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紫 发表于 2020-1-3 16:58:55

焦虑型依恋者如何和回避型依恋者在一起?

回避型依恋的人,就宛如一个“装睡”的人,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回避型依恋的人内心其实也想“醒来”,只不过同时他也有着自己的诉求。

每个人在面对回避型依恋的人时,都会有很强烈的挫败感和无力感。

而更糟糕的情况,大概就是焦虑型依恋的人爱上了一个回避型依恋的人:

① 你是否总感觉对方对你心不在焉?

② 你是否总是疑神疑鬼觉得对方有外遇?

③ 对方随意的玩笑话都会让你感到强烈的担心甚至是安全感的丧失?

④ 你是否也觉得当对方没有回应甚至有意回避时感觉到抓狂和愤怒?而当你质问对方时,对方一个不经意间回避的眼神可能在你看来就是有问题的证据。

如果是,那么你很有可能是焦虑型依恋,而对方很有可能就是回避型依恋。
可怕的是,当你有这些情绪和感受时,对方最终会受不了你所带来的压力从而选择离开。

因为,巧的是,回避型依恋的人对这种压力的耐受能力更是格外的低。

而结果,大概是留下你一个人放声痛哭,又或者,放下尊严苦苦哀求对方“求求你不要走”。

当你冷静下来时,你可能也会用理智去思考,对方每一次外出你的查岗,对方每一次拿起手机你的焦虑和担心…

你其实也能想到,你的这些行为会给对方带来极大的压力。

你也会知道,自己不应该这样,但似乎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大概有时候你也会问自己:

“我这是怎么了?”
“为什么会这样?”
“我也不想,但我控制不住自己”。
对此,我深深的理解,作为一个焦虑型的恋人在一段关系当中是多么的痛苦和无奈。

所以,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有以下的想法和建议,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用。




一、 理解“焦虑”:焦虑型依恋的人在焦虑的背后,其实是深深的恐惧 —— 恐惧“被抛弃”

在我之前的文章(上面有)当中曾经大量的讲过心理学当中的依恋理论,大家应该对这个理论并不陌生了。

而一个人的依恋模式(依恋类型)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安全型依恋就不在这里多讲了。

我们着重在这里说一下焦虑型依恋,依恋模式的形成来源于童年早期中主要照顾者与婴儿之间的互动。

当婴儿放声大哭时,新妈妈也会变的很焦虑,会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儿童,甚至会纠结该不该回应。

其实怎样回应,该不该回应都不重要。但如果是:

长期的不回应,孩子就会形成回避型依恋,因为他从未被回应过,所以他也不太懂得如何回应你。
重要的是,不要一会儿回应一会儿不回应,因为所有焦虑型依恋几乎都是这么发展而来的。

幼小的生命无法理解外在世界的运作模式,更无法得知为什么自己的妈妈一会儿在一会儿不在。

他会感觉到如此的恐慌与焦虑,这就是原初型恐惧。
原初型恐惧:

个体在生命早期时对于外界环境的主要感受之一,对于“被抛弃”从而影响存活的恐惧。

“原初”指的是个体无法认知自己的情绪,只能单纯的感受到一种极端不舒服的体验。
而母亲这样的作法,就在这个有效的生命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对于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始终保持着高度焦虑的状态——担心被抛弃。

而这样一个生命发展出来的应对方式则是,通过不断的大声哭闹来一次一次不停的试探——“妈妈不会抛弃我,妈妈会回来照顾我的”。

试想一下,上述这样一个幼小的生命,带着这样的烙印逐渐成长为一个成年人时,会是什么样?

尤其是在一段亲密关系时,关系当中相差无几的亲密唤起了烙印里的体验,所以你会不断想翻看对方的手机,不断的想要知道对方的行踪,一刻也不停的想知道对方在干嘛,以此来不断向自己证明“对方不会走,对方始终在”。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是否懂了一些?

焦虑型依恋的人在焦虑的背后,其实是深深的恐惧 —— 恐惧“被抛弃”。




二、 以爱之名:分清自己哪些行为是爱,哪些行为是焦虑

即使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也不敢在这里完全定义何为爱情。因为爱情的形式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不管爱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不管爱是如何发生的,我们都可以确定的是,伴随爱的情绪,是平和且包容的,是积极且温暖的,是有力量却也温柔的。

所以,当你纠结于对方的回应,担忧着对方是否有外遇时,所伴随的情绪必然不是这些好的感受 —— 因为没有了理解和包容。

那一刻,你真正的焦点其实是在自己身上,你只是在以爱的名义在为自己谋私和索取对方。

所以,我不得不刺痛正在看文章的你,在你所作因猜疑而产生的极端行为背后,其动机并不是爱,而是你对于对方是否始终会在的不可知的恐惧,是害怕对方会抛弃你,是害怕自己的感情不会得到回应,是害怕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最终都不过是一厢情愿。

