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ya 发表于 2017-2-3 20:24:21

流浪几张双人床,反省上次犯的错,才让戒指义无反顾的...

前几天看孟非主持的《四大名助》,苦恼者是一名大四女生,苦恼的原因是妈妈对自己管控和干涉太多,房门不准关,微信随便翻,毫无隐私而言,还限制其交友和恋爱的自由。

她和男同学(妈妈不准叫“男朋友”)坐床上看视频,妈妈会搬把椅子坐对面看着他俩。她不许女儿和男同学有除了拉拉小手之外的任何亲密举动。

这位妈妈不希望女儿大学谈恋爱,但同时又希望女儿到了研究生谈一次恋爱就结婚。

孟非作为一名父亲,女儿和这个女生差不多年纪,他这样劝这位同龄人:“我对我女儿这么说,你一定要认认真真多谈几次恋爱,你才能分得清什么样的男人对你最好,你才能有比较。而你就是逮着一个,不挑不捡,是个男人就行,碰上一个,这辈子就跟他,我觉得你是个不负责任的母亲。”

我很认同孟非的说法,年轻人婚前应该多谈几次恋爱,“恋爱”即“练爱”,它是一个人练习爱的过程,教会一个人更多地认识自己,知道什么样的人是适合自己的,教会一个人如果更好地去爱人,促进Ta去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可爱的人。

如果说生活是一场修行,那恋爱无疑是这场修行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很多人正是在爱情这所学校里,让自己慢慢成长和成熟起来。



我看清楚了,什么是适合自己的


何西是大城市的女生,名校硕士毕业,收入颇高。父母是双职工,爸妈的关系比较平等有爱,爸爸不仅关心和爱护妈妈,还会平等地分担家务。家里的各种决定,小的去哪一家饭店吃饭,大到买房买车,都是他们俩共同决定的。

何西谈了两次恋爱,男朋友都是有大男子主义的男生,要求女友事事都要顺从自己,听自己的话,而男朋友的母亲们都是缺乏自己主见,对丈夫俯首听命的传统家庭主妇(没有歧视家庭主妇的意思),她们的生活重心就是将老公、孩子照顾好。

有一任男朋友和何西发生争吵时吼道:“你为什么就不能像我妈妈一样,做一个听话的女人?!”

经过这两次恋爱,何西明白自己会被有大男子主义气质的男生吸引,因为那样的男生会给她一种力量感,霸道感,与自己的父亲很不一样(因为差异,所以吸引),但是真和这样的男生在一起,她又非常痛苦,两个人矛盾冲突不断,因为她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有自己喜欢的工作,特别希望被男友平等、温柔、尊重地对待,而对方却做不到,对方往往习惯并认同自己原生家庭的两性相处模式,希望女人一切都听自己的。

这两次恋爱,何西深刻认识到:有大男子主义的男性不适合自己,她理想的爱情模式是像自己的父母那样——彼此平等,相互尊重。




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

阿祖爱上比自己大三岁的白果,两人同居两年半,但阿祖始终没有担负起一个伴侣的责任。他贪玩、躲懒、喜欢打游戏、花钱大手大脚,周末经常自己和朋友一起出去喝酒、吃饭,很晚才回家,常常不顾虑白果的感受,留她一个人在家搞卫生。

有一段时间,他沉迷于网络赌博,刷爆了信用卡,还向朋友借了好几万。白果看到男友意识到自己做错事了,并没有责骂他,而是选择帮他一起还债。

当阿祖的母亲因为两个人姐弟恋的缘故,打电话给白果,反对他们在一起时,白果很伤心,但更令她伤心的是男友的表现,阿祖对此事默不作声,他没有安慰她,也没有与自己的母亲做任何沟通。

最终,白果提出了分手,非常坚决,并在提出分手的第二天搬出了他们同居的出租屋。

白果离开后,阿祖在单身的日子里,回忆起两个人相处的点滴,反省自己犯过的错,他才知道:自己是个非常糟糕的恋人,懒惰又自私、缺乏责任和担当,像一个任性的小孩,同时自己的母亲又是多么强势和难以相处,而自己面对强势的母亲又是多么的软弱。

白果走后,他才看清楚,原来这个女人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原来这是一个很优秀,很棒的女人,她因为爱他,一直在包容他,耐心等他长大。

他后悔不已,但世上没有后悔药。

分手半年后,他去找白果,但她已经有了新恋人,又过半年,她结婚了,过得很幸福。

而阿祖开始改变自己,不再沉迷于打游戏,学会了白果最爱的红烧排骨,学会了存钱,学会拒绝强势母亲干涉自己的生活,学会怎么去爱一个女人……

此时,他才真正明了白果喜欢的那首歌,究竟在唱些什么:

后来 我总算学会了 如何去爱
可惜你 早已远去 消失在人海
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
有些人 一旦错过就不再



