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日子游戏 发表于 2015-1-10 12:23:27

迷恋之爱与依附之爱的差别

2.迷恋之爱与依附之爱的差别

第一个差别:

迷恋通常是在非常快、非常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剧烈反应,但难以长期维持。而“依附之爱”则是一种细水长流的相对温和的状态。,

为什么这么说,在神经生物学家的眼中,迷恋和“依附之爱”本就由不同的化学物质促成。当一个人陷入浪漫狂野的爱的时候,脑中大量分泌的是Phenylethylamine,简称为PEA,中文把它翻译成“苯乙氨”,随之而来的是多巴胺激素的增多,两者都会引发人飘飘欲仙的感觉,和吸毒者的状态相似。

但根据“边际效应”理论,凡是极致都很难长期维持。例如,一个人喝第一杯酒的时候,感到很兴奋。但当他成瘾以后,可能要喝两杯、三杯才有办法找到同样兴奋的感觉。所以成瘾犹如一条不归路,随着你越来越适应,也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刺激。直到它耗掉我们的能量,让我们无以为继。我认识一些夜店人士,他们是城市里最懂得狂欢的人群,但他们告诉我,沉迷于夜夜笙歌的日子最多不超过三年,此后他们都在慢慢退出夜场,首先是身体受不了,然后是心理的疲倦。

第二个差别

迷恋通常是基于一种投射,与想象有关,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个道理。而“依附之爱”则是现实世界的真实的爱。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迷恋来自两种强烈需要的满足。

一种是感觉到共鸣,也就是感觉找到了自己的知音,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她)完全和我是一样的。我喜欢旅行,他是驴友;我热爱恐怖片,他跟我谈《午夜凶铃》;我刚有一个想法,他已经脱口而出。和他在一起,我就感觉到好像和另一个自己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这个人似乎比我更懂我自己,他是如此地懂我,以至于我能从他那里感觉到自己是如此美好的一种存在。

另一种需要是感觉到互补。比如我是内向的,所以当看到在人群中璀燦地发光的他的时候,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和他在一起,因为我在他身上发现了一个多年来一直隐藏的自己。见到他,我才更确认,其实我是多想像他那样光芒四射,让人仰视,或者我多希望可以像他那样稳重和深刻,好像一切都可以尽在掌握……很多时候,我们好像是光照不充分的植物,总会有一部分是背阴的,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尽情绽放向阳的那一面,也就是我们过去生活中所不能发展的部分的时候,我们会非常羡慕,也会情不自禁地想要靠近这样的一个人。

人之所以有共鸣和互补这两种需要,是因为人的存在需要从两个方面来修补自己,一个是补足欠缺的自己,一个是让没有机会发展的“隐性的自我”发展出来。现实生活中,我们听过不少乖乖女爱上坏小子的故事,就像《泰坦尼克号》里的罗斯与杰克,杰克靠什么征服罗斯?教会罗斯吐痰?带罗斯到船头感觉飞翔?和罗斯一起到下等舱的酒吧里狂舞?或者给罗斯画裸体画?也许都是,总之,杰克的一切行为都强烈地挑战着曾经严密控制着罗斯的各种礼法,杰克所拥有的勇气和肆无忌惮的激情,都是罗斯因为贵族的家庭氛围所无法拥有的。同样,对杰克来说,罗斯天生具有的那种优雅和娴静的贵族气也是出生于穷街陋巷的他所缺少的,罗斯需要绽放,而杰克需要的是一种内敛的美,于是两个人就成了阴极和阳极,紧紧吸引在了一起。

迷恋就是这样一种产物:就像我说的这个女孩或者是罗斯那样,他们希望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可以完全地理解他,或者一个人可以做到他一直渴望做的事情。

其实迷恋的原型是“睡美人”的故事,睡美人一直在沉睡,直到有人把她唤醒。迷恋就到此结束了。问题是,睡美人本身的问题并没有结束,她没有自我唤醒的能力,她所拥有的,就是那个可以为她披荆斩棘的王子而已,万一那个王子不爱她了,万一那个王子挂掉了,她该怎么办?迷恋主义者的解决方案就是把别人的东西,当成自己的。比如那种理解自己的包容,以及自己所不具备的另外一种能力,他们的假设是,当我和这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合体”了,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所以我拥有了你,也就拥有了我生命所缺失的那一环了。

