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位:上流社会的幻觉
品位是指对事物的分辨和鉴赏的能力,这隐含着你早年的教育经历以及家庭环境,比如,如果你能够分辨法国红酒的年份,那么至少证明了你已经喝过无数这样的红酒,否则你不可能有这样的鉴赏力,你要能喝过这么多,起码你的经济能力不会太差劲。
有些品位是钱也难买的,比如当年美国人都是暴发户,但是和欧洲来的贵族坐在一起吃饭的话,别人一眼就能看出谁是贵族谁是暴发户,欧洲贵族有一套很复杂繁琐的用餐礼仪,这是他从小就要学会的,如果你小时候不去学,那么长大之后不会再有人来教你这些,而暴发户哪里有可能去学,所以餐桌上一眼就能看出谁是新贵,谁是旧贵。
暴发户盲目追求品味,有时候就成了奸商鱼肉的对象,比如高端红酒拉菲,拉菲每年只生产20万瓶,但中国市场每年会销售60万瓶,剩余那部分是哪来的?亚洲市场应该不会超过它总量的1/5,中国市场也就占1/10。为什么大量的假货充斥市场?因为想要装逼的人太多了。在国外卖一个美金的红酒,在中国能卖好几百块,盲目追求虚幻的品味,到头来就是当冤大头。
在国外,市场营销人员都知道一则经典案例,“芝华士”皇家苏格兰威士忌本来是个濒临倒闭的品牌,后来这家厂找到了一位市场营销高人,此人只指点了一句话,就奇迹般的将这家厂起死回生。这个办法简单到无法想象,就是“涨价”。芝华士品牌的威士忌价格大幅上涨,远远超过了其竞争对手。结果销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了令人吃惊的上升,但酒还是原来的酒,一点都没有变化。今天,芝华士行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量达4700万瓶。每一秒钟不到,就有一瓶芝华士在世界某一地方被打开。但是购买这些酒的人绝对不会知道,其实他们本可以只花N分之一的价格就能买到的。
《有闲阶级论》的作者凡勃伦认为,富人们要获得尊荣并保持尊荣,仅仅保有财富或权力是不够的,有了财富或权力还必须能给出相应的证明,由于你一般不可能将自己的银行账号亮出来给人看,因此你的消费行为就是你的证明。我们生活的目的中很大一块就是为了赢得其他社会成员的尊重,所以我们就必须要有和自身阶级相匹配的消费支撑。人类是一个层级社会,促使我们前进的动机是竞赛,使得我们努力想要跑到同一层级其他人的前面去,而消费那些别人消费不起的东西,就是很有效的手段,幸福的真谛不是拥有而是比较。每一个汽车广告都传达这样的潜意识:开了这个车,才符合这样的身份。汽车消费恰好满足了这个需求,因为汽车的价格相差可以上百倍,足够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人们购买所谓的名牌,其实是在假冒自己的身份,比如中产阶级冒充自己是上层,而上层又在冒充自己是顶层。普通老百姓们购买所谓的“假”名牌,给人以一种我穿名牌的错觉,试图提高自己的社会等级;中产们花费自己一个月的薪水,购买更高级的名牌,试图让人误以为自己是上层;上层穿着名牌却装作自己不知道身上穿的是名牌;而顶层因为地位牢固,不需要用名牌来证明身价,所以只看中合体舒适,完全不在乎品牌,比如巴菲特从来不炫耀名牌,因为他本身的价值比这些名牌还要高。
对于男人来说,和什么样的女人在一起,也是品位的一种。一个男人,只要挎着一个美女出现,就会大幅提高别人对他的评价,具体他长得如何,无关紧要。因为美女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品。但是一个女人,是不是挎着一个帅哥出场,并不影响别人对她的评价。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为官三代,始知穿衣吃饭”,意思是从一个穷人进化到有品位的富人,这段路是很难走的。中国有大量的新贵,有了钱之后狂买名牌车、名牌包、名牌鞋,这只是品位的初级阶段,大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我在这里的建议是:你有什么样的经济实力,你就去玩这一层次有品位的事情,超过自己财力范围玩高品位,你会很累的,也没有必要,因为人生的路还长着呢。你所玩的品位,只要比你想要吸引的女孩高那么一点点就足够了。
或者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去学习一些不需要花太多钱的品位,比如,对于古典音乐的爱好其实并不需要花多少钱。当然,如果你想学那些发烧友去烧器材,那就另当别论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共场合喜欢拿古典乐来做背景音乐,很多人的手机铃声也是古典乐,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因此你很容易在生活中听到,此时你就可以向对方讲讲自己听音乐的心得体会,从巴哈贝尔的《D大调卡农》一直可以谈到维瓦尔第的《四季》,当然这并不是装逼,你确实会发现古典乐之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