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ya 发表于 2017-2-15 15:22:20

更多做自己,更多幸福

如果你不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你会沉默在他人的声音和世界中,你会丢失了原本的自我,变得跟大家都一样。



meiya姐姐:

你好!

本人女,1990年出生,身高156,是一个可爱的胖子。

今年三月份在父母的逼迫下回家相亲。

回到家后,我撑着24个小时车程完全没有进食的身体,和父母表明了我的态度。大吵后,三个人都哭了,我妈不吃不喝,我也不吃不喝,最后终于我爸说,以后你的事我们不管了,你过年也不要回来了,免得丢人。


我所有的朋友、家人、同学都以为我在单位是个吹着空调的办公室行政人员,但其实我只是个每天要穿着严严实实的防尘工作服,戴着口罩手套,全身上下只露一双眼睛的普通作业员,一天在传送带旁站十个小时组装三百多个产品……我想改变,非常想。我从17岁出来打工,没有再向家里要过一分钱,每年给家里一万五贴补家用。父亲生意失败后欠下几十万的债,又因为疾病切除了左眼。我知道他们很辛苦,但是我做不到说服自己回家相亲,然后再同我父母那样,为了钱和面子活一辈子。在我21岁那年回家的一天夜里,父亲对我说:我只有一句话要送你,人活着一定要有面子,哪怕为了面子去死。我母亲说的是:你生在这个地方,你就要认命,你长得又不好看,学历又只有中专,你在外面不会有好日子。其实我希望他们说的是:你要加油,要努力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希望有一份能运用自己思维,真正喜欢的工作,哪怕这份工作不能让我买车买房,哪怕这份工作让我忙到一辈子只能孤身一人,哪怕让父母失望……上个月我报了最好过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自考本科学习班。学费很贵,我的朋友都让我不要交了,说外面竞争很激烈,让我直接花钱去买一个学历然后出去做销售,可是我不喜欢销售。


我该怎么办?



meiya

前两天我出门散步,经过一所小学,听到操场上一群小学生正在宣誓,看着他们胸前飘动的红领巾,才明白原来他们正在进行入少先队的仪式。我想起自己当年成为少先队员的场景来。我是班级中最早一批少先队员。宣誓后,大年纪的漂亮姐姐们给我们每一个人系红领巾,那种温柔和激动的感觉,至今我都能忆起。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有没有不想成为少先队员的小朋友呢?我想当然是有的。大学的时候身边的同学们争相入党,宿舍里的其他三个女生都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唯独我一点都不想,既是舍友也是班长的室友问:你的学习成绩挺优秀的,各方面也挺好的,申请入党说不定是最早一批班上的党员呢,为什么不申请?我只答:不想入党。当年那个觉得佩戴红领巾特别神气和骄傲的小孩是我自己,后来觉得入党很无聊,认定自己不适合成为党员的大学生也是我自己。因为,这些事情都是我想做的,我选择的。


当然,人生中有的时候难免要做自己不想做却不得不做的事情,做那些不是自己主动选择的事情,但是当你可以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你做了吗?

成长的路上,我看到许多同龄人,包括我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选择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

高考成绩出来后,报考志愿的时候,一窝蜂的学生填了计算机、国际贸易和经济学专业,但是他们对这些专业知之甚少,也不清楚自己喜欢不喜欢,只是因为当时这些专业是热门专业,他们觉得毕业以后好就业,所以就报考了。


念大专的时候,学校里一群人疯狂地选择自考,专业的选择上是“哪一个学校的自考好考,我就选择哪一个”。有一个同学连自考是怎么一回事都不明白就跑来问我借自考的资料复印。我问:我念广告学是因为我高考失败,想要本科学历,而且我想毕业以后当广告文案,我觉得我可以做这个。你为什么要自考啊?他答:因为大家都自考啊,多考一个证书总没有坏处。后来真正完成自考,坚持下来的人寥寥无几。当年受大学里考证热潮的影响,我考了两个国家会展策划师的资格证,一个拿到了证书但从未用过,另一个通过了三门考试,还有一门没通过,最终放弃了考试。至今,我都后悔在这两个证书上浪费的金钱和时间。试问,有多少人在大学的时候考了一堆自己根本不喜欢考的,后来也没有用的证书?