所以,请不要你的“焦虑”,来衡量你对对方以及对方对你的爱。

之所以讲了上面的这些内容,是希望你可以能够慢慢的做到,分清自己哪些行为是爱,哪些行为是焦虑。

当你能分清时,你再去冷静并且理智的去重新观察你们的互动时。

或许你可以理解:

对方一个躲闪的眼神可能只是在回避你咄咄逼人的压力,而非心中有鬼;
对方愤怒的指责你为什么翻看自己的手机时,是感觉到了自我空间被侵犯而不是有了外遇;
对方不耐烦的挂掉你的电话是因为你让自己在朋友面前很没面子,而非出去撩妹子了。
所以,请试着思考一下,在自己的身上,哪些是爱呢?哪些又是因为自己的焦虑而以爱之名在对对方进行索取呢?




三、 不同情况下调整焦虑的建议

1、 在情绪产生后,在行为开始前

在心理治疗技术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叫做“见诸行动”:

指的是当我们情绪发生后立刻就将情绪见诸到了自身的行为上。
举个例子,对方不礼貌的行为让你的愤怒情绪瞬间激起,而你立刻展开回击(或语言,或肢体),这就是“见诸行动”。

用这样的“见诸行动”的思路去对待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你会发现,大部分都不会让事情或感受向好的方向发展。

那么,在心理治疗中会怎么做呢?

心理咨询中有一个常用技术,叫做“停留于此”,其实很好理解,借用电影《让子弹飞》里的一句话,“让子弹飞一会儿”,也就是说,要做到让自己的情绪“发生”一会儿,别急着做行动。

这对于你的情绪以及事件,都会有好处。因为你要给自己时间,来理解自己的情绪,也要给事情点时间去发酵一会儿。

举个例子,当你质问对方手机里为什么会多了一些女性联系人,对方不耐烦或回避性的回应你时,你开始感到极度的焦虑和愤怒了。

此时试想,如果你继续按照以往的方式去和对方互动,事情会怎样发展?

换个角度,如果你这时停一停,去理解自己其实是在担心自己被抛弃,然后表达“我只是很担心咱们两个的关系会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我只是担心你会不爱我了,所以我会很着急”(这只是例句,请按照你自己的方式重新加工),你觉得这时,对方会如何反应?
也不得不提醒你,有时你也真的要给对方一些时间。



2、 在压力产生后,在分离开始前

如果压力已经产生,你在平时的生活和相处中,因为自己的焦虑和不安,已经给对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或许你清楚,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带给对方的压力到底有多大,或许你也不清楚,你只是觉得自己真的只是想要让两个人好好的。

但这时,请你换位思考,你会明白你的这些行为真的会给对方带来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大到对方真的可能无法忍受而想要逃离。



这时你要做的是:

第一步,停止继续施加压力——因为你施加给对方的压力会导致对方更加消极的回应,而对方的消极回应,最终还是会把压力重新加到你的身上,然后你会恶性循环。

第二步,创造时机向对方重新表达你的心意,以及你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

第三步,与对方协商双方都可以舒服些的平衡点。



3、 在离别发生后,在挽回开始前

对于焦虑型依恋的人来说,回避型依恋的毅然离开,大概是最痛苦的了。

因为对方的行为坐实了自己的恐惧 ——“被抛弃”。

那么这时,你能为自己做些什么呢?



① 做好心理建设

让自己不要因为被抛弃,而过于痛苦和绝望,更不要否定自己,被分手不都是你的错误,同时要有信心和耐心。
② 分散注意力

当自己的恐惧被坐实时,任何尝试对这种情绪的安抚都是无效的。所以此时,你需要做各种各样其他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具体做什么因人而异)。

目的在于,照顾一下自己,别让自己太难受而崩溃。



③寻求陪伴和帮助

此时的你,脆弱且无助。所以,请你允许自己得到真正的帮助,不论是家人,朋友,又或是寻求专业上的帮助(心理咨询)。



④如果想挽回,开始着手去准备

对于焦虑类型的人如何去挽回回避类型的人,其实难度比较大,需要注意的点也很多,禁忌有很多,这里篇幅有限,就不多讲了。

而一般类型的挽回文章我已经写了很多,可以去看看。既能稍稍转移注意力,又或许当中的某一句话可以让你产生某些建设性的想法。



⑤ 如果想走出来,尝试调整
想说的是,其实每一个不安全型依恋的人都是非常值得人心疼的,因为他们并未得到很好的照顾,也因此在关系与生活中,他们似乎有着某些能力的“缺失”。

但心疼并不能真的解决实际的问题,就连心理层面的安抚可能也是微乎其微的。
最后,请求你,理解自己,接纳自己,也包容对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焦虑型依恋者如何和回避型依恋者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