所以迷恋会在一瞬间发生,同时会拥有强烈的一体感,好像瞬间就融合了。但问题在于,这只是我们的想象,因为现实中,我们是无法和另外一个人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我们无论如何相爱,也是两个不同的人。最终我们会发现,我们不可能长久地停留在这个靠想象去爱的阶段。一段好的关系,不只需要让你梦想成真,得到照料还需要一定的挫折和不满足,只有在两者之中找到一个平衡,我们的内心才会足够健壮。就像我们学走路一样,一定要会摔跤,才能真正学会走路。如果在地上放满钉子,我们就不肯学走路了,如果不允许摔跤,我们也无法学会走路。所以当爱火开始熄灭的时侯要明白,我们失去的只是爱的一个阶段,即我们走出了电光火石般充满梦幻的迷恋阶段,此后我们开始学习如何自己生产出我们所需要的,让自己可以真正与别人通过“交换”以及创造相处下去,而不只是靠“占有”依赖别人的资源活下去。所以,有人将“依附之爱”称为“真爱”,可能也是从这个角度上讲的,那就是,“依附之爱”是现实世界的爱,是更真实而不完全出于想象的爱。

第三个差别:

迷恋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有强烈的占有欲。

上文说到了两种爱,一种爱是“零和式”的爱,那就是我按照我想象中你的需要满足你,然后按照我的需要要求你满足我。比如一个有洁癖的妻子,她一天最大的满足莫过于非常辛苦地把家里打扫得干净利索,期望着丈夫回家时感动连连,感受到自己对家庭的付出和爱,可是丈夫回来居然抱怨她把家收拾得太干净了,好像到了宾馆,坐卧都不能随意。她这种爱可能不是热恋,但却是自我中心式的。当然你也可以说这个男人也是自我中心式的,换句话说,“自我中心”是爱中的常态,甚至可以说,80%的时间里,我们都在“自我中心”的爱中。在这^洁癖妻子的眼里,她觉得爱应该是按照她的标准来定义的,觉得男人“应该”喜欢她的付出,而且“必须”喜欢她的付出。如果丈夫有异议,就是不爱她。她无法理解:为什么在结婚的初期,丈夫称赞自己持家有方,现在却变称赞为埋怨,对自己的苦心视而不见?所以,我们常见婚姻中的抱怨是:“为什么当初你对我如何如何,现在却如此如此?”这是因为,在热恋中,我们都以为对方是为自己天造地设的那一个,我们以为对方会完全和自己所想的一样,但却未察觉,彼此都有些不足被忽视了,我们并非真的完全喜欢对方的一切,但因为我们那么爱彼此,所以小摩擦都可以忍耐,直到热恋的发烧告一段落,以前可以忍耐的,变成了现在不能容忍的;原来在次要位置的,现在上升到主要矛盾了。其实热恋只是过度满足了我们一部分的需要,而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要。比如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会因为非常渴望去享受外向人的精彩而暂时告别比较安静的生活,但过了一段时间,他会发现,自己还是需要过回原来的生活,毕竟我们无法拒绝我们已经“是”的部分,不管我们如何否定它的存在,它都是无法抹去的。这时,很多热恋退烧的人,往往无法接受对方的另一部分,因感觉到幻灭而分手。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外表那么阳光的人,会有那么多阴暗的想法,或者为什么一个看上去那么稳重的人,其实是那么闷而无趣。总之,自我中心的“拿来主义”者会希望爱按照他们的剧本来执行,他们希望对方是自己想象中的模样,如果不能符合,就只能放弃。

现在占相当比例的婚后不到三年就分手的人,大概多是这种“拿来主义”者。他们对爱的态度主要是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进行的,换句话说,真实的对方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符合自己意愿的一部分。这多少有些像一个小孩对待自己的玩具的态度。其实这只是一种一厢情愿,因为人远比想象中复杂,我们将发现自己爱的人是多面的,而我们该如何爱上“整个”的他?这是一个选择,对很多习惯沉湎于“热恋”的人来说,这个世界不是天堂就是地狱,没有“人间”部分。这种“全有”或者“全无”的状态其实是一种非常有风险的生活,难怪有些人会长期固守在一个地方无论多痛苦也不愿意动弹,因为他们觉得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假想”世界,一切都会毁灭。他们不愿意接受失去,因为他们担心一旦承认丧失便从此一无所有。但他们不知道其实这个世界还有一种属于“人间”的爱。对方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而是不好不坏,既好又坏,好中有坏,甚至好就是坏,无法简单区分。这个世界的真相就是你永远都在“盲人摸象”。而爱是不断扩展的领域,你要由点及面,乃至多面地爱一个人,这会挑战很多你的“自我中心”和“一厢情愿”。就像那个“洁癖女”和“邋遢男”,他们需要有创造性地发展一种空间,能把他们各自的其他部分也装到家里,而不是将自己的一部分装到家外面。我们之所以在情感中很容易出轨,是因为我们一直有一部分是没有放到轨道上的,直到有人为这些部分安装了轨道,我们才发现那个部分的存在。如果这轨道不在家里,那就有可能被放到外面。其实,我们是无法分成几段去生活的,那是蚯蚓的生活方式,我们内在总是寻求一个空间,可以把我们的全部都安放进去。只有这样,我们才不用戴着面具生活。再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每个人都有好几个胃,分别有不同的需要,满足这些胃是我们爱的任务,在热恋期间,一个胃的满足往往会让其他胃以为自己也饱了,但热恋一过,你会发现其他胃可能长期挨饿,无法坚持。而我们只有真正满足彼此全部的胃,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彼此,否则即使在一起,我们也只能拥有一部分的他,而另一部分他则徘徊在家门外,这个说法也可以用在自己身上。当热恋无法继续下去,而我们又不想进入新的游戏规则的时候,我们的爱就会日益虚假化,不光我们需要对方虚假地爱自己,自己也会不允许自己的某些部分进入家门。但这就像是锁在地下室里的死尸一样,随着时间的延续,它被压抑而产生的恶臭会顺着门缝无法遮掩地散发出来,提醒我们要去解决。