大学毕业后,很多毕业生迫于父母的压力,离开了原来学习的城市,接受了一份父母安排的不喜欢的工作,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参加一次又一次的相亲,然后继续听从父母对其未来的各种规划。“公务员稳定,是个铁饭碗,你考个公务员吧!”“女老师,尤其是幼儿女教师好找对象,你去考个幼师资格证吧!”“你赶紧买房吧,有房好娶媳妇,我们帮你付首付,你别去旅行了,存点钱还房贷吧。”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很少反对过父母的意见,因为他们当乖宝宝太久了,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再说他们也不知道如何不乖,有的人甚至像自己父母一样害怕那个不乖的自己。

许多年以后,当你一回头,想到这辈子就这样了吗,开始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悔恨那失落又盲目的青春,没有念自己喜欢的专业,没有和那个爱的人在一起,没有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没有在自己喜欢的地方生活,没有花时间在自己的爱好上,没有实现内心的梦想……当你发现自己成了自己曾经鄙视的那一类人,发现自己人生中的幸福时刻是那么少时,不要怪社会现实又残酷,也不要怪父母和身边的人,因为这一切都是你当初的选择。当初的你选择不做自己,当初的你选择了随波逐流,当初的你选择了放弃独立思考,当初的你选择活在社会与他人对你的期待中,当初的你选择了不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所以,你从来就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了几节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哈佛幸福课》。第一集开头的时候,他谈到一个有趣的事情。随着幸福课火热程度的持续攀升,他接受了非常多的电视、报纸、广播采访,但是都重复出现一个现象,就是采访结束后记者总会说一句:你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他问:如何不一样?答:我们觉得你应该是更开朗、更外向、更高一点。他讲这个故事主要是想谈人们关注的点错误了,应该关注信息本身,而不是关注信息的传播者。后来我看了泰勒博士写的书,这个故事又有了一个中国版本。他首次被请到中国来讲课,当他讲完两小时的课后,组织者感到相当不安,因为他期待的是一场激情澎湃、积极有力的演讲,可是这位教积极心理学的老师神情腼腆,讲话语气平缓,既不高昂也不激动。晚饭的时候,这位组织者委婉地提出:有些听众或许期待得到一种令人激动的现场感觉。泰勒微笑地说:“请允许我做我自己。”看到这里,我内心很受震撼。泰勒博士之所以能够讲授积极心理学,之所以这么受学生的爱戴,我想最首要的原因是他敢做他自己,也敢于要求别人允许他做他自己。


做自己并不容易,首先因为自由意志是个难以琢磨的怪物。哲学上来说,人所能拥有的全部自由是选择的自由,也就是所谓的自由意志。但是我们的每一个选择真的自由吗?我们真的有自由意志吗?当面对选择时,我们思前想后,考虑所有因素,最后做出决定,并执着地认为这是自己的决定,但是真的如此吗?试着想一下,假如在夏天你很渴,进了一家超市,想买点喝的解渴。货架上很多喝的正等着你选择,但是无论是产品的颜色、口味、品牌、包装,你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受到外界的影响,比如你选择了可乐,是因为你觉得可乐的电视广告做得很酷;你选择了茶饮料,是因为你的家乡是茶叶之乡,那里人人都喝茶;你选择了柠檬味的盐汽水,是因为你的女朋友/男朋友喜欢喝这个;你选择了纯净水,是因为从小你妈妈就不让你喝碳酸饮料或者其他的茶饮料,只允许你喝纯净水……其实这样的例子,生活中随处可见。我看了某本旅行日志或者杂志上的某篇讲地中海美丽风光的文章,所以生出了环游世界的梦想;我看了某部讲医生或者律师的电视剧,里面的医生和律师都很牛,所以我的职业理想是当医生或者律师;我受到全球减肥瘦身潮流的影响,所以决定把体重控制在90斤左右作为我这一年的目标……这些可不可以说人并不存在自由意志,一切都已决定,只是我们无法了解?我们是不是就这样被生活推着,随波逐流?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做自己并不容易,其次是因为做自己需要勇气,做自己充满了风险。这种风险是不言自明的。首先你将丧失集体温暖的安全感,当大家都这么做的时候,你不这么做,被孤立的不安、孤独、寒冷将会侵蚀你的身心,“不一样”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才会有人在面对“为什么结婚”“为什么生孩子”“为什么要赚更多的钱”诸如此类的问题时答:大家都这样啊。只要跟大家一样,你就有安全感了。但是这种集体的温暖也容易让你迷失并丧失自我,仿佛你从未为你自己而活过一样。所以,勇敢者选择了宁愿清醒地孤独着,也不愿在人群中昏睡一辈子。


