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悦:看任正非绝地反击,明白婚姻的残酷法则!
设想一下,如果你的女儿被一个国家绑架,而你的公司被世界第一大国封杀,十几万员工都在盯着你,你的一举一动事关一个民族的存亡兴衰……
国仇家恨,兴衰荣辱,你该怎么办?
好莱坞大片里常见的“孤单英雄”的剧情,竟然发生在现实中。
这个男主角,叫任正非,一个75岁的中国老人。
看了最近任正非接受的媒体采访,非常感慨,也许每个中国人,都值得去好好看看他的回答。看过后,你不光会读懂华为,读懂任正非,你更明白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道理。
寻找到苦难的意义:
真正给你安全感的,是你的复原力
我们来看看任正非曾经怎样应对危机,成为成功的幸存者。
什么是“幸存者”?
就是你有成功地从危机中走出来的经历,这样的经历,就会让你成为一个有“复原力”的人。
任正非,就是这样的幸存者。
任正非人生第一次创业,是在41岁,那一年,他在经营中被骗了200万巨款,被国企南油集团除名。妻子又提出离婚,任正非一个人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
任正非全家福(后排右一为孟晚舟)
后来孟晚舟回忆当年的场景:
“深圳多雨,外面下大雨,我们屋里面下小雨,四面透风的屋子里,隔离邻居说话都能听见。”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任正非借来2万块钱,赌上全部身价,创立了华为。
让我们好奇的是,他那种绝处逢生的狠劲儿从何而来?
其实这种苦日子,任正非早就过惯了。任正非出生在贵州的深山里,父母是乡村教师,兄妹7人全靠父母可怜的工资生活。
但父母从未放弃过,小时候,每到交学费的日子,任正非常常看着母亲陪着笑脸一家家地敲亲朋好友邻居的门,借钱凑孩子的学费……
那时候任正非家里为了确保每人都能活下来,实行严格的每餐分饭制。
任正非实在饿得受不了,就用米糠和着菜吃,那其实就是猪饲料。
读高三的时候,任正非甚至饿到无心学习了,母亲常早上悄悄塞给他一个小玉米饼。
任正非后来说,如果没有玉米饼,我也创办不了华为,社会上只是多了一名养猪能手而已。
那块玉米饼到底有什么神奇?
神奇之处就在于任正非撑过了苦难的人生,同时遇见了超越苦难人生的父母。
我曾经去过一些农村,发现那里的人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目光浑浊,看到他们的眼神,你就会觉得人生毫无希望。
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错了,失败只是“失败之母”,成功之母是面对失败时候,不屈服的态度。
很多人都跟我说,卢老师,我害怕离婚会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我说,对你造成不可逆伤害的,不是离婚,而是你对待离婚的态度。
孩子无法跨越的,一定是父母无法跨越的。
有人会说,任正非有一对没有被命运打垮的父母,所以他是“幸存者”,但我的父母是“被打垮”的,我从小到大,就看到他们一直都在对命运投降。
没关系,每个人都有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
教会我们有“幸存者”能力,拥有复原力的,父母只是第一任老师,而我们有机会为自己寻找第二任老师。
它可以是你的中学老师、闺蜜、伴侣、心理咨询师,甚至是一个从未谋面的网友。
只要他们教会你这以一样东西,你就是“打不死的小强”。
复原力魔咒:
三句话改变你一生的命运
心理学家马丁· 塞利格曼花了数十年研究人们如何应对挫折,结果发现有三个观念会让你永远成为一个loser:
(1)个人化(personalization):认为坏事的发生都是自己的错;
(2)普遍性(pervasiveness):认为消极事件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3)持久性(permanence):认为事件的残余效应将永远存在。
这三个因素(简称“3P”)
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大脑输入“反3P认知”
比如,有一个来访者小A跟我说,
她的丈夫出轨了5年,她竟然是朋友圈里最后一个知道的人。
看到老公和小三的“限制级”的对话,小A简直要发疯,一个总是说忙于工作,无暇做爱的男人,居然自称“一日五次郎”!
问老公什么时候断。
老公说,如果你要逼我,我就要离婚!小A脑子一热:“离就离!”
第二天,老公起床问,离婚协议写好了,你看看,没问题我们去民政局,看着离婚协议,小A大哭。
老公说:何苦呢?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只要你放我一马,我肯定不离开你的。
小A特别恨自己,为什么就不能离开这个“得意洋洋”的男人?
