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琦 发表于 2019-10-16 14:56:32

“漂亮的女人,都败家!”这是我见过最毒的伴侣


亲密关系里
三观不同可以磨合吗?

后台曾有读者留言:

“我跟老公吵架之后,花了自己三个月的工资去三亚旅游,回来之后老公说我乱花钱。该怎么办?”

其实,类似的事儿真不算少。

我一个朋友,结婚3年,老公各方面都很好。

但,就是很抠门。

每次一涉及到花钱,老公的态度就让她很不爽。

她辛苦工作攒大半年的钱和闺蜜出国玩,被指责“有多少花多少,不为家庭做打算”。

她拿项目奖金奖励自己一条钻石项链,被泼冷水“净买那些没有用的”。

就连平时买口红,都会被老公说三道四:“真看不出400块的和40块的有什么区别。”

逢年过节出去吃饭,老公总是觉得,这个贵,那个没必要。

搞得她过节吃顿好的,都有罪恶感。

平时他自己拿钱去炒股票倒是一点不心疼。



最近因为她从超市回来叫了计程车,他们又大吵了一架。

老公责怪她:“真不会过日子,咱家一共才有多少钱?”

朋友反问,“我一个人拎着这么沉的东西,打车回家怎么了?”

接着老公开始指责她的消费观不对:“多走几步道能累死你?为什么非要浪费钱打车?你这消费观没问题?”

朋友无奈地说:“和你不一样就是有问题?我觉得我们俩真是三观不同!”

老公依然坚持她的价值观有问题。

朋友内心很痛苦:

“每次想吃点好的买点好的,老公的反应都是,没有必要花钱买这么好的。可是我们努力挣钱不就是想要过得更好吗?”

朋友上网求助:消费观不同能磨合吗?

的确,三观不合的关系,很累,好像怎么说都说不通。

但我们常常忽略了,世界上没有绝对三观一致的两个人。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从不同的原生家庭、教育环境、经历等中成长,必定不会和别人的三观完全一样。

其实,“三观不合”的矛盾根源,是双方在“三观不一致”的情况下,一方用自己的三观去绑架别人,强迫另一方接受他的价值观。

实质是:不允许别人和自己不一样。


不允许别人和自己不一样
是最流氓的关系逻辑

为什么我们在人际关系里会那么累?

因为有些人总喜欢把自己的三观凌驾于他人的三观之上,和自己三观不同的,全部摒除,评判你,贬低你。

李荣浩在新一季《中国好声音》,有一期为学员选了一首网络走红歌曲《你的酒馆为我打了烊》。没想到,竟被网友骂上热搜。

“网络歌曲算什么音乐?你是不是对音乐有什么误解?”

“李荣浩竟然选这样的歌曲,简直是太Low了。”

“身为一个导师,太没品味了。”

……

李荣浩发了长微博回应,主要想表达:人应该允许别人有喜欢任何人和事物的自由。

“你不喜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坏的,你喜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好的,因为没有一个实际的、具象的标准去衡量。”



但很多人继续喷:你身为一个有素养的音乐人,竟然在推崇毫无内涵的网络歌曲?

李荣浩无奈再次回应:我也有不喜欢的网络歌,也有不喜欢的唱片歌,但我绝不会因为个人的不喜欢,就说只要是这个类型的都是垃圾。个人不喜欢是个人的事,没必要一杆子拍死……



为什么人们不允许别人和自己不一样呢?