第四个差别:迷恋是一种消耗品,而依附之爱则是一种具有成长性的产品

迷恋通常没有办法持续,因为它带着强烈的占有感而生,一旦感觉到我们拥有的不是我们想象的,“猎取”的游戏规则就没法继续下去了。“猎取”的游戏是我想要的,我就要,不符合我意思的,就弃之如敝屣。而“依附之爱”更多强调的是“加工”和“维修”,不断拓展自己的适应空间,让爱中的两个人可以在更多的层面“相遇”。现在很多人动辄就用“性格不合”为由结束婚姻,用“因为不了解而在一起,因为了解而分开”为离婚开脱,在相亲时实施“多线程”操作,同时和几个人谈恋爱,直到发现其中一个人最符合自己的心意,才断掉其他的“故事线”。这些都是一种“超市”心态,总是希望找到不用维修,可以永远“使用”的爱的对象;总是希望对方是完美的,只需坐享其成。

但事实上,你永远不会找到一个只为你而存在的人,其实真正的默契是需要长期养成的,要经过“磨合”,才能拥有“熟能生巧”的默契。

所以对热恋主义者来说,只有舍还是留的问题;而对依附之爱主义者来说,他们会评估如何修理的问题,就好像我们虽然会衰老,但我们会一直为我们的存在寻找各种活下去的理由一样。在婚姻关系中,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容量可以面对各种负面的情绪,同时保持一种自我修复的理性和观察力,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件事。

真正的“依附之爱”有一种很强烈的“承诺”感,而承诺并不来自责任,而来自“容错力”,这涉及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力量承受失望,有足够的空间探索我们的差异,有足够的创造力来协调我们的不同需要,寻找共同实现的机会和平台。

《欲望都市》里的女主角会因为无意中在男友面前放了一个屁而险些想要和他分手,因为她无法承受“自己在对方面前是一个会放屁的女人”这一个事实。但如果他们结婚以后,她能一辈子不放屁吗?坦率地说,我们寻求爱情的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可以很安全地展现我们的全部。也许生活就是由很多这样的“屁大点儿”的小事组成的,而且这些小事还是层出不穷的。在我们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主题来骚扰我们,贫贱夫妻百事哀,可是富贵夫妻呢?万事闹心吧。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此时我们是否还能保持花前月下?在看完账单,和孩子算完账以后?我们的生活在改变,我们也在变化,我们的需要也在变化,唯一能掌握的就是我们可以随变化而舞的能力。

西方人会严格区分“喜欢”和“爱”的感觉,可能一对恋人相处许久了,都只是在“喜欢”的阶段,而最终当他们能说出“我爱你”的时候,往往会让对方喜极而泣,因为这句话其实是一种定义,也就是说他们从“迷恋之爱”过渡到了“依附之爱”。

迷恋之爱,往往是我们都不知道对方是谁,就已经疯狂地喜欢上了那个人,这基本是一种化学作用。直到我们完全了解了某个人以后还能保持着这种爱,我们才进入爱的正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渐渐具备了一种能力,那就是爱上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碎片的能力。

如何面对爱的变化?简而言之,我们也许只是从吃冰激凌转移到吃正餐,所以我们不能说吃冰激凌没有意思,也不能说正餐无聊,只能说在爱的盛宴上,我们开始吃第二道菜了。




梅念 发表于 2015-5-14 12:09:52

再看一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迷恋之爱与依附之爱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