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命定伴侣”概率提升100倍的方法,要看这4点!
最近我受邀参加音频平台喜马拉雅一项关于婚恋话题的辩论活动,我拿到的辩题是关于「结婚要不要降低标准?」拿到这个问题,我小小犹豫了一下。
我知道讨好读者的答案是:不要。
但我也知道这个回答是不负责任的。
咨询中,时常有单身许久的女孩们问我:
我到底该降低要求,还是该坚持自己的标准呢?
许多女孩因为长时间无法脱单而进一步困惑:难道是我的标准太高了吗?
我的观点是,当你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时——
就说明你的标准里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
只是你身边绝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你的标准没错,不要降低。
但这篇文章,我将通过详细分析告诉你:到底什么是有效的择偶标准,以及如何找到那个真正能带给你幸福的人。
01. 正确标准,都是互动出来的
脱单的本质其实是一个降低错误率,提高匹配率的过程。
我们的目标是减少误差,最终达到两人的互相接纳。
最关键,这是一个互动过程,不是单方面的适配。
而两人是否合适的标准,全靠实践互动出来。
网络上,一位知名商界大佬分享过一段故事。
多年前他还在上大学,当时宿舍特别好的一位哥们对学校校花一见钟情,心心念念要追求。
尽管所有人都说两人并不合适,但这位哥们还是买了99朵玫瑰(那个年代绝对是巨资)向校花示爱。
事情没有反转,校花连玫瑰都没接就直接拒绝这位男生。
哥们纷纷安慰他,这位互联网大佬出了个主意:“欸,那个谁谁对你有好感啊,我们都看出来了,要不你把这束花送给她?”
男生一听,觉得玫瑰买了也是买了,自己对这位女生也有点好感,只是不如校花那么浓烈。
于是便转而将大束玫瑰送给那个女生。
女生被吓了一跳,但还是愉快地接受了,没过多久两个人就谈起了恋爱。
谁能想到,现如今20多年过去,两人早已结婚,养育出两个高学历的子女,仍旧如胶似漆,成为众多朋友中最幸福的一对。
她才是他的真命天女。
乍听上去,这种事情挺让人生气的。
凭什么把“二手玫瑰”送给另一个女生?
但缘分很多就是这样阴差阳错,因为人是有局限的——
我们对于不了解的事情往往会习惯性下判断,但有时主观标准反而会成为障碍和限制,让我们错失真正的姻缘。
如今老同学们聚会还会说起这段趣事。
那位大佬的同学总会感谢说:幸亏你当时一句提议,不然我就错过了这辈子最爱的宝藏老婆!
有时,我们按照标准拒绝了一些人,却并不知道我们真正拒绝的是什么。
留一些余地可能不是坏事。
02. 总分合格,具体标准可以降低
更重要的是,所谓的“择偶标准”大多是复合标准。
99%不愿降低标准的人,很可能压根列不出自己的标准具体是什么:
外形、条件、性格、三观、原生家庭......
每个部分又可以无限具体划分。
你会发现所谓标准从来不是单一,而是个复合体。
它就像我们考试时的总分一样,英语高一点,数学低一点,语文拉平,而总体分数才是我们的平均标准。
只要平均分达标,单科成绩何尝不能降低?
拿我自己来举例子。
当年我的择偶标准可以说非常严——
抽烟、打游戏统统是择偶禁忌,但谁能想到我的老公、如今我宝贝女儿的爸爸全都占了呢?
