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牛人朋友身上学到的事 在我刚刚完成与本书所有嘉宾朋友的专访之后,我一个很二很拼的好朋友飙来电话。 “采访完了么?” “采访完了。” “有什么心得?赶紧给我从小到大从细到粗从浅到深讲一遍,我好奇得不得了呢!” “你不能等书出来之后自己看么?” “我等不到那时候了!” “……” 看来“与人学,其乐无穷”这件事,已经被很多心机女奉为秘方了哼! 不过很实在地讲,回顾这些年,我受益最多成长最快的阶段,都是因为不断遇见优秀的人。有时候,自己彷徨许久,难以跨越的坎儿,和某些人聊几句,甚至不聊,只是听听对方的经历,就迎刃而解了。 而那些通往优秀的习惯、品格以及理念,更是像你的补品一般,全是浓缩的精华。 下面我就粗略总结下我所遇到的牛人们的共同点,分享给大家。 1.她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对生活对自己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从不满足。 她们永远在瞄准,几乎没有打一枪满足好一阵儿的状态。那种从严治己的苛刻,是外人和家人齐刷刷都看不下去的。 她们仿佛永远都有新目标,因为追求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才是她们最大的乐趣所在。 她们都很讲究生活品质,于是都不遗余力地去努力达成。女人爱财,取之有道,财富可以兑换享受更高品质生活的入场券,也可以购买充实自己灵魂的保健品,何尝不是一份好的动力。 她们永远在学习,从早到晚每分每秒,从书上学,从旅行中学,从新认识的陌生人身上学,从社交媒体上的碎片化信息中学,甚至从车窗外的广告中学。 我有个写书法的朋友,她年纪轻轻一手非常漂亮的字,小有名气。每次我跟她出去,她动不动就站在原地不走了,然后盯着路边的一块牌子或者景区里的一块碑,目不转睛。这就是她学习的方式。 还有个朋友,她准备放弃原来高薪的工作,跨行业来做电影。结果每次聚会,只要有人提到某部电影,她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从包里掏出小本,记下片子的名字,然后回去当晚就看完,半夜还要跟我交流感受,搞得我连声叫骂:你该吃药了! 还有不少朋友,都是随身带书的,无论Kindle还是纸质书,都和唇膏餐巾纸一样,是包包里必须有的。有次搭一趟顺风车出去,堵车堵得有点凶,当时开车的朋友竟然抄起一本书看了起来,我嫌弃她太节约时间,她竟然说,我利用堵车时间,半个月看完一本了! 我还观察过,凡是我特别欣赏的朋友,她们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的内容也是我喜欢看的,要么分享一些很有干货有启发的高精尖转帖,附上自己的深入评论,要么变成我的各类活动信息源,总之不会永远吃吃喝喝或者分享一大堆没文化含量的帖子。 一个人在时间的夹缝中做什么,特别能反映她的精神状态和真实格调。 2.她们的思维非常开放。 一个张开的口袋永远比一个半开的口袋要更迅速地盛满食物。我从不会听到她们中间任何一个人说,哦,这个领域我不了解,也不感兴趣。 为何有的人只能坐地等待机会,而有些人可以自己用手刨出机会,很大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求知欲,有没有开拓新疆土的意识。 她们都知道,未知的行业,有时比已知的行业,更能给予人灵感。尤其是跨界思维当道的时代,你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永远种不出什么新鲜花样的。 如果你是文科出身,读了不少社科类的书籍,那就可以有意识地结交一些理工类的朋友,看一些科技类的新闻,看看那些对立的脑细胞是以何种角度思考的;如果你是理科出身,最好也别排斥人文社科类的作品,平时和能言擅写的文艺朋友也互通一下有无。这对思维方式和知识储备,都是非常重要的弥补和启发。 总之,永远像小女孩一样好问,不封闭自己,不画地为牢,这是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种状态潜移默化地决定着你如何思考判断,经年累月下来,你会因为这种灵活的思维方式而捕捉到常人看不到的机会。 