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相爱的两个人,感情为何越来越淡?
诗人古川俊太郎说过一句话:“我和一个女孩交往久了,感情慢慢变淡,但是谁也不好意思说分手,只好结婚。于是等到离婚,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分开了。”十点君的大伯也曾和我说过一句很糙的话:“什么爱情不爱情的,婚姻就是凑合着过日子!”所以,我常常疑惑,为什么两个人结婚前感情那么那么好,结婚后,感情越来越淡?维持好的亲密关系为什么那么难?究竟有没有解决之道?
▼
当婚姻关系如同“搭伙过着日子”
在中国人,很多人的婚姻关系像工作同事一样,分工明确,各尽所职,就是常说的那种“搭伙过日子”的生活。
在这样的关系里,所有的沟通都是事务性的,功能性的:
明天我加班,你能不能去接下孩子;
下个月妈妈六十大寿,在哪里定酒店;
液化气要去充值了,这两天你有没有时间;
晚餐是红烧带鱼还是红烧鸡块?
当然,如果有了孩子之后还有个很重要的谈话主题:谈论孩子,还有孩子的学习……
在这种关系里,两个都不会彼此表达太多个人的感受,更谈不上心灵的交流。但所有家庭的生活的功能都运转正常。
是的,正常。
正是因为看起来正常,所以心底那份虚无感才不知道如何应对,如果这样人人称羡的生活你都不满意,似乎太不知道好歹了。
但如果你注意到了这份虚无感,就意味着你还没有把自己物化到底,你对自己的心和感受还保有一丝敏感,渴望体验生而为人本来该体验的东西——
给出爱,表达爱,接受爱的那些感觉。
当你没有真正体验到这些时,也许你的头脑可以自我安慰,这样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但内心始终有股力量在不安分地涌动,四处寻觅一条可以通向自己灵魂的皈依之处的出路。
有一次,跟一个许久未见的男性朋友C君聚餐。C君结婚十多年,有两个孩子,也曾经历过事业的巅峰,只是那时自我要求太苛刻,也太急躁,为此损耗太多,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了。
现在,他把自己放在一个相对清闲点的位置,前两年添了一对双胞胎儿子,一切都按着世俗标准中的正常路径在走,他自己也觉得现在生活应该很满足。
可席间跟他聊天时,他告诉我,现在只要有时间,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睡觉,即使白天没做什么事儿到了下午也常常觉得累兮兮的。做什么也提不起兴趣。
听着这些话再配合他那暗淡的眼神。我知道这哥们儿正在经历生命的——
无意义感
我说,去找些你想做会让你感到有热情和开心的事情做,找些让你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事情做。你能想到什么吗?
C君沉思良久,抬头很认真的说,我想外遇!
我看到他在说这话时眼里终于有光亮闪了一下。
我哈哈大笑说:“好,好,我支持你。不过有个前提。”
他说: “啥?”
我说:“只要你能过自己那关,能完全放下你的愧疚感。对你的太太,你孩子,还有你外遇对象,相关人士,当然,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如果你能做到,我支持你,大胆地去吧!否则,旧的烦恼未尽,又添加新的烦恼。你想要的东西也没有办法真的得到。”
他有些讶异我的态度,没有收到评判或疑问。但似乎对我的忠告也有些困惑。
后来我们的谈话被打断了,我也没有和C君没有在这个对话上深入聊下去,近来也没有跟他联系,不知道他有没有找到更好的途径来突破自己的无意义感。
但我知道的是:
像C君这样
婚姻来到死寂期
内心涌动的一股能量无处安放的人
比比皆是
▼
循环:蜜月-权力斗争-死寂
亲密关系的最初的蜜月期,我们会对对方有很多美好的投射,也会体验到很多甜美温暖的感觉。
随着关系的亲密和更多的信任,我们开始暴露自己内在的阴暗面,同时也渴望对方能做到自己所期待的样子,于是不满,争吵开始了,这时进入关系的第二个阶段——权力斗争期。
这里的“权力斗争”并不是在争某种实际的权力,而是两个人都在争自己的需要应该优先被满足。例如:
被理解
被支持
被欣赏
被重视
被照顾
......
这个阶段两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的需要有足够合理的理由被优先满足,两个人都会在这个阶段累积很多的委屈,愤怒甚至心碎的感觉。
到最后就会吵的精疲力竭。
然后,就会来到关系的第三个阶段——死寂期。
在这个阶段两个人终于没有太激烈的争吵了,这种表面上的风平浪静,并不是关系变得亲密和和解,只是因为真的是吵累了,吵不动了。
很多人以为自己“放下”了,这种“放下”只不过是失望之后无奈的放弃而已。
真正的放下是彻底的释然和谅解,而这个阶段看似平静只是因为最后发现无论怎么吵,似乎都没有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改变,只会觉得:
“反正吵了这么多年,你也本性难改,我对你也不抱什么希望了,就这么将就过吧。”
事实上,这是一个很好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长的机会,因为你会意识到并不会有人因为你的期待而被改变。
那么你开始需要学习的,是不再依赖别人来满足内心被爱的渴望,也不再依赖别人来让自己快乐,而是学会真正地爱自己,而不是向外抓取。
但是......