可他却是我见过最体恤老婆,最懂经营家庭,最幽默和聪明的男人。
怀孕以后,他从没在我们母女面前抽过一次烟;
我要创业,他担负照顾孩子的重担,一年多没打过游戏;
我相信在世界上自己再也遇不到一个可以如此包容我,让我开怀大笑,幸福的男人。
而如果当年死守着自己那些标准,交往初期就拒绝了一个有抽烟习惯、喜欢打游戏的(微胖)男孩,我就真错过了自己的白马王子。
其实,缘分是一种奇迹,而奇迹总是发生在自我意识看不到之处,超出预期的部分,才是爱情最有魔力的地方。
图片
03. 择偶标准,其实是集体意识的结果
人的择偶标准,其实会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它是一种集体意识。
我的一个学员小茗,家境贫困,从小一路披荆斩棘后来成为年薪百万的主管。
因为原生家庭的原因,身边环境从小带给她的意识就是钱能带来安全感。
所以她的择偶很明确:要找有钱人。
但是当她开始和有钱人相亲,却觉得很痛苦。
她发现那些事业有成的男性互动中大多比较自我,对她有许多硬性要求。
比如挑剔她的外貌、着装、谈吐、要听话懂事不要“找麻烦”。
还有些有钱人实际却是铁公鸡,生日也不舍得给她送礼物。
小茗很困惑,抱着“既要有钱,又要脾气温柔,超级体贴”的标准,她寻寻觅觅好多年也没有找到幸福,最后找到我们。
通过一个阶段的沟通,老师帮助她重新审视内心,逐渐客观认清了自己的认知——
其实,小茗要的不是有钱人 而是一个舍得为自己付出的另一半。
只是一直以来她都下意识认为“有钱”就等于“安全感”。
其实不然。
一个年入百万,愿意为伴侣全身心付出的男人,和一个亿万富翁,却只愿按照财产协议对待婚姻的人,她当然选择前者。
所以,沉下心来想想: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不是别人眼中的完美生活,不是父母眼里的乘龙快婿,更不是社会告诉你的霸道总裁。
幸福,是在两个人互动、磨合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处默契里碰撞出来的。
你的标准,应该是最适合你自己的。
如果不确定,真的建议找专业的情感心理老师求助。
04. 降低标准≠将就妥协
很多人不同意降低标准,一个原因认为这意味着妥协。
其实,降低标准绝对不等于妥协。
我更愿意把降低标准,理解成一种权衡的智慧。
择偶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
一旦我们决定走向他人,走向一段亲密关系,这里面就意味着沟通、观察、磨合、适配、融合、创造、进步。
在这个美妙的闭环之中,我们不断审视内心,调整自己的认知。
而客观、科学、适合你的择偶标准,就是通过大量实践慢慢磨合出来的。
但是,我们说的降低标准是有条件的。
有些择偶标准可以降低,但有些不可以。
刚性的标准,是调试空间很低的标准。
它是一个人的硬性内核条件,比如三观、道德、责任、性情、为人处世的模型等等。
而弹性的标准,则调试空间很高。
它并不构成一个人的内核,比如收入、工作、生活习惯、身材、样貌、感情前史等等。
当然,一些标准既可以是刚性也看作是弹性条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划分,比如经济条件、颜值外貌。
关键在于自己要清楚自己的恋爱版图。
所以我说降低标准并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智慧,弄清楚你的调试空间,反而能帮你更大限度地广撒网,找到适合自己的人。
最怕的,是死抱标准,最后可能没有标准。
婚姻咨询这么多年我最大的体验就是:
任何事情都是有窗口红利期的。
我遇到过许多被择偶标准“绊住”的女性,一再错过许多合适人选,到后面手足无措,只能彻底放弃标准。
有时候,我们越被标准束缚,就越容易错过实践的机会。
人年轻的时候很容易进入一段关系,因为我们经历少,内心没有恐惧,能勇敢地爱,去突破,去建立关系 。
而随着年龄渐长,我们反而变得更谨慎,生活的压力让我们不易看清自己的内心,甚至固守一些外界“标准”,反而忘记了内心的初衷:
感情,是互动中凝结出来的。
所谓标准,都是从经验筛选出来的。
不要害怕。
相信我,每个懂得爱的人,都曾走过这个阶段——放下过度保护的标准,去爱,去拥抱他人,去接受这个世界的摩擦与惊喜。
我们会发现:决定你能否找到合适伴侣的,是你的爱情观。
我们常以为,继续等待能迎来灵魂伴侣,可让我们与爱情彼此错过的,就是一等再等。有了比较全面的爱情观后,不要停在原地。真正合适共度一生的伴侣很少从天而降,有时候,你得走出一小步。
最健康的恋爱心态,是假设任何人都值得你去爱,勇敢去爱。不要先入为主地担心“对不对”而是设定好自己的“择偶区间”。明确自己对于“理想伴侣”的需求,更有助于我们能够高效准确地找到,和自己匹配的人。
“什么样的人适合我?”排除外部物质因素,我的理想伴侣究竟是什么类型?
我们如果在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的,就可以留着时间,在最适合自己的范围里“优中选优”,而不是重复着“试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