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食堂 发表于 2017-10-17 23:32:11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排斥相亲?

相亲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相亲就是一场颜控的博弈。长得好看得追不上,长得一般得又看不上。每一次相亲,都是一场华丽的冒险,你永远不知道等待你的是哪一种奇葩。

日剧《东京白日梦女》中有一句台词:

喝醉酒摔倒被男生抱起来只发会发生在25岁之前。都30岁了就自己站起来吧,你们都已经不是小女生了。

女生一旦过了二十五岁,她们的年龄,似乎就成了身上最大的标签。不管事业是否成功,生活是否精彩,人们的关注点永远放在了还没结婚的状态上。

那些让你不要挑挑拣拣找个男人嫁了的长辈,似乎就是在说:

“赶紧放低标准找个合适的男人妥协吧!都老大不小的了!”


大学同学娇娇留学归来,正值二十五岁,在一线城市魔都打拼,收入还不错。虽然要租房开销大,但在国外生活过的她,并不觉得困难。

反倒是父母突然觉得她辛苦,开始在电话中经常说:“你看你在老家的同学都结婚了,你再不早点出去找对象,好男人就都被人挑走了,女孩子,早晚都要结婚的。”

她一开始说:“我不需要啊,这么好的年纪,我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工作也才刚刚起步,我还有好多理想没去做呢。”

父母则气急败坏:“女孩子天天就是工作,以后有时间照顾家庭吗?考个老师或公务员稳稳当当的,将来生了孩子还能带孩子,你现在还小,不懂得这个道理。你若是不出去找对象,我们就去人民公园相亲角给你找。”

娇娇也是被父母逼的无可奈何,开始相亲。

真正走上这条路娇娇有点疑惑:“面前这些长相一般,说话又让人不太舒服的男人,真的能结婚?”

相亲中的男人大概已经身经百战,说起话来都比较直接,对女孩子的问题单刀直入:

“你现在做的什么工作?加班吗?那没什么给自己的时间啊?”

“你家是北方的啊,那离这里挺远的啊。以后父母会来这边吗?”

“你有房子吗?将来买的起房子吗?”

“你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呢?”

相亲的男人,早就把自己的需求量化的非常明白,却把喜欢看得不再那么重要。

娇娇说,这一年中她为了父母的所谓的“安稳”,为了世俗的婚恋观,一而再再而三地委屈自己。

唯独没有想好,自己究竟该找一个怎样的人携手一生。



为什么我们中有那么多人会排斥相亲呢?

我想,大概是在很多人的心中,爱情应该纯澈得如水晶一般,不允许掺杂任何的杂质。

然而,相亲那赤裸裸的目的仿佛是狠狠打在我们脸上的一个巴掌,时刻提醒我们这个巴掌背后的丑陋与不堪。

我们相亲,在一大堆人当中选择一个匹配的对象,根据他们的性别年龄,工作收入,家世背景,气质长相,更甚者还要考虑身体的健康状况,选择一个适合我们三观以及生活方式的人,然后凑合着过完这一生。

我选择和你走入婚姻殿堂,只因为你是一个适合和我一起生活的人。很难相信,在这样的挑选与被挑选中,会产生爱的火花。

社会和世俗套给我们的标签太多了,“大龄”,“废柴,”单身狗”你感觉想做真正的自己很难,但你唯一需要重视的就是,你现在正值“最好的年龄”。

二十五岁,是刚好的年龄,三十岁,也正好。只要你觉得开心幸福那么无论何时都是最好的年华。



当两个单身男女,甚至还有双方家长,在一个环境还不错的公共场所坐下,各自的心里都揣着一本需要明细对比的账:年龄,收入,学历,家庭背景,未来发展。

没有相对无言的砰然,回眸一笑的心动,只有相互交篇名片时心头细致逐一的比价过程:年薪怎样,家庭如何?什么时候结婚合适?

这样思路清晰明码标价的交易,应该去银行或者交易所,怎能发生在咖啡厅?

我想与另一个人结婚,意味着接受他进入自己的生活,不只是分摊物质,还要共享精神。

结婚后我们要一起背负更多的事情,尽管我不愿承认,但我不再是为自己活着。我们会组建家庭,但家庭关系会衍生出细枝末节的问题。

所以,如果没有爱情作为支撑点,和另一个人度过漫漫人生,实在太困难了。

而相亲却往往是把爱最小化,在彼此身上看到得都是利益的最大化,这样的关系很难维持吧。

愿你无论何时,任时光匆匆,都能骄傲的扬着头,等待他的出现,而幸福这样事,你一步都不能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排斥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