因为她如下三种观念,让她在婚姻中,始终抬不起头来:
1. 个人化:如果我不是那么蠢,我就可以及时发现老公出轨的苗头,起码更早发现他对我的不忠,这样我就可以不用成为所有人的笑话了。
2. 普遍性:如果我要离婚,我的名声、事业和孩子都毁了,我一辈子永远抬不起头来。
3. 持久性:一旦男人出轨过,就是惯犯,无论和他在一起还是离婚,我的情感生活都算是完蛋了。
已有数百项研究表明,无论孩童还是成人,只要他们认识到陷入困境并不完全是自己的错,也不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不会如影随形般相伴一生,那么他们就会更快地复原。
我给她开的药方是:
1. 停止自我攻击,放过自己,学会自我同情:
我问她:为什么你会有5年没发现老公出轨?
她说:因为我蠢。
我说:你在事业上这么聪明,为什么在情感中这么蠢?
她说:因为我相信老公是个永远不会背叛我的人,当初找老公的时候,我就是要找这样一个人。
我说:是什么让你放下了你的判断力?
原来,她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冲突之中,她永远都要做父母的和事佬,每次冲突都是她负责在父母中间周旋,所以她一直都很渴望找到一个单方面爱她的人,她不想再付出什么了。
我说,看来不是你蠢,而是你累了,你只想做一个小孩,如果你不能学会让这个内在小孩休息,你就会一直试图让他做你的妈妈。
一旦我们学会了立体地看问题,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没有“蠢人”,我们之所以会做蠢事,只是因为“不得已”。
心理学发现,有复原力的人和没有复原力的人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在脑海里出现的第一句话,决定了他们在日后的修复能力。
没有复原力的人首先会想:
为什么是我?
都是我的错。
有复原力的人首先会想:
我这么做一定有我的原因。
接下来我该怎么做?
如果你改变了在你脑海里出现的这些话,你就有机会改变你自己的命运。
2. 走出“普遍化”和“持久化”的视角,建立“成长型思维”
复原力最大的敌人就是“灾难化”视角——我们往往过度放大了事情的困难程度和可怕程度,贬低了我们的应对能力。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被试验者想象自己和爱人分手两个月后的伤心程度,又请另一些真正经历了分手的被试验者报告分手两个月后的感受。
研究结果显示,真正经历了分手的人要比仅凭想象的人更快乐。
其实人生就是一天天地积累起来的,而真正有复原力的人,关注的,永远是当下,永远是更有意义的事儿。
《寻找生活的意义》一书的作者弗兰克尔曾被关在纳粹集中营中,一天,在去上工的路上,他发起愁来:要不要用最后一根香烟换一碗汤。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已变得如此琐碎无聊,不禁升起一阵厌恶之情。
他发现,绝大多数死于集中营的狱友,不是因为纳粹的羞辱,而是因为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而他必须要为这种已经没有人味的生活,找到意义。
于是,他开始想象战争结束,他在向全世界人民演讲,告诉他们,即使在人生最黑暗的时刻,他是如何为自己点燃希望的火苗的。
带着这样的意义感,他给自己每天都会定一些小目标,比如为自己采一朵花,多看一会儿天空的云朵……这些目标,让他可以觉得自己还能享受到瞬间的生活快乐,和存在的意义。
很多比他强壮的狱友们都纷纷死去,最终他熬过最可怕的岁月,靠的不只是身体,而是他永远无法毁灭的自我。
比如我会让小A每天都做三个练习。
第一,每天早中晚做一分钟的正念练习
第二,每天做造句练习,写下她最恐惧的事情。她写下了两句话:
孩子永远都不会有快乐了。
我永远都会伤心下去。
问问自己,这是真实的吗?她想到,刚刚不久之前,孩子看电视的时候还在高兴地哈哈大笑,而自己也刚刚被抖音上的一个小视频逗乐了。
不,这又是“3P”魔鬼试图控制我!想到这里,她感觉到有力量了。
然后,把“永远”改写成“暂时”,体会一下这样的句子会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我觉得好像能活下来了。”她告诉我。
第三,再造一句话:我之所以遭遇这样的困难,会让我学会……
比如,会让我学会如何安抚自己,如何搞定他人,找到真正的自己,如何真正地爱自己,如何更尊重自己的边界……
当你拥有了更宏大的目标和意义感的时候,你才不会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当你站在更大的格局的时候,你才可以挺过危机。
一年以后,小A给我发来她在巴厘岛和男友的合照,她给我的留言是:
谢谢你,在我最黑暗的时刻的陪伴,你教会了我人生最重要的一课,那就是怎么在最可怕的时候,还去爱自己。
这么多年的咨询经验和自己的人生阅历告诉我,这个世界没有危机,所有的危机,都是我们和自己心魔的战斗。
真正的危机不在外面,而在内心;
真正的危机不在未来,而在当下;
真正的危机不于发生什么,而在于你是如何看待它。
“爱到绝处便逢生”不是鸡汤,而是因为只有危机的时候,我们才能退无可退,而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有动力挑战我们一直不敢挑战的,成长我们一直不敢成长的,爱我们一直不敢爱的自己,和这个世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