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两个人一天下来超不过10句话,这日子怎么过?
夫妻两个人一天下来超不过10句话,这日子怎么过?前几天有心友给平台留言说,自己每天下班回来,就只看到老公在那里玩游戏,跟他说话他也爱搭不理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想,类似的情形,或许很多家庭都出现过吧?最近是欧洲杯,恐怕又有一大群男人眼盯着足球而把老婆的话自动屏蔽了,不知道这些日子会不会再次上演女人和足球争宠的传统戏码?
为什么夫妻交流对女人意义重大?
夫妻两个人一天下来超不过10句话这件事本身,对男女的意义和影响可能是大相径庭的。我就曾经问过一个男性朋友,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该怎么办,他对此颇不以为然,回答说,这在有的夫妻看来很正常啊,日子一样可以过下去啊,我们现在不怎么说话,有可能是彼此很默契了,我一个眼神她就知道我的需要,也可能我们会定期出去玩,那时就有讲不完的话,各种可能都有啊,情感可以这么量化的吗?那一天说100句话的夫妻,说不定言多必失,最后还谈崩了呢!
我听了忍不住直笑,这真是典型的男人思维啊。可是女人呢?大概很多女人面对和老公没话讲的状况,都会焦虑甚至抓狂吧。因为对于很多女人来说,被人所爱是人生关键性的大事,被人所厌则是人生毁灭性的惩罚。在婚姻中,她们最在乎的是亲密感,最敏感的是远近感,她们时刻留意着,老公还在乎我吗?他还爱我吗?他还爱我多少?我在他心里是什么位置?我对他还有多少吸引力?——总之一句话,我们的关系是不是有危险了?
女人判断一份情感关系牢靠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他愿不愿意和我聊天?”因为在女人的世界,大家往往用交换秘密和共享信息的方式巩固情谊。你是我的好闺蜜吗?那好,你肯定会告诉我很多秘密,我也会告诉你很多八卦。Papi酱曾有一个视频说的就是办公室里一群女孩通过背后抹黑另外一个女孩来形成联盟——女性有时候会通过谈论一个不在场的人,把她作为一个共同的敌人进行攻击,大家一起把攻击性发泄到这样一个中间地带,来确认彼此的关系。
所以,如果自己的老公不爱和自己讲话了,对女人来说往往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但男人们却可能乐得清静,反而会觉得女人大惊小怪——“至于吗?”
老公为什么不愿意和你交流?
晓梅和老公最近就陷入了这种局面,晓梅很想改善这种状况,她非常怀念刚结婚时两人无话不说,亲密无间的状态。为此,她做了不少尝试和努力。
“老公,今天工作怎么样?顺利不?”“嗯,还行。”
“哎,老公,你看什么呢?老拿个手机,有什么好玩的事儿?”“没什么。”
“老公,昨天我妈又和我念叨我哥我嫂子那些事儿了,可唠叨了。”“哦。”
“老公,我们老板最近总对我不满意,总是挑我的刺儿。”“嗯,他压力大吧,别理他。”
“老公,今天晚上我给你做你最爱吃的红烧肉好不好?好久没做给你吃了。”“好呀。”
大家看看,这长短配的对话还怎么进行下去?连我这个观众,看得都要犯尴尬症了。
为什么看起来似乎总是晓梅一腔热情,而对方不冷不热?难道男人就天生话少?非也。
你看多少男人谈论起足球、政治那都是滔滔不绝。曾经在有一次心理学的工作坊上,大家讨论为什么男人在家里总是沉默,有几个妻子带着自己的老公参加,结果发言的时候,一位妻子一直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而她的老公却是最活跃的,说起话来长篇大论,最后还指着自己那位一直很安静的老婆说: “她就是一个特别唠叨的女人。”全场哄堂大笑。这又作何解释?
其实,道理很简单,晓梅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男女有别。她们总是在用女性沟通的方式去和一个男人沟通,自然容易造成“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况。“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我们自以为别人和我们是一种人”,女人一定要牢记,对方是和我来自不同星球、有着不同思维的人,不能想当然地期待对方会像同性伙伴一样对我进行回应。男人能不能够跟你亲近取决于你能否抓住他的核心路径,你是否知道他需要什么,并以他的行为方式去接近他。
[*]首先是话题的选择。
在《男人不会告诉女人的九件事》那篇文章中,我们曾经提到过,男人们往往不喜欢聊女性话题,比如家长里短,穿衣购物,他们兴趣不大,而且聊这些话题无法展现他们的学识与能力,他们喜欢演讲式的、可以展示自己的谈话,因此用这种话题和方式去破冰往往只会自讨没趣。
[*]第二,要牢记男人的被迫害妄想是什么。
男人们最怕的是被操纵,被控制,失去自由,将自我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举个例子来说,女人们喜欢问“在哪儿呢?”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女人之间会很乐于交流,“在公司呢,正打算去吃饭,正等电梯呢,你呢?”“我今天休假,逛大悦城呢,无印良品有打折,我正挑衣服呢!”我们会觉得这种信息交换再正常不过,但是对于男人来讲,或许是DNA里携带的久远的作战记忆作祟,暴露方位简直就是罪不可赦,你问他在哪,他会近乎本能地竖起防御、提高警惕,状态一紧张,这天就不好聊了。再比如,对男人来说,女人阻止他去看手机、看报纸,就相当于反对他去做一件重要而且对关系无害的事情,违反了他强调的独立性和行动的自由,是很让他反感的。