人存活在世上,基于追求自我的存在感、安全感、优越感和满足感的原始动力,会竭力追求“稳定”,害怕面对各种矛盾冲突。

当内在认知出现冲突,会让我们对自我产生怀疑,威胁我们的存在感和安全感。

所以,我们总会有一种倾向,即:我是对的。

你和我不一样,就是错的。我要找理由反驳你、否定你、说服你、改变你,才能维持自我的认知一致。

这就是经典的“认知失调”理论:

如果两种认知出现不一致,就会导致心理的冲突和不适。个体会借助“最小努力法则”,亦即采取,即采取最节省能量的行为,去干涉其中一种认知,使它们变得一致,去消解这种紧张不安。

成熟的人,会用自己的内在力量去解决认知失调,不轻易干涉和评判他人的三观。



但有些人则会用“自我实现倾向”,用自己的三观来要求全世界,以自我为中心,只认可和相信对自己有力的证据,去证明自己的三观才是绝对正确。

他们会把矛盾问题都二元对立起来,只有两个价值标准:“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

不仅以此要求自己, 也以此要求别人。



你和我不一样,就是错的。

你不接受我的三观,变得和我一样,就是有问题。

你不喜欢我喜欢的人和事,就是不正常。

你喜欢我不喜欢的人和事就是低级、low。

这是世界上最流氓的关系逻辑。


比三观一致更重要的
是尊重他人的三观

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我一直把这句话奉为真理。

虽然我们不一定会成为“杠精”。

但生活中面对三观“不一致”时,我们都难免产生认知失调,用自己的三观去争对错输赢。

长期以往,结果就是,关系出现裂痕,倦怠,分手、离婚或绝交。



怎么避免呢?

我们常常说,要“理解”别人。

我觉得,“理解”这个要求有时候很难。我们甚至对自己的想法都无法做到100%的理解,何况对别人。

心理学家雅各布·拉姆兰兹和雅艾尔·本雅米妮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非整合”,即“维持着的不一致”。

指的是一种“人类忍受认知/情绪上的复杂性的能力”。

具备“非整合”能力的人,在面对人和人之间的“不一致”时,能够维持这种“不一致”、承受矛盾、以及悖论,同时不感到紧张不适。

他们不会通过操控自己的认知、价值观、情感等,去解决紧张和不适,而会允许矛盾的多种认知、价值观、情感同时存在,接受并且维持它们。同时这些矛盾的存在不会让他们感到分裂,他们仍然感觉到自己是“整体的”。

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尊重“不一致”。



是的,“尊重”就好。

比三观一致更重要的,是你尊重我,我尊重你。

互相不争对错,不强迫对方改变。

允许别人跟我们不一样,也允许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尊重是相互的,而不是单方面的。

如连岳所说:允许他人的道德观、生活方式和自己不同,将消除世上90%以上的烦恼。

当我们用尊重的心态去面对彼此的“不一致”,你会活得舒服很多。


父母与孩子不争三观对错
家庭更加和睦

父母和孩子的争吵,大多源于三观不合,有代沟。

对此,我深有体会。

工作上,刚毕业的时候,父母一直劝我考教师和公务员,找份安稳工作。

我不愿意,于是每次回家都被教育不懂事,没远见,一个女孩子非要去做钱少事多离家远的工作。

婚姻问题上,上学时千叮万嘱不许谈恋爱,一毕业就催婚。

每次回家都苦口婆心地劝,女孩子一定要在30岁前结婚生娃的,要不别人会说你闲话,父母也没脸见人……

我会和父母争:“为什么要管别人说什么?过好自己的日子不就行了吗?女孩子不结婚就没价值吗?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我们这代人……”

我妈气地跳脚:“你看看哪个人不结婚的?一把年纪不结婚的都被人笑死了。还以为你读了大学会长见识,没想到学了这么多歪门理论回来气死我……”

刚开始,我总是这样和他们针锋相对,谁都说服不了谁,最后不欢而散。

而且一点用都没有,下次回家还是继续被教育。



后来我不争了。他们说,我就听着,时不时附和几句。

因为我自己都常说,“时代不同了”,为何要说服他们接受我这代人的思想呢?