很多人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来扩充自己,而是转而压抑自己内在渴望、体验爱的这份生命原始的动力,宁愿用一些合理化的限制性信念自我说服——
“婚姻就这么回事儿”
“男人/女人都一样”
“大家不都这么过吗”,也不愿意改变自己。
于是,这个阶段的婚姻就变成满足生活功能性需要的一个合作社。彼此都没有在这段关系中获得多少爱的滋养。
这样的亲密关系在中国比比皆是。
也许外人看来,两个人同进同出感情甚佳,但其实当事人都明白,在这段婚姻里,自己内心那个渴望被爱的空洞从未被填满过。
这份对伴侣的失望也绝对不会单一孤立地存在。
生命是全息的,所有部分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叠加。
所以这份失望也会延伸到对婚姻的失望,对生活的失望,归根结底最后还是对自己的失望。而长时间无法改变时,我们就会陷入无望的感觉,于是巨大的无意义感就产生了。
当空虚感和无力感袭来时,我们为了逃离这种感觉很容易进入另一种沉溺的状态,说白一点,就是容易上瘾。
要么对某种事物
要么对某人
所以,在死寂期的婚姻中
▼
有些人是工作上瘾,成为工作狂,不停地加班出差;
有些是沉迷网络或游戏;
有些是不停地去旅行;
有些人是对教(Kong)育(Zhi)孩子上瘾,会把在伴侣身上缺失的爱全部投射到孩子身上;
还有些,是对某个异性上瘾:
被吸引、出轨、然后上演一通狗血的剧情(比如正在被全民热议的王宝强前妻)。
再和另外一个人轮回一次蜜月期——权力斗争——死寂。只不过每换一个新的人,蜜月期的时间会越来越短。
可能和第一个人是6个月,第二个人只有2个月,第三个人的蜜月期两个星期就结束了。
但是,如果当事人不自知的话,会不断地轮回这样的故事。
很多人会在死寂期这个阶段停留很长时间,像我们父辈那一代人——
夫妻和对方形同陌路甚至像仇人一样过了一辈子,却也不离婚,也不改变自己的模式,一直到死都没有从这个阶段毕业,没能去到下一个阶段。
就这样在相互的怨怼纠葛中,消磨了好不容易来一趟地球体验做人的机会。
▼
你绝对值得拥有对得起自己人生的美好关系
事实是,当你感觉被“鸡肋”婚姻困住时,这是你自己的一种选择,你并不打算真正离开这个自己一直在嫌弃的情境:
要么是侥幸地希望自己不做任何大的改变下,靠时间的流逝让问题自行消失;
要么是骨子里就不相信自己可以拥有真正高品质的亲密关系。就像弗洛姆所描述的——可以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而双方都会因唤醒了内心的某种生命力而充满快乐。
因为大多数人的生命标准是很低的,“好好过日子”是他们这辈子的最高目标。这种人的人生格言就是,“能将就的,绝不挑战更好的!”
网上有篇叫做《王菲只是冒犯了你们凑合的人生》的文章,就很好地表达了这个部分:
作者作为一个编辑,经常会收到一类稿件,说自己的父母怎么打打闹闹吵吵嚷嚷过一生,现在年纪大了,相依为命了。做子女的就感慨,这就是真爱啊!吵吵闹闹里才有真爱。
作者在文章里说,每当看到这样的文章就忍不住腹诽,狗屁真爱啊,是根本吵不动了好吗!
这也是那么多人喜欢抨击王菲的原因,正是因为她太不将就了,活得太我行我素,活得太精彩了。
而像王菲这种人的存在,如果不攻击她们,很多善于将就的人真的再也无法理直气壮的自我安慰了。
真正的艰难,并不是做了一个选择之后要面对接下来的一系列挑战,而是你一直无法做出真正地决定,长时间焦灼在“要”或“不要”之间自我消耗。
就像我常常讲的,你要么站起来全力奔跑,要么躺下来好好休息,但你别一直蹲着。
把自己长时间陷入进退两难,左右摇摆的状态,把大好的生命都白白浪费在自己各种分裂的人格争斗中,外人看你吃喝拉撒一切正常,只有你自己知道这种自我消耗的精疲力竭是多么痛苦。
很多人以为不做决定是最安全的,可以规避掉决定所带来的风险,然而你不知道的是这种不做决定僵持消耗的状态所浪费掉的宝贵生命,才是你付出的最大的成本!
无论你是决定在你的亲密关系里真正给出承诺,去沟通、去面对、去道歉、去原谅;
或是拿出力量带着祝福和感激彻底结束一段亲密关系,勇敢的去面对未知。
这都是很好的。
无论哪种决定,一旦真正做了选择,你都会感到轻松豁然。你会进入下一个全新的伙伴关系期,体验到完整而成熟彼此支持信任的亲密关系。
而你需要做的是拿出力量去做出选择,哪怕暂时没有力量也没关系,你依然可以学习成长寻找支持。
但绝对不要纵容自己以回避的态度长时间滞留在这里,也绝不要相信别人告诉你的“大家都是这样过的,你还想怎么样”!
你来到地球上不是来将就的,你绝对值得拥有对得起自己人生的美好的关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