[*]第三,男人们很怕负能量。
在女人的世界里,开比惨大会是大家特别喜闻乐见的事。“我儿子太不听话啦!”“你那算什么,你看我那个奇葩婆婆!”“好啦你们两个,你们只是家里烦,看看我,家里一堆事,公司里还勾心斗角的,简直没地方清静了!”……女人们可以无穷无尽地把对话进行下去,既减了压,又拉近了距离,乐此不疲。可是男人们认为分享负能量是一种可怕的降低士气的行为,会显得懦弱和无能。
女性的视角习惯把自己贬低,习惯于谦虚、示弱,自我反省,习惯于压抑自己的需要,顾虑重重。但在男性视角里,他们习惯于把自己抬高,让自己居于上位,去直接表达,直接解决问题,所以他们会很怕这种不停“向下出溜”的谈话,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和对方都向上拽,而如果妻子还是一味地自怜,男人自然就不想再把对话进行下去了。
[*]第四,女人不断地讨好,未必能讨来“好”。
对于男性来说,被人所敬是人生头等大事,被人所辱是人生最大的惩罚,女人往往是先有亲密再有尊重,而男人则是先有尊重再有亲密。那么尊重来自于什么?男人的答案是“不打不相识”,尊重来自于交锋,来自于力量的较量。所以如果女人总是自降身段,让自己居于一种下位、下下位的姿态去“求着”对方和自己沟通,这在很多男人看来就是非常没有吸引力,甚至是瞧不起的,这会让男人觉得你是一个负担,而且觉得你在把他拖下水。
实际上男人更喜欢挑战,更喜欢女人说“你要不说话我就不带你玩了啊”,“你要不理我你就错过这次机会了啊,错过了你会遗憾终生的”——女人要去创造一个“场”,而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无力者,一个受保护的人,一个被动的人,一个等待对方来解决问题的人,好像对方不和自己说话就活不下去了一样。
[*]最后,别在“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的时候强行对话。
出现一天下来不超过10句话的局面,往往夫妻间可能已经有些生疏和冷漠了,情感银行的存款可能已经不多了,那么这个时候的沟通就需要更加小心,一定要讲究时机和策略,千万不要不管对方是什么状态,非要不达目的不罢休。我那位男性朋友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提到,不说话首先可能是因为太累了啊!满脑子想的都是工作上的事,当然没心思闲聊天了。想想的确会是一个现实的原因。所以再动听的话,也要在一个合适的氛围下,才能起到作用。
女人可以如何做?
在这里,我们最主要想强调的,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解决了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所谓的话术才是有意义的。那么这个问题是什么?很简单,女人,你把自己放在了怎样的位置上?你如何看待自己?你是怀着怎样的动机去增进与老公的沟通的?
换句话说,你有没有克服女性最常见的、本能的被迫害妄想——被抛弃,被忽视,被远离?你有没有走出女性的舒适区?
中国女性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深,这个深的部分,就是大家无意识地都有一种弱者、依附者的自我意象,仿佛没有男人就无法幸福,很多东西都在不停地传递、强化这个信息。所以,中国女性最大的问题是要发展自己的自主性。
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有了技巧,但发现大家还是停留在原地?就是因为很多女性的头脑里,那种男女的不对等性是根深蒂固的,总是容易退缩,容易患得患失,容易强调我很无力,我不行,我做不到,总是需要很多的支援、很多的支持、很多的鼓励她才能往前迈一步,总是将自己设定为一个脆弱的需要保护的角色,而那种奋斗吃苦和女汉子的形象则是一种很掉价的,很悲催的。比如,最明显的,我们常常看到大街上,很多男人会替女人拎包,其实都是很小的包,并不沉,但在国外,我们几乎看不到这种情形,因为国外的女性不认为自己是个弱者,自己需要特别的保护,她们会觉得包是我的,为什么要让你帮我拎?
这种弱者心态不破除,这种怕被抛弃的被迫害妄想不去控制住,女人就很难在心理上和男人站在一个对等的、平权的地位上,而如果没有这样的内力,你的话语再有技巧,也是很难震慑住对方,唤起对方的。男人的世界是一个战场,他们作为战士是最有激情的,所以,只有当你展示出自我,激起他的斗志的时候,他才能真正用心地与你对话。要跟男人这种生物生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永远让他“有得斗”,你要想跟男人寻求完全静止的、安全的、和谐的生活,那就最好不要在男人的世界里面寻求。
无数的案例都证明了,当女人把注意力投射到自己身上,去重新找寻自我的时候,会发现男人重新开始了对自己的追寻,因为这时候女人重新成为了一个主体,男人感受到了她的力量,就开始产生了尊重,然后才会有进一步亲密的欲望。如果你习惯把自己看做一个女配角,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发现自己,练习展示自己,而不要幻想用顺从去换取男人对你的亲近。
展示自己的脆弱在女性世界里往往是被鼓励,被包容,也是容易得到同情的,同时对于男性来说,也会喜欢女性的“傻白甜”,但是,你不能让自己从内到外真的就全部是“傻白甜”,在一些婚姻的关键时刻和特殊时刻,在人生转折和危机的时候,在男人内心深处的潜意识需要里,他实际上是希望女性能够站起来的,他需要一个女性强大,需要一个女性可以与他并驾齐驱,肩并肩一起完成人生的战斗——这个秘密,这可是最亲的闺蜜才告诉哦!
页:
[1]