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婚姻,为何都败于性格不合
从什么时候起,你们之间除了冷战,就是吵架?吵架不怕,就怕你们没从彼此吵嚷的背后看到对方的需要。吵着吵着,把爱给吵没了,家也吵散了。
两个人要奔着一辈子时间共同生活,哪能没个意见不同的时候?从恋爱,到结婚生子,再到相伴到老,没点智斗鸡毛蒜皮的本事,这婚姻准得闹得鸡飞狗跳。
青年期:鸡毛蒜皮引发的分手
情人节那天,原本是准备烛光晚餐,享受二人世界的日子。没想到,二人精心策划的约会,因为一锅粥闹得要分手。
女人:“我早说过了,粥煮好放锅里就行,你非要一锅全盛出来放桌上,又占地方又凉得快!你没长耳朵吗?” (从行为指责到行为攻击)
男人:“真是笑话,我从小到大都是盛出来放在饭桌上吃,也没见把桌子挤坏,吃坏肚子啊。放出来不是方便盛吗?盛一碗粥还要不停跑厨房,你不嫌麻烦?” (解释辩解)
女人:“没见过你这么懒的男人,盛个饭都麻烦!”(再次攻击)
男人:“没见过你这么矫情的女人,这点破事儿也唠叨个不停,真是受够了!”(开始反击)
女人:“我看你就是故意气我,看我不顺眼,矫情,唠叨,你是不是不想过了?”(话题升级)
男人:“这话你说的,你不想过,咱谁也别勉强谁!”(下不来台)
女人:“不过就不过,你给我滚!”(愈演愈烈,更加下不来台)
接着是男人摔门出去的声音,留下女人独自对着一桌子好菜哭泣……
这是生活里常见的吵架模式。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夫妻双方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一旦自己的观点不被接受,就不断衍生放大,从说事转换到攻击对方,再从攻击联想到二人不合适,分手。
他们潜意识里觉得,你是最了解我的人,就应该认同我的观点,我也不用对你客气。你如果不认同,咱俩就是性格不合。
女人总希望男人能哄着自己,让着点。可是忍让一时容易一世难。上面的例子,女人刚开始表达自己观点时,就带指责口吻,对方下意识会进入“战斗”状态。
后来生气逼着男人离开,盛怒的男人没有退路。所以甜蜜约会泡汤了。
其实生活里的小事,寻找双赢很容易做到,只是我们不愿意换位思考,动脑筋去创造。
良性发展的对话应该是这样的:
女人:“老公,你为什么每次盛饭都把锅直接端到桌上啊?”(提问了解对方想法)
男人:“我是觉得盛饭需要来回跑厨房,不太方便。”(解释回答)
女人:哦,原来是这样,我还总担心锅拿出来没地方放。而且饭容易放凉,我怕你吃了拉肚子。(表达感受)
女人:不过我想到一个办法,你看餐桌的一半我们都拿来放杂物了,当然空间不够。要不收拾下这个地方,吃饭时可以把锅端出来,插上墙上的电源,岂不一举两得?”(顾及双方感受,想出折中对策)
男人:“这个办法好,我现在就收拾收拾。”(感受得到尊重,主动帮忙)
中年期:与其争“对错”,不如创“同盟”
夫妻俩在孩子做作业的问题上总有分歧。孩子刚上一年级,写作业有拖延症,每天计划的家庭作业,三个小时都写不完。他们的争论就这样开始了:
女人:“宝贝,你去睡觉吧,已经11点了,作业没写完明天补上。”
男人:“儿子,你每天都做这么晚,脑子都在想什么?今天写不完不准睡觉!一点原则都没有!”
女人:“老公,都这么晚了,孩子的身体你不考虑了吗?”(观点:孩子身体更重要)
男人:“你每天考虑孩子身体,他就知道拖到11点,就可以睡觉,作业就可以不完成。做事越来越懒散,没有原则!”(观点:做事原则更重要)
女人:“可是你看他,都写出两个黑眼圈了,你就是死脑筋。”(开始行为攻击)
男人:“你灵活,为什么你管了这么久,还是这么拖延?”(开始行为指责)
女人:“你简直不可理喻!”(继续行为攻击)
男人:“像你这么娇生惯养,儿子迟早没出息!”(继续行为指责)
在儿子教育上出现分歧,他们总希望按照自己的设想管教孩子,无视对方的观点。起冲突的关键,不是谁对谁错,而是没有形成统一策略,思考孩子拖延背后的原因,解决拖延的根本问题。
建议出现争论时,首先避开孩子,达成一致再由爸爸或者妈妈作为代表告知孩子父母的意见,和孩子商量可行性。
良性发展的对话应该是这样的:
妻子: “老公,咱们聊聊孩子做作业拖拉的事情怎么办,好吗?”
