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我曾在人群蜂拥的北京国贸地铁站驻足1个小时,拿小本本记录从10号线倒1号线的男人们。拼命挤滚动电梯上来的共684位男性,其中423位大腹便便,一半以上的人目光呆滞,表情木然,只有7位男人目光较为清亮(其中4位是中年男人)。在高度危险的滚梯上,居然有一半以上的人在看手机。有9个人在电梯上仍然高声打手机。步行楼梯不挤,但就算是下行通道,男人们也跟女人们一样拼命往电梯口挤。 这只是一次集中的观察,并不代表什么。前段时间天涯有个帖子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甚至国际媒体的关注,说是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我对此倒不担心。我认为中国男人的深层次原因还不是配得上配不上的问题,而是青年一代男人正在大踏步倒退的问题。 试举一例。我原单位一位高级技术专家,退休了,老伴儿也早退休了。他俩有一个儿子,今年35岁,研究生学历,但没有任何工作,也没有正式谈过女朋友。现在,天天在家打游戏,老两口不敢说半个不字,否则他就发狂发飙。这都不算啥,关键是他根本不与父母沟通。譬如,中午要吃什么,他母亲要是问他,必定烦躁,因为影响他在网游世界的快活。那怎么办呢?发短信。母亲在隔壁发短信:儿子,中午吃什么?儿子回:随便。母亲回:吃黄豆炖猪蹄怎么样?儿子回:随便。母亲回:那就再加个西蓝花。儿子发一个拇指的符号。老娘就屁颠屁颠买菜去了,临走时把门轻轻带上,好像里屋的儿子是陈景润,正在搞“哥德巴赫猜想”。 再举一例,是天涯一个网友,向我求助。她30岁,老公33岁。三年前,因为生娃,老公回家“照顾”她,从此就没再上过班。现在,娃娃上了幼儿园,家庭生活较为困难,她催老公出去工作,老公大发雷霆,说我带娃这么辛苦,你还想让我出去受苦?老婆想开一个店,老公骂她没眼光,弄的东西不上档次。我分析后说,这叫“精神路径依赖”,不是啥大问题,不能吵,不然他会愤怒发火的,因为他微弱的自尊轻如蝉翼,禁不起哪怕一丝微风。你该干啥就干啥,不跟他争论,女人的路要自己走。 例子太多举不完。只想说,中国男人特别是25~45岁这批人,也就是70后至90前这批人,整体状态不佳,比起现在执掌权柄或中坚于社会的那批男人(45~65岁),真的差得太远,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大倒退。 45~65岁这批人,通常都经历过苦难,小时候吃得饱、有书看的真没几个,看的文章好多都是手抄本,但这批人不怨天不怨地,勤勤恳恳,通过考学、创业等多渠道,成就了人生的辉煌。现在真正有思想深度的,真正在干事的,是他们。真正忧国忧民的,也是他们。 大踏步倒退的表现 当然,这里讲的25~45岁这批人,其中也有非常牛的人,但总体占比不到10%。大部分人,其退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头脑。人云亦云,不会独立思考,在网上看到个文章,马上转到自己空间,评论几句,也不核实。不琢磨创业,专琢磨智谋,想一步到位、一夜暴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2、没形象。请看看大街上那些年轻男人吧,勾着个背,目不斜视(因为在看手机),头发不是红的就是黄的,还觉得特帅。好好的裤子,非得剪个洞洞。皮鞋上的污垢刀片都刮不掉,床下的臭袜子长了毛也不洗,满脸菜色,眼睛无神,不敢与人对视,像在四处找钱。这种猥琐的形象,哪个女子会喜欢?年龄稍大一点,过了30岁,胡吃海喝,肚皮像怀孕五六个月的孕妇,爬几步楼梯就直喘。 3、不锻炼。上述这些,就是因为不知道养生、锻炼的结果。现在,心脑血管病频发,癌症高发,一些大病已经向青年转移。凡是肚皮大的,里头全都是垃圾,血液里沉积着毒素,这个只能靠大量排汗和清洁饮食才能好转。都说大学生是社会的脊梁,哪个高校敢组织一场千人马拉松看看?中年人,更不用说了,特别是结了婚的,有了娃的,更不锻炼,几乎天天都有酒局,尽扯些闲话,相互拉拉关系,让资源内部循环,圈外人根本就无法插手。然后,泡个澡,按个摩,大半夜才回家。第二天上午昏昏不干正事,睡个午觉才清醒一点,晚上接着来。这样的身体,就是作死,扛不了多久的,任你有多少钱、多少权。 4、不学习。中国男人远不如中国女人爱学习。看看现在精明的书商做的书就知道,好卖的书只有三类:女人读物,青少读物,教材教辅。小说,美国才3亿人出头,但一本《饥饿游戏》这样的二流通俗小说就卖上千万册。中国14亿人,上千万册的书那是以前的毛选,还有新华字典。中国男人宁可花1000块吃一顿饭,也不愿花10块买一本书。他们认为读书在学校就读伤了,出来后再也不读。就连那些被打的老虎,要是好好看看《资治通鉴》,知道兴衰之常,养晦之略,进退之道,哪里会有今天的下场?所以,不读书,不学习,思想就是空的,说的比做的多,就是知识透支。 5、不忠诚。中国男人很怪,都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主。最近曝光的嫖娼案很多,民众纳闷:王全安娶了漂亮老婆还去嫖娼?实际上,中国男人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还想着别人家灶里的心态相当普遍。外国人在婚前是自由开放,婚后却收敛了。中国男人不是。 两大原因 当然,上述这些情况,并不是指每个中国男人。有担当、爱生活、爱学习、勤奋创业的好男人仍然很多,但大多数的男人正在大踏步倒退,也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这样,两大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使然。人生的起点不是在学校,是在家庭。25~45岁这一年龄段的中国男性,几乎没经历什么风雨,属于“温室男”。多数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因为过去自己受的苦太多,不想在孩子身上重演,于是代劳的事情比较多,谈个对象、找个媳妇,母亲要亲自把关,衣、食、住、行都是父母全包,甚至填志愿、找工作也都是家里搞定,儿子未经挫折,没有生存能力,机械地活着,怎可能成鹰? 二是社会教育僵化。我们60年来培养了几个科学家、经济学家、文学家?莫言获诺奖,北师大往自己脸上贴金,但莫言自己承认的就是小学文化。袁隆平搞杂交水稻成功,可因为没有文凭也不能在花钱才能“发表”的“国家刊物”上登论文,评选中科院连院士都不能通过,只能屈居工程院院士。 陈丹青从清华辞职,实在是受不了考英语只差几分甚至一分的高才画手不能上研究生。这是中国教育体制的畸形,生生填鸭,所以这种教育体制下怪胎频出。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全面发展只能出一个扁平的人,不可能杰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