子并没有崩溃,她比他想象得强大多了,他也可以依靠她,此时,他才能真正的表达自己的歉意,和愧疚,而不必防御自己的自责,而表现得像个人渣。 只是我们太自大,都觉得婚姻遇到问题,我们自己就可以搞定,或者用什么神奇的洗脑术可以轻松地翻过篇来,然后遇到挫折以后又一溃千里,我们都不知道,每一次挫败,都是幸福向我们敞开了另一扇大门,我们可以变得更宽广、更强大和更深刻,因而也可以变得更满足,只是任何这样的一种馈赠,都是需要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