有个故事许多人已讲过,但是,我想在此再讲一遍:

20世纪初,沙皇车队的哥萨克人对犹太人进行大规模的迫害。俄罗斯境内的一个小村落住着一个犹太小男孩,小男孩和祖父的感情非常亲密,他的祖父正好是这个村子里的老教士。村子里的犹太人都相信,他们的教士和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或摩西一样睿智。小男孩每天都会陪祖父从他们简朴的家散步到集市去。哥萨克骑兵总是挥鞭而至,掀起漫天尘土,宣读当天的敕令:“今天起,任何犹太人购买马铃薯,一次不得超过五个。”或是:“沙皇有令,所有犹太人必须立刻将他们最好的牛卖给国家。”每天,同样的故事不断重演——老教士和其他人一起听着沙皇的敕令,然后他向那些哥萨克人挥舞着他的拐杖,大声叫道:“我抗议!我抗议!”随后其中一个哥萨克人就会骑着马过来,用马鞭狠狠地抽向老教士,临走之前还要吼一声:“闭嘴,你这老蠢货!”老教士挨不住鞭子,就会倒在地上。他的教徒们会冲过去扶他起来,帮他拍掉衣服上的泥土,然后他的小孙子再搀着他回家。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小男孩看着这惊悚一幕再三重演,终于他再也忍不住了。有一天,小男孩送满身乌青的祖父从集市回家时,鼓起勇气问:“亲爱的老教士,”小男孩的声音带着点微微的颤抖,“您明知道那些士兵一定会打您,为什么还要每天在他们面前抗议沙皇呢?您为什么不能保持沉默呢?”老教士对孙子慈祥地说道:“因为明知是错的事情,如果我不大声抗议,我就会渐渐和他们一样了……”


是的,如果你不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你会沉默在他人的声音和世界中,你会丢失了原本的自我,变得跟大家都一样。值得安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时候,做自己并不太难,不需要像老教士一样日复一日地挨皮鞭。你需要的是一点尝试,一点坚持。当你前进的道路上遇到挫折,身边的朋友劝你放弃时,如果你坚持了,得到的回答通常是:好吧,兄弟,我不理解你,但是我还是陪着你。当个人的理想和家人的期望产生冲突的时候,如果你不妥协,得到的答案通常是:好吧,我们尊重你的选择。或者:我们也老了,累了,你自己的事情自己看着办吧……

我刚毕业的时候,父母强烈要求我回家乡或者去广州这样离家乡稍微近一点的城市发展。我在电话里清晰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我喜欢上海,我想在上海生活,我在上海又有朋友,你们要和我一样相信,我在上海会生活得很好,从小到大我都为自己做决定,这一次我也要自己做决定。父母开始动摇了原来的想法,后来看我生活得也不坏,就再也没有提让我回家的事情了。


其实,父母并不是如我们所认为的那样不开明,不通情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态度。你一定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对自己的一切行为担负起责任。当你对他们表明态度,好好地沟通,希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愿意承担起自己生活的全部责任,他们大都能够理解。就算一开始不能马上接受,你若坚持久了,他们也都默默接受,毕竟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快乐。最重要的是你去做、去努力,让父母看到你的成长,相信你。我觉得最可怕的是那种自己不去坚持、不去争取、不能为自己做决定、不能承担起自己生活的责任,听了父母的安排后又反过来指责父母控制自己的生活,干涉自己人生自由的人——因为你根本就没有为自己争取过,凭什么指责父母的安排。比如你明明不想没完没了地去相亲,却又觉得父母是对的,听了他们的话,乖乖去相亲,然后委屈满腹,身心疲惫,你能怪谁?只能怪自己没有担当,没有自我。

自己的选择不是满足他人对你的期待,也不是炫耀给他人看,而是你内心真实的想法,你自己想要的生活。幸福不是完全没有痛苦,百分百快乐的,而是增加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并减少不得不做的事情。当听话的乖孩子和好学生太久的人,从现在开始,不妨偶尔做一下不那么乖的自己,别怕得罪老师,别怕惹爹妈生气,别怕伤了朋友间的友谊,只有你先做自己,他们才会开始接受真实的你,你的幸福才有可能越来越多。


怎样的人生是幸福的?可以自由选择的人生是幸福的。

希望不乖的小孩可以快乐成长;乖乖长大的大人能够学会偶尔不乖。

祝所有的小孩和曾经是小孩的大人快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更多做自己,更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