丈夫:“好吧,你怎么看?”
妻子:“我觉得都11点了,孩子本来习惯就不好,需要慢慢纠正,今天他做不完,可以要求他明天补上,身体要紧,你说呢?”(表达感受)
丈夫:“他每天这么拖,我担心他是希望拖到11点就可以睡觉,这样下去,做事情就没有原则了。”(表达感受)
妻子: “你的顾虑我也有,但综合起来考虑,我觉得身体的优先级应该是高于一切的。”(倾听对方感受,表达观点)
丈夫:“我也同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是不是可以一起想想,怎么帮助他改变?”(倾听对方感受,表达观点)
妻子: “我想了下,孩子现在的很多学习压力其实是学校无形给予的。虽然都是为了他成绩好,但是这样下去并不能达到目的。我们也需要为他创造一个适合他节奏的环境。还是要因材施教,不能一味的按照学校要求,必须完成所有作业。”(综合考虑,提出解决办法)
丈夫:“我也是这个意思,按照他目前的情况,我觉得阅读数量和算数题量可以适当减少,这样他容易有成就感。”(进一步提出办法)
妻子:“恩,我同意,假期我和老师沟通下咱们的想法,我觉得老师应该能理解。等他习惯培养好了,我们再加要求。”(认同对方看法,主动参与解决)
丈夫:“好的,辛苦老婆了,我尽量设计生活中可以引发孩子学习兴趣的话题,比如明天去超市就带他一起,帮我算账。”(肯定对方,主动参与解决)
妻子:“老公你太聪明了,那我去和孩子说说吧,减少题量我再辅导他,大概20分钟完成就睡觉”。(肯定对方,主动参与解决)
当双方不再纠结在对错上,而是共情到对方感受,并考虑到对方观点,形成同盟,综合双方意见,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就不会陷入相互指责,争论对错的误区。
老年期:因为懂你,脾气再坏也吵不起来
一对已经结婚60年的夫妻,女人十几岁就嫁给了男人。
男人年轻时勤快肯干活,就是脾气不太好。女人气坏了,就会找跟人哭诉,但只要到饭点,雷打不动回家给男人做饭。男人每次吃饭都要喝点白酒,女人就会唠叨他,叫他少喝一点。
不知从什么时候,女人看肥皂剧,男人会一直陪着她看。京剧节目时,男人还会哼两句,其他节目时,就都“睡着了”。
男人68岁那年,轻微车祸,手掌受伤,女人每天形影不离的细心照顾。可男人晚上呼噜声太厉害,平时老两口早就分开睡。
由于要照顾他,女人不放心离开太远,就在疲劳中听着呼噜声睡觉。偶尔会骂男人:“这老不死的,呼噜声能不能小点!”男人会被她叫醒,道歉,然后继续打呼噜……
后来,有人问男人,为什么脾气变得这么好了?
男人说:“年轻时压不住火,老和她顶嘴,偶尔还上手。日子长了,发现我赢了,她却跑回娘家了,我输了,她赶都赶不走。我还总结出她发脾气的规律了,做到心中有数,我脾气就上不来了。”
旁人很好奇,连忙问:“什么规律?”
男人说:“比如她照顾我的时候,活都是她干,有时她憋着不和我发脾气。憋坏了我也心疼,就让她发。再比如,我要是吃饭少,只喝酒,她立马就生气。”
“为什么?”
“我们都是饿过肚子的人,不吃饭在我们看来,特别严重,伤害身体,所以她会生我的气。”
再后来,男人去世了。女人说:“没有他在旁边的呼噜声,肥皂剧也觉得不好看了。在时嫌他吵,这下清净了,可这心里却从没踏实过。”
吵了一辈子,却也爱了一辈子,这就是他们的一生。
生活中只看“得失”的夫妻,只会把关注点聚焦在对方的攻击言语上,而不会思考对方不满的原因。
从心理学角度讲,男人不吃饭触发了女人当年饿肚子的痛苦情节,所以每次她都会潜意识爆发,不受控制地生气,担心男人再次被饿肚子,体验到饥饿的感觉。
当对方与你意见相左,可能是习惯不同,观点不同,或者是某件事触发了对方的核心情结。只有当你透过争吵的表相,看到背后的原因,你才能真正看见对方,理解对方。
人海茫茫,找个三观相合的人,太难。不如从现在开始,学着求同存异,学会看见彼此的需求,带着尊重和理解去爱你的伴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