每一段爱情,都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Mary谈了三个男朋友。

第一个男朋友在他们恋爱的一年期间出轨过两次,但每一次Mary都选择了原谅,因为她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感受不到被爱,缺爱的她太依赖,也太需要这个男友给自己带来被爱的感觉了。所以,哪怕只残存一丝的温暖,Mary也愿意苦苦维系和经营两个人关系。

这个男友对她并不好,经常对她呼来喝去,忽冷忽热。 Mary和他是同行,他经常要Mary帮自己忙,整理客户信息,做ppt,利用Mary的客户资源赚钱,但赚到的钱一分从不会分给她。

在这段关系中,Mary看到了自己讨好的模式,如果一个人因为依赖一个人,依赖一段关系,心怀恐惧和不安全感,而不断讨好对方,企图通过讨好换来对方和自己在一起,不仅得不到对方的尊重、珍惜和爱,还会被对方利用、剥削和鄙视。

第二个男朋友是个有家室的男人,Mary明知道跟这个男人谈恋爱没有结果,对方不会为了自己离婚,对方也没有多爱自己,自己只是他乏味婚姻生活中的一味刺激剂,但是她却沦陷其中,花了快两年时间才离开他。

因为他身上拥有自己渴望却没有的东西,他是职场成功人士,热爱自己的工作,每日运作着几千万的项目,穿着高档西装,举手投足间充满自信。而多年来没有找到自己职业成就感,总觉得自己没什么能力的Mary,和这样的男人在一起,会让她产生一个幻觉,仿佛自己也是一个成功者。

通过这段恋情,Mary学习到:你无法仅与自我价值感高的人在一起而起到真正弥补自身低价值感的疗效;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必须要靠自己挣得,另一半无法给你,孩子也无法给你。



第三个男朋友是个靠谱、居家的程序员,对物质没有太大的欲望,喜欢平淡闲适的生活。和这个男人恋爱,Mary总是试图改造对方,要求对方不断上进,不是逼着他学习英语,就是要求他争取公司里更大的项目,让他加班加点的工作,周末也不让他放松,给他上了一个经济学的在职研究生班。

两个人常常为此事争吵,最后男友不堪压力,选择了分手 。

这段恋爱关系让Mary看到了自己什么都想要的贪心,既要男人有时间陪着自己,爱着自己,又要男人赚大钱,事业成功。

她从中学到了更多东西:

一个人改变自己很难,而改变别人则更加困难,在亲密关系中玩改造游戏容易失败。

爱是接纳对方的本来样子,而不是改造对方。当你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时候,你就没有了尊重,好像在说,我比你好,我比你更懂得怎么去生活。

我们责怪别人不能让自己过得幸福总是更容易的,但其实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幸福负责。

虽然经历了恋爱的挫折,爱过、痛过、灰心过、对自己失望过,但在往日恋情中学到的功课,让Mary对自己未来的婚恋变得更有信心了,她看到自己正不断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我想要的生活,没有捷径

我很喜欢一部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电影《成长教育》,该片根据英国泰晤士报记者琳•巴贝尔(Lynn Barber)的回忆录改编。

故事的女主角16岁的少女珍妮出生于小康之家,父母关心她的学业,反复督促她努力学习,目标是考上牛津。

她是一名学霸,也是一名喜欢音乐、文学等艺术的小文青。

一个雨天,珍妮邂逅了成熟男人大卫。这位大叔事业成功,风流倜傥,气质不凡,特别吸引珍妮。他不断带珍妮出入各种高档酒吧、艺术品拍卖行和高级餐厅,甚至说服珍妮的父母带她游览梦寐以求的艺术之都——巴黎。

在这样强大的爱情攻势面前,任何人都会沉浸其中,珍妮当然也不例外,她迅速坠入爱河,爱上了大卫以及大卫带给她的华丽、美好、各种高大上的理想生活,她再也无心向学了,不顾校长和老师的劝阻,决定辍学结婚。



但事实真相有点残酷,大卫是个有妇之夫,单纯可爱的珍妮一不小心 “被小三”了。

好在珍妮及时从浪漫的梦中醒来,恳请老师让她重新回来念书。



最后,她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了牛津。

在我看来,珍妮是幸运的,她在少女时代轻易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很快幻灭(这样的经历像过山车有木有),但她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成长教育,学到非常重要的一课:我想要的生活,没有捷径。

我喜欢这个故事,因为它让我看到自己年轻时(爱做梦的年纪)会有的一种幻想,渴望走一种捷径,借着别人的力量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生活最终让我明白,我没有走捷径的幸运,生活也没有捷径,绝大多数人想要的理想生活都不是唾手可得的,而需要自己去努力追求和付出。

爱情是一个人迅速成长的途径之一,恋爱的欢喜和忧愁会极大地丰富一个人的生命体验,拓展一个人的内在感受。

爱情,让一个人变得成熟起来,但前提条件是这个人懂得思考,反省自己。于是,每一场恋爱都会教我们如何更好地他处和自处,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爱情,不是得到,就是学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流浪几张双人床,反省上次犯的错,才让戒指义无反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