走“迂回路线”,慢慢渗透影响才是王道嘛。

然后努力工作,让他们看到我可以靠自己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也和他们分享年轻人的生活。

现在,父母依然会唠叨,但我基本不会再争对错,父母还变得和我越来越多话聊,回家的日子也轻松多了。




伴侣不争三观对错,关系更加有爱

在破碎的爱情和婚姻里,“三观不合”是被诟病最多的罪名。

正如《错不在我》书中写的:

”绝大多数夫妻离婚,都是长期的累积所致,这样的夫妻都以滚雪球的方式责备对方并为自己辩护。“

夫妻双方总是盯着对方的差错,对自己的优点、态度和行为方式则极力辩护。

这样做恰恰会导致另一方固执己见,甚至寸步不让。

但有些三观不合的婚姻,却过着令人向往的生活。

想起我非常喜欢的一对老夫妇,修一爷爷和英子奶奶。

三观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结婚65年,却从未吵架。



他们尊重彼此的生活习惯。

修一最爱吃土豆,而英子最讨厌吃土豆,却变着花样做各种有土豆的菜给他吃。

修一爱吃传统日式早餐,英子爱吃西式早餐。

他们不会责怪对方“矫情”。

英子每天都做两种早餐,各自都吃到自己喜欢的早餐。


△ 英子每天都准备两份不一样的早餐

他们尊重彼此的生活观念。

英子从年轻时,就特别喜欢收藏各式餐具,看到喜欢的总是忍不住买买买。

修一总是说:买吧。

英子感叹道:“修一从来没有干涉过我的自由,现在回想起来,我想做什么,想买什么,他都由着我。这,很难得。”

修一有些“浪漫主义”。

刚结婚时,两人很穷。但收入不高的修一突然说想买一艘帆船去航海。

英子也不会说他白日做梦,而是尊重他的梦想,悄悄典当了自己所有的和服,筹钱买船。



修一在面对重大决策时,时常征求英子的意见:“这么做你觉得可以吗?”

就算有些理念遭到所有同事反对,而英子总会告诉他:“这是好事,你去做吧。”

争对错很容易,但爱更重要。

我们尊重彼此,才能更好地爱你。


朋友不争三观对错,世界更加丰富

朋友相处也是如此(杠精、柠檬精除外)。

我上大学时认识了一位好友,和我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的人,我们经常因为“三观不同”而争论。

她比较好胜,常常有种“凡事要争赢我”的感觉。

但我们直到现在都是好朋友。

某次聊起我们为什么能做这么久的朋友,她说的一番话让我很感动。

“我从高中起就是‘坏学生’,喜欢逃课;而你一看就是‘乖孩子’。

听到我说青春一定要学会逃课时,你从来没有用那种异样的眼光看我,甚至在遇到不喜欢的课时也陪我逃课。

我在很多人眼里有些三观不正,但你每次都会认真听我的歪理邪说。

我每次因为一些问题和你争论得面红耳赤,就算知道自己理亏也非要赢你时,你总会适时沉默,从不批判我无理取闹,给我台阶下。”

然后和我唱起了她最喜欢的一首歌《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如果不是你,我不会确定,朋友比情人更懂得倾听……”

关系是双方的,其实她对我也是如此,允许彼此有和自己不一样的价值观。



我的想法有时很“传统”,她从不会说我死板,遇事不会变通。

因为她,我第一次逃课去图书馆看喜欢的小说,第一次在深夜躺在足球场上喝啤酒,第一次对喜欢的男生告白……

因为她和我的“不一致”,我的大学生涯才不至于那么无趣,多了五彩斑斓的诗篇。




写在最后

邱晨在一期节目中谈到,有段时间她非常烦朋友圈,因为看很多人的朋友圈不顺眼。

后来她意识到,别人和自己不一样,并没有错。

“我们看朋友圈,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看千百个人都过着跟我们一样的生活吗? 不是的。”

我们恰恰就是想从这个世界的丰富性中,看到我们人生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喜欢的东西都一样,讨厌的东西都一样,擅长的东西都一样,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乐趣?”

深以为然。




我们这一生,正是因为有如此多“三观不一致”的关系,才有了如今丰盈的生命体验,看到更多的风景,更多的故事,更广阔的世界。

容纳彼此的“不一致”,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这才是真实的、最有吸引力的关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漂亮的女人,都败家!”这是我见过最毒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