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内心渴望亲密,但为什么又害怕进入亲密关系呢?
那天看了一条评论,说80后通过努力让离婚不再是羞耻的事,90后也要通过努力让不婚变得正常。感觉现在打开好多帖子、小视频,都会讲到女生独立可以过的非常舒服,根本不用考虑结婚。
其实我对很明确自己想要怎样生活的人是非常认同的,本来现在的社会是多元的,幸福也不是靠一纸结婚证能决定的。
但在咨询中遇到更多的情况,并不是学员想好了要过一个怎样的生活,而是心里对亲密关系很渴望,可真要走进关系时又表现的非常惧怕。
其实,不管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人对亲密的需求,是由人的生物性决定的。
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有亲密依恋的需求,不管是大型的狮子老虎,还是家养的小猫小狗,对抚摸拥抱,互相蹭,闻同伴的味道等等都有很强的需求,人也一样。
但有时候人对亲密的回避行为,是由人独有的心理层面决定的,比如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学员,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走入良好的亲密关系,可一旦真的有人表白了,或者在相处中对方越来越喜欢她了,她的反应反而不是开心幸福,而是想回避。
结果在矛盾和冲突中痛苦纠结着,表面独立自主,内心非常迷茫。
还比如我们一些学员,在关系中总想把对方推开,比如当两个人关系越来越近时,总是故意找茬吵架,等到把关系推开到一定程度,然后再去求和好。
表面是这个女生不懂维护亲密关系,但作为咨询师,能看到她似乎是想把关系维持在一个不太近的范围里,似乎她受不了这个近,这个远近不是物理距离,而是心理距离。
今天就跟大家分析一下,这样回避亲密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不会相处关系所以害怕走进关系
我们去探究这些对亲密感觉既渴望又害怕的学员的早年成长环境,会发现他们家庭里父母的关系是比较糟糕的,还有很多是离异家庭的孩子,对亲密关系有很多不信任,潜意识会觉得关系总会变糟总会分开,不如不去建立关系。
从行为上也并没有从父母学习到相处良好关系的方式,所以内心对自己也没有维护一段关系的信心。
就会有推开这种 为了避免分离焦虑带来的痛苦,不如早早回避关系的无意识行为。
还有一些父母和另一半的关系也不能算不好,但就是对生活中的种种有太多不满,教育孩子时也总会说,别像我跟你爸这样。孩子小时候是不能理解的,怎么叫别像他两一样呢,那是不是说明他两不好。
那怎么做是好的呢,怎样避免不正确呢,父母并没有给到这方面的指导,因为他们也不会。
而只是将抱怨和焦虑带给了孩子。孩子就会误以为,关系就是很可怕的事,处理一段亲密关系和婚姻关系是非常难的事,而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一生。
但其实亲密关系的相处也并没有那么难,比如了解两性心理,理解自己的防御,让自己的行为更加灵活不单一,学习更好的沟通方式,磨合方式,都可以让亲密关系变得更加简单。
所以每次当遇到这类的学员,我都会觉得她们来学习亲密关系的知识是非常聪明的,因为既然成长过程中没有人交给过自己怎样才能相处和获得好的关系,那么正确的做法不是回避关系,而是学习如何去做才能收获自己想要的。
第二、不敢走进关系是怕真实的自己
我们通常会有一种感觉,就是在暗恋阶段时,对方就是男神女神,但一旦进入亲密关系,彻底了解这个人,就会发现她也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也会有很多的缺点和毛病。
就像李敖娶了胡因梦这样内外兼修的大美女,也还是会因为胡因梦便秘而提出离婚。
这段故事也有人说是李敖为了诋毁胡因梦编造的,但胡因梦也说了,同一屋檐下,没有真正的美人,也没有才子和英雄。也就是只要了解了,生活在一起了,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男神女神。
很多人深知这一点,也更明白自己也许并不是对方眼里那个完美的人,所以对方追自己时也很开心,也会在感受上觉得自己 是被像女神一样对待的。
但真正说到走进关系,就会觉得惧怕,怕被发现真实的自己其实也就那样,怕对方看到了真实的自己不再喜欢。
其实对方看到真实的她能不能接受暂且不知,但从她的担心里能看出来,她自己是非常不能接受自己本身的,她享受着自己某方面的人设,或者某一部分的自己,但对自己的全部是接受不了的。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家长和老师会因为她的某些特质喜欢她,爱她,但很少体验过被人无条件爱着的感觉。我们常说爱的能力,被完整的爱过才会更有爱的能力。
但其实良好的亲密关系,就是两个真实的人的互动,而不是男神和女神的梦幻,在真实的互动中,学习如何接受别人,也就学习到了如何接受自己,在接受自己的过程中,就会体验到被全然的爱着的感受,并且增加了自己爱的能力。
当一个人有爱的能力,不管她选择怎样的生活,都会感到幸福。
相爱容易,相处难,爱不是只凭本能,还需要有爱的能力。
好的感情在于双方的长久“经营”,感情中最怕的不是暴露缺点,而是因为生活“琐事”,将感情消耗殆尽。
最终影响感情浓度和质量的因素还需要这几点来决定:
第一:两个人情感的相互满足
第二:行为上的相互包容
第三:生活中的相互体谅
做到这些,你们就一定能拥有令人羡慕的亲密关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