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是喜欢漂亮的女生还是有内涵的女生?
男生喜欢既漂亮又有内涵的女生!
但也有这么一条规律,你仔细品品:
漂亮+有内涵 = 在一起时患得患失、分开之后毕生难忘的女神
漂亮+没内涵 = 刚在一起时激情澎湃,但慢慢喜欢会越来越少,觉得是花瓶
不漂亮+有内涵 = 在一起时不懂珍惜不觉得多好,失去之后往往容易后知后觉是“好女人”
不漂亮+没内涵 = 别想了,你没戏
都说男生是视觉动物,只要脸长得足够好看,就万事大吉。很多男生会说“刻哥,男生真的这么肤浅么?”。
与其说男生肤浅,不如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类都是趋利避害的生物,谁不喜欢肉眼看上去更完美的?
—— 男人爱美女没错,雄性追求繁殖价值
这就是经济学的“沉没成本”。
大自然的动物,雄性都会倾向于选择看起来更加健康、匀称、体型好的雌性进行交配,因为这样会更加保证自己的后代可以顺利出生。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一些相对于选择了没有那么健康、体型匀称的雌性的雄性,他们的后代更可能在出生之前就因为母体病亡、或者因为不够健康被猎捕而不能成功繁衍,从而那些选择了看起来更加健康、体型匀称的雌性的雄性的基因慢慢被遗传下来。
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一种,当然也不例外,对于现代的人类男性来说喜欢外表漂亮、身材性感的女性,就是生物进化论的影响。
那些身材更好的、有着凹凸身材曲线的女性,往往体内含有的雌二醇和黄体酮比例更好,而这些激素正是影响着受孕的关键因素之一。
换句话说,那些身材好的有曲线的女性,往往更容易受孕,这也正符合了,雄性追求繁殖价值的进化论观点。
所以,男生确实喜欢更漂亮的女生,这是人的天性。
没人不喜欢长得好看的女生,但同样,也没人不喜欢有内涵的女生。
—— 五官决定是否相恋,三观决定是否相守。
聪明的女人在外表基础上也会考虑其他因素,然后平铺在一起权衡利弊,权衡“漂亮”的程度是否能挽救回其他不足,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此时的漂亮就意义不大。
怕就怕有一部分男生被“漂亮”蒙蔽双眼,直接将外貌当成能挽救一切的万能剂。
当然,这还是一小部分,可以说一个思维成熟的男人基本做不出这种事,在此姑且不论。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自然是喜欢又漂亮又有内涵的;但也得考虑自身因素——漂亮又有内涵的有多大几率喜欢你呢?于是很多人只能退而求其次,或再退再求其次,以此类推。
——“漂亮”只是敲门砖,“内涵”才是长久的加持
在感情里,“漂亮”是块敲门砖,敲开对方的心门后,它的概念会随着你的“内涵”发生变化。
也可以说,在敲开对方的心门后,“漂亮”这个概念就可以搁置到一边了,“内涵”后来者居上。
你越有“内涵”,“漂亮”的力量就越大,两者相互敦促,你就会不断给对方惊喜。
但对方发现你毫无内涵,“漂亮”就会逐渐失去它当初的色彩,越降越低,在对方眼中几乎不成优点。
总而言之,“漂亮”这个属性若想长期有效,必须有“内涵”在背后作为加持。
—— 所谓“内涵”是什么?
很多女生看到这两个字就头大,总觉得有点高深。
其实没你想得那么复杂,这里我将“内涵”分为两种:
1、广义的“内涵”:也就是有精神层次、思想高度、过人学历、生活阅历、眼界等,比如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
这种人的确自带磁场,聊两句天就能被她所吸引。
但不幸的是,这种人实属可遇不可求,如果你只是普通芸芸众生中的一个,那么就与“内涵”无缘了吗?
并不是,普通人也可以拥有内涵,往下看。
2、恋爱中的“内涵”:是的,在人际关系中,“内涵”有另一种表现形式——有能力处理好与对方的相处关系。
对方性格焦躁,你就循循诱导;
对方过于自卑,你就加以鼓励;
对方幼稚蛮横,你就协助成长。
总的来说,你的存在能优化对方的生活,这就是恋爱关系中的“内涵”。
—— 一个女生很漂亮却没有内涵;和一个女生外表一般却有内涵,谁的感情会更幸福?
毫无疑问,是后者。
维系长期关系都依靠的是内在,比如看看你自己的父母,如果他们现在还很幸福和恩爱,真的是靠妈妈的漂亮么?
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以色侍人者,能得几时好” ,如果你外表一般,然后通过努力让自己尽量的更漂亮,再加上有比较高的情商和内涵,往往可能会比一些没有内涵的大美女更能获得幸福。
也许暂时的新鲜感和虚荣心让男生觉得徒有其表的女生就足够了——“反正女朋友不就是用来宠的吗?”
但随着两人的交往深入,你会发现,那个当时闪闪发光的女孩,像个不堪一击的装饰品,只可远观。
当她听不懂你说话、不理解你的苦衷、故意刁难你、作闹你,擅长跟风,拿你跟别人做比较、不断逼你刷新自己的底线的同时,那张让你春心荡漾的脸你也逐渐看腻了,双重负面,双管齐下,你会发现,你再也喜欢不起来她了。
咨询中这类例子太多了,男生因为女生的外表而相爱,又因为女生的不懂事最后而分开。
而不漂亮却有内涵的,更像是个正待挖掘的宝藏,刚一开始平淡如水,但每一天都有惊喜。
当你发觉自己跟她在一起后状态越来越好,她的存在能优化你的生活,她的优点能填补你的不足时,爱就会悄悄产生了。
这就是所谓的: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