3.她们非常在乎平台和人脉。 有多少人说过,人脉就是生产力。 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人脉帮助你解决现实的困难,更重要的是,人脉帮你带来宝贵的信息和机会。很多时候,茅塞顿开都是被朋友不经意的一句话给点开的,很多根本没想过的机会,也是被朋友的一句“试试吧”给撺掇的,各行各业的人脉,像血液一般散发着生机,像八爪鱼一样,让你更深地了解周遭到底发生着什么、其他人是怎样活着的。 除了朝九晚五之外,有没有别的可能性?除了按月领一份工资之外,有没有别的可能性?除了毕业之后按部就班地寻找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有没有别的可能性? 你越牛,身边聚拢的朋友就越牛;身边朋友越牛,你也就有了更牛的机会。这绝对是最高效的良性循环。 有时候,旁人的一句话,顶得上你思索一年,旁人的一次教训分享,省得你白走一万米冤枉路。 4.她们非常拼,非常拼,非常拼。 我一直不确定到底要打出几个“非常”,才能科学地形容。因为在我的感受里,她们真的是太拼了。 这种拼,一方面是前面说过的不懈追求的心,另一方面指的是持之以恒的执行力。 在我有限的视野中,根本没有几个不懂道理缺乏知识的人,更没有几个没有梦想没有期待的人,人和人最大的差异就在“是否有执行力”这一点。 同样了解到三个信息,别人马上着手去落实这三个信息,而你要了解第四个第五个信息,要么了解之后就悄无声息了,你拿什么跟别人拼? 在这个“知道时代”,“知道”是最没用的事,知道之后发生的事才有决定性意义。 举一个朱冰老师的例子吧。她是著名作家,也是我尊敬的长者朋友。她曾与杨澜合著的《一问一世界》与《幸福要回答》两本书,是我很欣赏的作品。 当年她带着我工作时,我是青涩而拥有大把时间的学生妹一枚,但她的认真和钻研程度却是我的数倍。现在回想起来,与她一起工作的记忆,完完全全就是我进行自我剖析和检讨的过程。 同样面对一次采访,她对人物背景挖掘程度之深,所做功课之足量,都是让我自惭形秽的。作为她的助手,原本应该由我负责信息的采集和资料的整理,但是事后却发现很多细节我都不及她了解得周全,也远远不及她敏感。而且朱冰老师的阅读范围与效率也是让我惊讶的,关于同一件事,她可以非常高效地统领各个角度的认知。 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跟我说,你有什么想法随时给我打电话,哪怕半夜也可以,因为我会工作一阵儿,睡眠一阵儿,然后再起来工作。 我常常深深地感觉自己无论在文字上,还是在思维上,都永远不可能企及她的水平,但是又转念一想,我总是羡慕她、仰望她,但又何尝做到了像她一样艰苦地求索。 每每被她问到,点点你最近看了什么好书,推荐给我?我就语塞并止不住地自省,如她一般阅读量的人,还在向我索要一个求知的机会,我有什么理由懈怠? 总之,她们完美主义,她们胆大心细,她们沉得住气,她们见识卓越,她们不愿放过任何一个“经历”,无论熟悉的陌生的。 完美主义让她们难以放弃任何一种更好的可能,哪怕是不起眼的一个细节也要斟酌探索;胆大心细让她们轻松地抓住机会同时出众地完成;沉得住气让她们在别人一耕耘就索要收获的时候默默等待,最终收获更多;见识卓越让她们能在平庸的世界里画出窗户凿出路。 以前,我经常问一个让我不可思议的牛人,你累不累?现在,我压根儿不会问这个问题,因为,是人就会累。 但是,她们习惯了。 当习惯一切的时候,你就不会觉得有多累,因为你的能力提高了,潜力被开发了,可以驾轻就熟了,熟稔之后,你就可以摆平更辽阔的世界。 告诉你们,我一直神烦一句话:“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在我看来,梦想永远不会“万一”实现,它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也只有一半的存活可能。 但愿你的毅力和狠劲儿配得上你的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